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經》是什麼?該怎麼讀?
《易經》其實並不是一本書,而是與《易》相關的經典,包括《周易》和《易傳》。是很好且很好讀的書,但很多人一提起來,想到的就是預測,八字,命理,風水,奇門遁甲等等。
而這,是對易經很大的一個誤解,《周易》除了占蔔,並不囊括任何東西,《易傳》在周易的基礎上,增加了對自然現象和人倫道德的闡述,除此以外,也不囊括任何東西。
至於八字,命理,風水,奇門遁甲等等,應該是不同學派研究易經以後得到的不同啟發和總結。
易經的源頭,是伏羲觀察天地,做先天八卦,以此概括和描述世界,八個卦象,乾、震、巽、離、坤、艮、坎、兌,分別對應著,天、雷、風、火、地、山、水、澤。由此來看,易經可以算是最早的自然科學書籍。
有人從對先天八卦的卦象過解讀:
之所以用一橫來代表天,“——”因為天看起來就是連成一片的,用兩段“--”代表地,因為地看起來,是被水流分成了一塊一塊的。
代表天的一橫,今天被叫做陽爻
代表地的兩段,今天被叫做陰爻
天極高,所以用三個一橫代表,地極厚,所以用三個兩段代表。
代表天的先天乾卦
代表地的先天坤卦
太陽在天空中運行,所以把天當中的一橫變成兩段,就是離卦,代表太陽,也代表火。
代表太陽和火的先天離卦
風在天的下面吹,所以將天最下面的一橫變為兩段,就是巽卦,代表風。
代表風的先天巽卦
山是大地的最高處,所以,把地最上面的兩段變成一橫,好像高山仰止,就是艮卦,代表山。
代表山的先天艮卦
這樣的解讀準確與否很難判斷,但確實很傳神,也很容易理解。
在做了八卦以後,伏羲又仔細觀察天地萬物運行的規律,推演六十四卦,以囊括各種現象。
後來,周文王在此基礎上,將一橫“——”和兩段“--”分別命名為“陽爻”和“陰爻”。又結合自己的觀察和天地規律以及人倫道德標準,給各卦象配上卦辭和爻辭。成書《周易》。
《周易》一書,將不同的自然現象,社會現象等等,借由卦辭、爻辭嵌入六十四卦。
如果把每一卦看成一種自然現象,那該卦的每一爻就可以用來代表該現象的不同階段,如果把每一卦看成一種社會現象,那該卦的每一爻就可以用來代表該現象的不同情況。
在上古之時,六十四卦幾乎可以囊括各種事物和現象,六十四卦共三百八十四爻,又幾乎可以囊括各種事物和現象的不同階段和時期。
因此,《周易》便有了占蔔的功能。具體的占蔔方法,大家可以自尋探索,總之就是先凝神靜氣,專心致誌,然後通過極其復雜的過程,最終得到一個卦象,該卦象就可以代表要占蔔要問之事,卦辭就是該事的大體情況,具體到某一爻,就是該事當下的階段,通過解讀爻辭,就能做出吉兇的判斷,更深入一點,還能據此得到一些行動的準則。
後來,以孔子為首的各聖賢讀到《周易》,反復玩味研讀,自覺深刻奧妙,又擔心這麼好的書,後人看不懂,於是他們各抒己見,對《周易》進行註解,註解的方法大同小異,基本就是對卦象,卦辭,爻辭分別進行解讀。
又經過很長時間,各家的解讀也基本差不多,便有人將這些解讀註釋統一整理,做成《易傳》一書,其中:對卦像的總體概括的內容,稱為《彖傳》,分上下兩篇。由卦象和個爻得到的啟發,稱為《象傳》,也分為上下兩篇。對卦辭和爻辭的註釋,稱為《系辭傳》,同樣分為上下兩篇。對卦象的象征和代表的解讀內容,稱為《說卦傳》,一篇。對六十四卦的排列順序和其中邏輯的闡述,稱為《序卦傳》,一篇。對六十四卦之間的聯系和變化的解釋,稱為《雜卦傳》,一篇。周易開頭兩卦——乾卦和坤卦具有深刻意義,對其的詳細註解,稱為《文言傳》,一篇。攏共十篇,所以,《易傳》又被稱為《十翼》,這一稱呼非常浪漫和形象,這些註釋仿佛是給《周易》插上了翅膀。
以上,就是《易經》演變過程,也就是學習《易經》的讀書指導,直接看先天八卦,靈通的話能夠悟出一些東西,如果靈通不足,但古文歷史功底深厚,可以試著看看《周易》。如果還是不行,那就從《十翼》開始,先看《說卦傳》,再看《系辭傳》,理解以後再結合《周易》原文,看《彖傳》和《象傳》,六十四卦都看完,在來看《序卦傳》,會對《周易》有一個總體的認知。如果看完這些腦子仍然夠用,再來看《雜卦傳》,研究各卦之間的聯系和演變,對易經的認識會深入很多。
當然,如果你嫌書多翻起來麻煩,可以直接看《子夏易傳》,這本書是蔔子夏做的,把卦辭,爻辭,象傳,彖傳,以及他自己的認知等內容,雜糅在一起,讀起來很方便,有機的搭配理解起來也不難。
如果你也想學易經,不妨找找我說的書來看一看,下一次,我們來說說,易本來是用來占蔔的,但聖賢總說,善易者不蔔,這是什麼道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