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孩為什麼不能學易經
易經之難難於上青天。女孩子千萬別陷入易經的死胡同裏,學不會,看不懂,將會成為人生中的一大憾事。那麼女孩為什麼不能學易經呢?不是不能學,是因為太難學了,太抽象的思維模式,是女孩子無法理解的。
女孩為什麼不能學易經
為什麼民間有“倒黴學八卦,失意學易經”的說法?坊間一直以來流傳著“倒黴學八卦,失意學易經”的說法,學易之人聽到這話可能感到不高興,可畢竟這種說法並非空穴來風。
有人說,假如人一生的命運是天註定的,那麼人豈不是成了提線木偶了嗎,那幹嘛還用算命呢?比如,如果一個人生出來先天性這個病,那找醫生幹什麼?大夫能不能看?你告訴我?一個人的命七分是定的,三分可以動的,只不過三分很難把七分改變,但是,如果我們依靠依靠一種力量就能改變自己的七分,哪有不改命的?
說到這裏,就不得不提到《易經》,這部書很古怪,它用筮與卦說明問題,在全世界獨一無二,它有許多問題象謎一樣不好理解。西方人說它是東方神秘之書。是不是神秘呢?問題解決之後,可能就不神秘了。它好象古代哲學領域的“哥特巴赫猜想”,雖然難度不小,但是可以解決。現在國內國外出現一股《易經》熱,越來越多的人對《易》感興趣,想要解決。
《易經》最初不應是占蔔之書,只不過被一己之私的人搞亂了。
《易經》既有蔔筮的形式,又有哲學的內容,最偉大之處在於它所蘊含的哲學思想。蔔筮不過是它死的軀殼,哲學才是它的本質。但是,從漢代至清代,包括今天,有許多人把《周易》看成單純的蔔筮之書,他們為了算卦,為了蔔筮才研究《易》。據《周禮·大蔔》的記載,易有三種,即《連山》、《歸藏》和《周易》。
“三易”有共同點,“其經卦皆八,其別皆六十有四”。《連山》、《歸藏》二易,春秋時代可能還有,到現在已經失傳了。例如《左傳》、《國語》講蔔筮,有的在今本《周易》裏有,有的《周易》裏沒有,在《周易》以外。《儀禮·士冠禮》中也有反映。例如它講三人旅占,三人中一人掌《連山》,一人掌《歸藏》,一人掌《周易》,三易據筮的結果共同定吉兇。
古人曾說過:“知易者不占,善易者不蔔”。易博大精深,屬於未知領域,如果人們僅僅窺探一二的去了解,人很容易誤入歧途,越走越深無法自拔,最終走火入魔,同樣也可以解釋很多國內外的很多,諸如哲學家薩特和詩人海子為什麼自殺。
所謂易經算命,如果只是一種算法,不難用計算機實現。中醫與易經是相通的,醫生或算命者自己必須進入一種狀態,一種老子所說的“歸根曰靜,是謂復命”的狀態。如此方能通神或通道,方能言“知”。這種“知”是“知之知者”,猶莊子所說“物物者”、“生生者”。
喜歡算命的人,縱然有天分學的好,算的準,那多多少少會忍不住幫人算命改運,這就打破了宇宙定理的平衡女孩為什麼不能學易經,所有有虧有贏,此消彼長。你在這裏幫人改運了,這個人的厄運就必須有個去處?因果循環報應不爽。凡事有其理,有的理是大道,有的理是小道。科學是大道,很多都是小道。“神有神道,人有人道”,各安其道,方是正道!
有種種跡象表明,人類雖然知識在大踏步前進,智力卻沒有相應的提高(至少是沒有與知識成比例的提高)。如果承認這個現實,那麼就有一個問題,同樣智力的人,思考比我們少得多的問題,套用有些業內人的話說,他們對道理“損”的程度,是不是要遠遠“細”與今人?就像現在這一代人,由於計算機的普及,實際腦子的計算能力大大退化?工具越多,人本身的能力退化越多,這並不是怎麼不可思議的事。科學與技術的進步並不等同於文化的進步,比如,現代音樂和貝多芬時期的音樂顯然已退了很多,還有文學相比20世紀初期更是退了很多……
《易》無論怎麼說、怎麼問,就是無法得出一個標準的答案,乃至準確的說法,讓你去想,讓你去猜,心中充滿了期待。世間事就是如此,知道了謎底,如果一下子就知道了結果,就沒有好奇心了,正是有了好奇心才有了動力。沒有好奇心了,就沒動力了。
為什麼說學《易經》的人下場不好,這句話有其偏面的道理
不知從何時起,民間有了學《易經》沒有好下場,給人算命會減壽折壽等等傳說。究竟是以訛傳訛女孩為什麼不能學易經,還是有真憑實據呢?對於任何一種理論,我們都需要辯證地看,既不能簡單地一棍子打死,也不能盲目輕信.因為廣泛而長久的傳說,必有其存在的道理,哪怕是歪理。我們不妨追根溯源一下。
傳說的起源
《列子.說符》當中有這樣的記載,“周諺有言”,周朝的諺語說:“察見淵魚者不祥,智料隱匿者有殃”。意思是說一個人連深淵裏有幾條魚都看得清清楚楚是不吉祥的,一個人的智慧能窺探到他人刻意隱藏的地方會有災殃。這應當是關於懂預測,智慧高的人最早的評語。那個時代具備這種能力的人,很容易讓人聯想到《易經》,因為《易經》在古時候畢竟是有占筮功能的。所以學巜易經》沒有好下場的言論很可能來源於此。
傳說的辯證分析
首先要說的一點是,學什麼做什麼都有結局好的和結局不好的。這跟這門學問或者手藝沒什麼關系,是時勢和人的行為決定了結局。譬如學駕駛,有的人開車一輩子平平安安,有的卻在駕駛中出了事故,甚至失去了寶貴生命。諸如此類的例子數不勝數,你能由此斷定學駕駛或別的什麼沒好下場嗎?肯定不會。因為你能很清楚地知道這只是某些人的行為不當導致的結果,跟開車這門技術沒有關系,畢竟駕駛這門學問是教給你如何安全行駛的。 那麼為什麼就要說學《易經》沒有好下場呢?易經是教給人們趨吉避禍的,如何正確地做人處世的。但是人們往往會對神秘的或自己不了解的東西產生恐懼,《易經》就具有神秘的特性,大多數人根本弄不清楚它的原理。這時,有些人因為學《易經》,用《易經》做些不正當的事情而招致災禍。人們就認為學《易經》會倒黴,以訛傳訛,越傳越大,那麼就成了凡是學《易經》的都沒好下場了。這種理論跟開車沒有好下場,或者是某某地方沒好人等“地域黑”的理論一樣片面,一樣可笑。
學《易經》要註意的一點
學習任何一種學問或技能,都有它的弊端,易經也不例外。孔子說:易之失,賊也。《易經》之道極盡精微,容易使人墮入邪道,正則吉,邪則兇。不只拿來做壞事是邪,過了頭也有失正之兇。試想,如果一個人聰明到什麼都瞞不過他的眼睛,一來易招人忌恨,他人處處防範還是小事,怕就怕動了殺念。三國時的楊修之死,大家不會陌生,中學課本裏學過,前兩年吳秀波主演的《大軍師司馬懿之軍師聯盟》裏也演過。楊修從一個雞肋的口令就推算出曹操退軍的意圖,曹操怒而殺之。其實,這只是一個借口而已,他的聰明遭人忌恨,曹操早對他動了殺心。 再說一個故事,晉國時候國內強盜橫行。有一個叫郤雍的人,能從人的相貌分辨出誰是強盜。晉侯利用他的特長,讓他去抓強盜,結果是百發百中,無人能夠漏網。大家可能都認為,這個人會因此受重用,前途不可限量。但是強盜知道有這麼一號人物之後,千方百計地殺掉了他。這就叫“智料隱匿者有殃”。
所以,我們學習《易經》的人,要的是明理而已,要持中守正,而不是事事明察秋毫,更不能用來做害人的事情,害人就是害己。比如最近的熱播劇《大江大河》裏的雷幹部——老猢猻,這個人過去是造反派,論勇氣,論智商,論識時務,那都算是”人精”,可惜就是不走正道,不幹好事,這種人即便是一生能走下來,那他的人生也好不到哪去,到頭只能是兩手空空,還沒人待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