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中生有,無極生太極
“無極”一詞,最早是老子在《道德經》二十八章中提出來的“復歸於無極”。“無極”就是無限的虛無。這是一個看不見、聽不到、摸不著甚至難以想象和表述的渾沌世界,這是一個處於高維時空之中無形無象的“虛點”,在數式上可記為00。在圖式上可畫為如下無極圖。
“太極”一詞,最早是孔子在《周易·系辭》中提出的“易有太極”。“太極”就是無限的實在。但依然是一個難以看見、難以聽到、難以摸得著甚至難以理解的渾沌世界,這是一個處於零維時空之中可大可小的“實點”,在數式上可記為10。在圖式上可畫為如下太極圖。這是老子所說的“有”或者“萬物之母,”,也是愛因斯坦所理解的宇宙原點。這個在“無極”中偶然產生微粒就是“太極”,也被一些當代物理學家稱為奇點。之所以現在還沒有常見太極圖的陰陽魚,是因為這是宇宙原點爆炸之前那個瞬間的“太極”模樣。
“無極生太極”一說,最早是北宋理學家周敦頤(1017年~1073年)提出的“自無極而為太極,太極動而生陽,動極而靜,靜而生陰,靜極復動.一動一靜,互為其根。”其實,周敦頤這裏“無極生太極”就是老子早就說過的“天下萬物生於有,有生於無”,但老子還有一句話叫做“復歸於無極”。也就是說,老子認為天下萬物不僅“無中生有”,而且“有歸於無”。
20世紀產生的相對論和量子力學是現代物理學的兩大基本支柱。因為牛頓等人建構的經典物理學,不適用於物體高速運動領域和微觀領域。量子力學解釋了微觀粒子運動問題。相對論則解決了高速運動問題。狹義相對論討論了慣性參照系之間的物理定律,廣義相對論則推廣到了非慣性參照系。這表明,近代西方科學對“太極”也有了“其大無外、其小無內”的認識,並正在嘗試逐步逼近認識“無極”。
相對論的發現者愛因斯坦顛覆了人類對宇宙的“常識性”觀念,提出了“時間和空間的相對性”、“四維時空”、“彎曲空間”、“膨脹時間”等全新的概念。他認為,在一定條件下,“無”形的能量可以凝聚成“有”質量的物質,而“有”質量的物質也可以分解為“無”形的能量,更為通俗並量化地解釋了老子關於宇宙形成“無中生有”和復歸宇宙“有歸於無”的學說。
狹義相對論最著名的推論是質能方程:
E=mc2
式中,E是能量,單位是焦耳(J)。M是質量,單位是千克(Kg)。c是光的速度,即每秒約三十萬千米。愛因斯坦認為,“無”形的能量轉化為“有”質量的物質,就是“無中生有”,其表達式為m=E∕c2。“有”質量的物質也可以分解為“無”形的能量,就是“有歸於無”,其表達式為E=mc2。
廣義相對論最著名的推論則是引力場方程:
式中,Rμν、gμν、Tμν是描述引力場的三個張量,G是牛頓引力常數,c為光速。愛因斯坦認為,物質的本質是“場”,我們所見的物質、時間和空間其實都隻是人的錯覺。他說:“物質是由場強很大的空間組成的”。他又說:“並非既有場又有物質,因為場才是唯一的存在”。
在愛因斯坦看來,宇宙形成之前的狀態就是“場”。這種宇宙本來的狀態,是最難以描述的,也許我們永遠不能用思維去理解。所以老子勉強稱之為“無極”、“無”或者必然的“常道”。而在佛經上則用“自性”、“佛性”或“心性”來表達,因它並無形相但又確實存在,不得已稱之為“空”。老子說的“無”和佛經說的“空”,就好比是磁鐵的磁性,磁性看不見、聽不到、摸不著,但我們不能說它沒有。發電機與電動機都因磁力而顯功用。所以,磁鐵的磁性,就相當於一無所有的“有”,也是擁有一切的“無”。
宇宙在誕生之前有多大呢?根據科學家的推算,宇宙誕生之前的大小當時隻有10-33厘米。如果一根頭發的直徑是0.01毫米,切取這根頭發的直徑平面,將這個宇宙原點放入這根頭發中,可以在這根頭發的直徑距離上平行放置多少個這樣的原點呢?通過計算,我們可以放置一百萬億億億個這樣的宇宙原點。
而且,從宇宙原點這個微粒擴張成宇宙,所需時間極其短促。太空物理學家告訴我們,在10-33秒內,這個微粒擴張了1026倍。也就是說,在千分之一秒內,這個微粒已擴張成為比目前我們的太陽系還要大。電影機的底片每1∕24秒換一張,我們已無法覺察畫面的分斷了。千分之一秒比1∕24秒更短好多倍,我們何以能感知覺察呢?
簡言之,現代科學代對宇宙起源的表述可以歸結為:宇宙常態原本是“無”是“空”,在“無空”中忽然產生了一個微粒(宇宙原點),這個微粒在瞬間爆炸形成了宇宙,並從此開始不斷的向無限推展。由宇宙原點變成大千世界。
最後,總結一下以上討論的三個要點:
第一,無中生有,有歸於無。物質可以從“無”或者“空”中變現出來,能量可以轉換成物質,物質也可以轉換成能量。
第二,無極生太極。宇宙是從一個極微小的原點,在瞬間變現出來的。物理學家推證宇宙的產生,是“一時頓現”的。無極,就是處於零維時空之中無形無象的“虛點”,似零非零,是零向一,故其數記為00。太極,則是處於零維時空之中可大可小的“實點”,故其數記為10。對於這個來自“無”的宇宙原點,老子稱之為“有”或“萬物之母”,孔子稱之為“太極”,今天又有人稱之為“存在而又不存在”的奇點。
第三,空間、時間、物質僅僅是人的錯覺。在一定條件下,空間與時間都可以消失。我們也許有可能從不同地方同時出現,也可以同時進入過去、現在或者未來。
目前太空物理學的研究已相當深入,但是浩瀚的太空對科學家來說仍是一個巨大的謎。人們發現得越多就越感覺到自己對宇宙的認識微不足道。而三千年以前的《周易》和《佛經》不但為我們揭示了宇宙的真相,而且為我們指出了證悟宇宙真相的方法。可惜,現代科學家大多不看《周易》、《佛經》《道德經》,否則科學將可能更有突破性的進步。
正因為如此,現代科學之父愛因斯坦在晚年說過這樣一段話:“未來的宗教將是宇宙的宗教,他應當超越個人化的神,避免教條和神學,涵蓋自然和精神兩方面。它的根基,應建立在某種宗教意識上,這種宗教意識來源於宇宙萬物合而為一的體驗。佛教正是以上所描述的那種宗教。若問哪種宗教可以應付現代科學進展的需求,那麼這個宗教便是佛教。”
我讀周易
1開啟周易之門的鑰匙
2周易是一本圖文並茂的連環畫
3天下萬物是怎麼來的?
4何為無極?女人懷孕為什麼說有了?
5無極不是東西,太極才是東西
6無中生有,無極生太極
7易經是科學嗎?父親是女兒嗎?
8何為太極?真正的太極圖是怎樣的?
9為什麼基督教以十字架為標誌?三維人如何理解四維空間?
10人是怎樣變成三維空間生物的?
11道生一:為什麼要常想一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