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說老子的核心思想是“反者道之動,弱者道之用”?
老子的核心思想可以用反者道之動,弱者道之用概括。
老子
為什麼說老子的核心思想是“反者道之動,弱者道之用”?
反者道之動說出了老子對道的認識。道是個什麼樣子,被前半句話高度概括了。
弱者道之用說出了老子對道的態度。如何順道而為,後半句講得明明白白。
老子的三觀、追求目標、行動總則、前進動力都在反者道之動,弱者道之用這句話中體現的淋漓盡致。老子的客觀認識和主觀態度全部被這句話刻畫了出來。這句話把道和老子本人揉在了一起。
《道德經》的其它內容,不是圍繞這句話展開,就是為了證明這句話的合理性。教導人做人做事,講理由讓人理解道,都是希望其它人能夠像他本人一樣知道、順道;
所以說,老子的核心思想就是反者道之動,弱者道之用。
對“反者道之動,弱者道之用”一般解釋。
“反者道之動,弱者道之用”出自通行版《道德經》40章。全文如下。
反者道之動,弱者道之用。萬物生於有,有生於無。
現在一般的解釋如下:
循環往復的運動變化,是道的運動,道的作用是微妙、柔弱的。天下的萬物產生於看得見的有形質,有形質又產生於不可見的無形質。
“反者道之動,弱者道之用”和“萬物生於有,有生於無”這兩句放在一起,自成一章。顯然是有意安排的。然而,這個解釋,沒有說清楚兩句話的前後聯系。而且,老子的核心思想這個解釋也看不出來。
解讀這一章的關鍵
解讀這一章,有三個關鍵。
道、弱、用、有、無是怎麼聯系起來的?弱、用、有、無都指的是什麼?道是怎麼動的,怎麼反的?
突破了這三個關鍵,這段話就好理解了。
把零散的概念聯系起來
下面的表格整理自以前的文章,並補充了體和用。有了這張表,第一、第二兩個關鍵困難就可以迎刃而解了。
聯系表
“一陰一陽之謂道”,這幾乎人人都能背誦,就不解釋了。
陰陽對應實虛、有無、弱強,絕大多數人也都知道。不是很清楚的朋友可以參考本系列第一更。
為什麼陰對應用,陽對應體?這需要解釋一番。
體和用的解釋
體、用也是中華文明中非常重要的一對概念。政治家特別喜歡使用這一概念。比如,清末洋務派的指導思想就是“中學為體,西學為用”,主張以中國倫常經史之學為原本,以西方科技之術為應用。
體用和陰陽對應,是從虛實引申出來的。
人的本性是喜歡實實在在的東西,這個地球可以作證。如果人喜歡虛,則人就會是在太空裏飄飄蕩蕩的物種。人喜歡實實在在,是因為實實在在更加實用。
在人性喜歡實在的影響下,實實在在的陰就對應了用。
沒有空空蕩蕩的太空這個框框的束縛,地球這個實實在在也就不存在了。所以,虛也不能輕視。為了體現虛的重要性,古人就把虛和體對應起來了。體這個字有框架、根本、依賴對象的意思。
這樣,空空蕩蕩的陽就和體對應了。
了解了虛實、體用的對應關系,《道德經》裏面的許多觀點就很好理解了。比如:
“上善若水”。初看,好像是老子在打比方。實際上,在老子的眼中,水就是實實在在的有用。實實在在有用的善,當然是上善了。
再比如:
“谷神不死,是謂玄牝。玄牝之門,是謂天地根,綿綿若存,用之不勤。”
空曠的山谷,屬陽,是體,是空、是虛、是無,但也是框架、也是根本、也是依賴對象。只有空曠的、屬陽的山谷這樣的東西一直存在,才會有實實在在有用的陰存在。(谷神不死,是謂玄牝)從虛空中孕育實用的模式(玄牝之門),就是世間萬物的根本。這樣的根本空曠得就像山谷一樣,卻可以取之不盡、用之不竭。
這句話,正是指出了實(用)對虛(體)的依賴。
弱者道之用,是什麼原因?通過這些關聯就可以看得清清楚楚了。
用同義詞替換方式,解釋一下《道德經》40章。
通過前面的解釋,可以看出:陽虛無強體這5個是同義詞,陰實有弱用這5個是同義詞。根據這兩組同義詞,“反者道之動,弱者道之用。天下萬物生於有,有生於無。”這句話就可以改為:
“反者道之動,實者道之用。天下萬物生於實,實生於虛。”
“反者道之動,陰者道之用。天下萬物生於弱,弱生於強。”
“反者道之動,弱者道之陰。天下萬物生於弱,弱生於強。”
“反者道之動,弱者道之陰。天下萬物生於陰,陰生於陽。”
“反者道之動,用者道之陰。天下萬物生於實,實生於虛。”
多替換幾次,就會發現,這段話就像圓面積公式S=πr^2一樣,好記、好用。
老子的語言本來組織得像公式一樣。偏偏,好多人把變量當常量,解釋得一塌糊塗。現在,“道可道,非常道”已經是《道德經》的開篇,但有多少人真正理解了這句話。
再說一件事,大家可能更覺淒涼。
老子本人看重弱,一個老頭子騎著一頭青牛,悠然而去。後世人尊他為太上老君。
大清王朝看重強,一個天朝上國對抗全世界,轟然崩潰。後世如何評價?天知道。
反者道之動,突出的是“反”
關於道的運動,刻畫得最清晰的,莫過於先天八卦了。古文版本的先天八卦,這種重武器,就不動用了。下面我們把簡體、白話文版本的先天八卦請出來,講一講道之動為什麼要突出反?
左邊的八卦圖用正負數區分陰陽,右邊的八卦圖用顏色區分陰陽。0和5是我腦補上去的。其中5代表觀察者本人。這些數字的由來可以參考本系列的第一更,或本系列的第15更。
如果觀察者(5)移動,則與其相鄰的一個數就會反轉。對於左邊的八卦圖,順時針移動,就會有-4變+4。逆時針移動,就會有+4變-4。右邊則會有相應的顏色變化。
下面用一幅圖來展示一下這個過程。看圖之前,有一件事需要提前講明白。八卦這8個符號不是道本身就有的,是人(觀察者)賦予的。這個很關鍵。為了讓大家看清楚反,就用左半邊的、有正負符號的圖來舉例。
反者道之動
圖中,左邊-4的位置,在觀察者移動後,該位置被+4取代。
人對符號變化更敏感。
如果觀察者沒動,符號變化這個事卻發生了,就說明道動了。這就是反者道之動。
本系列的第15更中提到過一種展示更多數的模式——電影機模式。這種模式其實體現的是道動。如同放電影的時候,鏡頭(觀察者)不動,電影帶(道)在動。
觀察者考察道,他的“視角”是有限的,這個有限的”視角“表示出來就是先天八卦。先天八卦是對稱的,而且是全對稱。這種全對稱通過兩組四象展示。關於全對稱可以參考本系列的支線文章《混沌不混沌,但看全對稱》。為什麼偏偏采用四象?這是因為4在循環中非常重要。詳細情況請參考本系列第一更。
下面這幅圖包括道、觀察者以及其“視角“。天人一體,在這幅圖裏體現得淋漓盡致。
道、伏羲、八卦
相傳,先天八卦是伏羲創作的。所以,圖中用伏羲取代了觀察者,以示敬仰。
為了讓大家看得更清楚,先天八卦圖展開為平直的形狀。圖中的道被描繪成一條線,這是為了體現道可以繞來繞,象“氣”一樣。把整個畫面的背景全部當成道,是可以的,而且更合適。
最後附上兩張美圖供大家欣賞。圖是給文章找封面的時候意外發現的。很漂亮,希望大家喜歡。
波粒子能量圖
電子能量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