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四節氣之秋分詩四首:春分秋分晝夜中,四時成歲歲如此
二十四節氣詩之秋分四首:秋分維何,天高氣清
農歷八月有一個重要的節日和兩個節氣,節日是八月十五中秋節,而節氣就是白露和秋分。
看見秋分這個詞,很有文字的美感,仿清涼微冷的秋的氣息,又帶著明麗感。
那麼秋分節氣是什麼,又有怎樣的內涵呢?
二十四節氣是古人根據太陽光在地面周年有規律的南北移動,劃出的二十個時間坐標,當太陽運行到黃經180度時,就是秋分節氣的到來。用當代的天文地理知識,這是太陽直射赤道的節點,在秋天裏,太陽光會繼續南移。
秋分到來,正好日夜平均長短,北半球大部分處在溫和涼爽的空氣中。那麼一年中上一個同樣的節點,類似的氣溫,是春分。
而古老的節氣因為科學樸素而有長久的生命,至今流傳,有了現代天文學的加持,更加準確精細,交節時間,可以精確到秒。
古人當然不能精確到秒,但是愛研究自然規律的讀書人,總會有自己的探索。比如宋朝的方回。
“四海之內居中國,不見南極見北極。
東生西沒一輪日,西沒昏黑生白月。
春分秋分晝夜中,天上地下度數同。
四時成歲歲如此,日南日北而已矣。
一百八十度有奇,不過一往一來耳。”方回《己亥十一月二十一日長至前一旬書》節錄
當然方回不是古代的天象官,在這方面屬於半瓢水,但是以他的理解,放在古代中國,大致不算太錯。古人以天圓地方,陸地是浮在大海中間的。。
所以他說:在四海之內大陸中間的中國,看不到極遠的南極和北極。
太陽東升西沈,而後月亮出來。
在春分秋分的時段,晝夜相等。
四季年年如此,是太陽光照射到南北不同造成的。
春分秋分,是太陽一來一往。
當然我相信他手上拿了張黃經度數圖在研究學習。
要知道,古代讀書人是少數,讀到這麼高深的書,能夠一知半解也算高級人才了。但是他肯定不能代表當時頂尖的科學研究。因為宋朝的司天監,天文院,已經可以記錄新星的爆發,這種節氣日歷對於他們是小兒科。
但問題就在於這些天文知識被皇帝納為學習禁區,老百姓不能接觸。我想了很久,這是什麼原因,後來溥儀在《我的前半生》裏談到,制定頒布歷法,是皇帝是特權。代表天授神權在人間的體現。除了司天監,天文院,像方回,只能自學自己領悟了。
但是秋分他說的是正確的,是太陽運行產生的,在這天,晝夜平分。
好了,專業事專業人做,我們只需要感受秋分的季節和節氣之美,
秋季的一道亮麗的自然風景線。A bright natural landscape in the
”琴彈南呂調,風色已高清。
雲散飄颻影,雷收振怒聲。
幹坤能靜肅,寒暑喜均平。
忽見新來雁,人心敢不驚?“唐朝·元稹《詠廿四氣詩·秋分八月中》
當十二音律第八個聲音吹響時,對應著農歷八月已經到來。
而秋分更是在秋風青秋色高遠的時段。
你看天空的雲彩,那樣稀薄,風吹就散了,而夏末秋初的雷雨也不見了蹤影,聽不見那滾滾雷聲暴雨。
此時天地開始走向秋的肅穆和寧靜,終於擺脫了長而炎熱的白天。
秋分是晝夜平均的節點,也是極寒酷暑的中間,不冷不暖秋天,半冷半暖秋煙。
只是忽然看到從北方飛到南方的雁子,意味著,這個美好的時段很短,因為北風起,很快溫度跳水,進入寒冷的秋冬了。
這首詩看起來清淡,但是這背後卻是傳統秋分物候的支撐。
“雷始收聲;水始涸。”這是秋分典型的物候,雷雨少,降水減少,溫度不高,但天氣幹燥,地表水呈現下降趨勢。
而且這樣美好的秋天在古代也是短暫的,和我們一樣,感覺過了夏天就很快轉入冬天,春秋說是各有三個月,但最合適舒服的日子,不過短短月余。
高興舒服兩天,趕緊準備秋冬的衣裳吧。
“磊魁晶熒,歲有常期。
秋分維何,天高氣清。
玉蟾吐煇,銀漢無聲。
澄霄一色,萬裏雲平。“宋朝程珌《壽皇子·磊魁晶熒》節錄
這首詩本來是寫給秋分節氣生的皇子的,但是更多的是詠嘆秋分時節的美。
月亮中有黑暗和晶瑩的時候,這是每年的規律。
但是到了秋分,天地為什麼這麼美,你看,那天高氣清。
那月亮吐著皎潔的光輝,那銀河流淌。
天空中澄澈一色,萬裏無雲,或者有雲,也是那麼舒緩纖薄。
天高氣清,就是秋分重要的直觀感受,經歷過漫長夏天和伏暑的人們,分外能夠感受秋分時節那種快意涼爽和通透。
而這種美,在夜晚越發不同。因為澄澈的空氣,讓月色是一年中最晶瑩和美的時段。
中秋節往往在秋分前後,也就是秋分節氣中,有最美的中秋月,但無論月缺月滿,秋分秋月之美,美在寧靜而皎潔。
”故園應露白,涼夜又秋分。
月皎空山靜,天清一雁聞。
感時愁獨在,排悶酒初醺。
豆子南山熟,何年得自耘。“明朝孫作《客中秋夜》
秋分是春夏農作物收獲的季節,早晚的露水,讓果實甜度更高,而幹燥的空氣,更適合收獲。
秋分又同時可以搶種一季小麥,這如春的溫度,貼近地面的露水,給了草本又一次秋天裏的春天。
秋分的農民是忙碌的,但也是喜悅的,因為在這樣的天氣下,傍晚還可以坐在涼風裏用酒解乏和話桑麻。所以古代的秋分節氣中,會有秋社,一是祭祀土地神帶來的收獲,二是趁著這美好的時間鄉裏聚會。熱鬧和寧靜都有,是一種內心的飽滿。
詩人在外面客居的山中,因為那秋天裏的月亮,和山林特有秋的氣息,想到了自己的家鄉,在家鄉的田園裏,豆子已經成熟,作物搖曳著露水。
那雁子飛在明月下還鄉,我什麼時候能夠安然在故鄉的秋天裏,收獲自己種的豆子呢?
他一定是聞到了他鄉山野中成熟的植物的芬芳。這種芬芳在夜晚更加濃郁,也牽起了他最熟悉的鄉土家園的味道。
正是自古秋分是農村收獲的季節,所以那秋天的月亮,那中秋的月亮才特別有家園的味道吧。
自2018年起,每年秋分設立為"中國農民豐收節"。這是對優秀傳統的繼承,對農民的尊重,對豐收的贊美!
初衣勝雪為你解讀詩詞中的愛和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