彌勒市有座彌勒佛,誰解1999其中味
對於傳統文化,我一直是尊敬的。尤其對於古建築更是崇敬,第一次走進彌勒市,自然要去錦屏山,因為這座城裏有座,彌勒佛,只有登上了1999級臺階,你才會明白汗水之後的彌勒之樂——
走進錦屏山,我發現其山形獨特,恢宏的古建,使這裏鐘靈毓秀,氣勢磅礴,獨立在錦屏山門前,仿佛一道巨大的屏風,細看則像一尊景自天成的彌勒佛,山腰紅墻黃瓦處是彌勒寺,流霞飛雲。
山門上方,懸掛著由趙樸初先生親自題寫的寺名。俯瞰,是滇東南最為著名的佛教勝地。彌勒縣與智佛彌勒同名,遂成縣名彌勒,山似彌勒,寺名彌勒,佛名彌勒之大奇。
彌勒寺擁有大佛、大運、大雄、大智四院之宏闊,集彌勒強巴相、彌勒思維相、彌勒仙光相、彌勒布袋相、彌勒天冠相之絕,遂成“彌勒道場”之大寺。其間有南懷謹先生親筆題詞的彌勒大佛(彌勒布袋相)於1999年12月落成,高度為19,99米,是世界上最大的笑佛,象征跨世紀的祖國和平統一繁榮富強的美好祝願。
走在錦屏山的每一處,都呈現出大叢林之恢宏,1999級臺階之綿長,途中許多香客從山下虔誠而來,回眸看,錦屏山百年古樹、偶爾還有潺潺清泉與鳥鳴聲。
彌勒寺因塑有彌勒佛像而得名,它與彌勒市名巧合在一起,於是有人疑為有了彌勒寺才有彌勒市之名,推而演化出一個彌勒佛的“佛城”。彌勒市與彌勒佛的聯系只是人們的一種良好願望,按歷史溯源則截然是兩回事。清幹隆《彌勒州誌》就有了記載。彌勒部是古代一個少數民族首領彌勒其人率領的一個部族。彌勒寺始建於明代天啟六年(1626年),《雲南通誌》這樣記載載:“天啟六年有僧如玉得地錦屏,募資興建彌勒寺,州內佛教盛行。”
彌勒寺是個誘人、迷人的景點,明代葛一龍《彌勒寺》詩寫:“一宇嵌山窟,重重開曉煙。青飛巖下水,綠覆樹頭天。 境僻耽幽寂,僧高凈俗緣。不知州與寺,名立競誰先?”他的後兩句先後已有定論,今人當不是懸案。
與同行的秋秋踏著一千九百九十九級臺階,步入規模宏偉、氣象萬千的錦屏山風景區,但見綠蔭疊翠,偶有鳥語花香。遠觀,山腰紅墻黃瓦處,近看,殿宇恢宏,青煙裊裊.....
據一位德高望重的法師說,彌勒的錦屏山與山西的五臺山、四川的峨眉山、浙江的普陀山、安徽的九華山、江蘇的錄山、賓川的雞足山同為七大華夏名山,其間的彌勒寺院與文殊寺院、普賢寺院、觀音寺院、地藏寺院、如來寺院、迦葉寺院同為九州佛教大叢林。數百年來,錦屏山--彌勒寺香火不斷,是滇東南聞名遐爾的佛教勝地。
在這裏,你會發現古人留下了"青飛巖下水,綠覆樹頭天"的佳句,有"錦屏瀉玉"之美稱。清幹隆皇帝禦賜寺政三寶:金漆托盤、檀香木雕佛像、清潔佛珠,一時聲名大振,善男信女朝拜如流,騷人墨客亦常到此遊憩,他們或狀物言誌,或即景抒情,留下了不少詩章。
有這樣一個故事,南北朝年間的一天,大智大慧的如來佛祖,夢見中國南方有一座山峰極像端坐著的彌勒佛,便派彌勒佛菩薩四海巡查,尋找這塊吉祥靈地傳經布道,彌勒菩薩依夢所示,雲遊南方。日復一日,年復一年,彌勒菩薩踏遍了千山萬水。一日,來到一個“彌勒”的部落領地,十分疲憊的彌勒菩薩便在一座叫錦屏山的對面路旁樹下小憩,困盹中見一個很像自己的佛微笑著走來。彌勒菩薩驚醒後,忽有所頓司,便展眼一看,只見對面的錦屏山儼然似自己悠悠而坐。
好一片靈光佛地!彌勒菩薩便在此地駐定下來,四處傳經,弘揚佛法,教化眾生。數年後,彌勒佛才又去雲遊四海。他走後,當地的僧眾十分懷念他,便募集資金建起寺廟專門供奉彌勒佛,定名彌勒寺。
目前我們看到了的彌勒寺,歷經幾次修復,彌勒寺之名本於彌勒佛,寺與市與佛同名之結合,因彌勒而彌勒,正應了一個"緣"字。這就使彌勒市與彌勒佛之間有了種種美妙的傳奇故事,就有了"所說彌勒,即非彌勒,也是彌勒"之奧妙。
我比較喜歡這著建築,錦屏山景區自明、清各時期依山而建的寺院古建築群,均為木質結構,或五開間,或七開間,風格上或飛檐走壁,或雕龍畫鳳,反映了各歷史時期的建築風格,是我國古代建築藝術的結晶。
更喜歡這座錦屏山中的彌勒道場。彌勒寺擁有大佛、大運、大雄、大智、天王五院之宏闊,集彌勒強巴相、彌勒思維相、彌勒仙光相、彌勒布袋相、彌勒天冠相之絕致,遂成“彌勒道場”之大奇,錦屏山中,儒、釋、道傳統文化和民族文化和諧共處,同放光彩。
1999級臺階,19.99米彌勒像,只有你登臨仙山佛境,既心智頓開,思接廣遠;又煩惱頓消,心曠神怡。
貼士
我采集了關於彌勒的旅遊靈感,這裏適合與所有人共同體驗。
全年來玩最佳。
樂途旅遊網與樂途靈感旅行家:朱文鑫 發布:2018.04.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