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柱命理預測學隊伍與預測行業的社會效應
在大多數人心目中,預測者都是些走街串巷的江湖術士。這種江湖預測者在全國各地的大街小巷隨處可見,其人數之多,可想而知。的確,在這麼多的江湖預測者中,很多都是只懂點命理的皮毛,並不具備預測的專業水平。為了生計,他們有時不得不借用江湖伎倆蒙人。時間長了,便給世人留下一個“四柱預測蒙人”的印象,這也是人們把四柱預測視為迷信行業的原因之一。
其實,江湖預測者雖然數以萬計,但具備真才實學的卻是鳳毛麟角。他們並非命理學的代表人物,相反,他們的低劣水平和蒙人行為恰恰是對命理學的褻瀆和玷汙。有人認為,全靠眾多江湖預測者的代代相傳,命學才得以延續至今,其實這種觀點是錯誤的。誠然,三教九流各色人等的參與,使得命理學走進了社會生活的方方面面,成為了普通民眾生活的一部分。從客觀上為命理學的代代相傳,薪火相續,起到了一定的促進作用。但是,江湖之流的坑蒙拐騙等欺詐行為,卻給命理學帶來了巨大的傷害。使命理學長久地蒙受不白之冤,也烙上了永遠擦不凈的汙點。從根本上講,正是這些江湖蒙騙之流和他們的低劣水平,最終成為了破壞和埋葬命理學的罪魁禍首。真正使命學得以承傳的是那些辛勤的命理學家和他們的光輝著作。
當然,江湖上的預測者,也有專業水平特別高的,但為數太少,鮮為人知,不但遠不能成為整個江湖術數預測隊伍的主流,反而被大多數水平低劣者所遮蓋,就像金子被泥沙埋住一樣,這實在是命學的悲哀!
從古到今,由於諸多原因,命學未能得到持續的發展,深入研究者不多,命學高手更是罕見。所幸的是,歷代都有極少數的命學專家在傳承和研究命學,並先後留下了上百部著作傳世。比如唐代李虛中的《李虛中命書》,宋代徐子平的《淵海子平》,宋代京圖、明代劉伯溫和清代任鐵樵先後所撰註的《滴天髓》,明代無名氏的《窮通寶鑒》,萬育吾的《三命通會》,張楠的《神峰通考》,清代陳素庵的《命理約言》,袁樹柵的《命理探源》和沈孝瞻的《子平真詮》,民國韋千裏的《千裏命稿》等等。其中有的命書被收入清代著名的《四庫全書》之內。歷代這些研究命理並著書立說的人,無一不是當時的名人才子,生活在社會的中上層,並且很多都是朝廷官員。他們的命理預測水平十分高超,令人折服,所以深受人們的敬重。但生活在社會最下層的普通老百姓是難以見到這些命學大師的,要親自見識他們的推命功夫就更是一種奢望了。這種命理學家雖然為數甚少,但他們卻是命理學的真正代表人物。
任何一門科學如果沒有一個合適的研究氛圍和應用環境,它就難以發展和進步。從古到今,真正的命學大師本來就極少,他們大都生活在社會的中上層,主要是為富貴之人預測和謀劃。處於社會下層的人數最多的老百姓根本無法得到這些命學大師的預測和人生指點,所以,歷史以來,真正的命學一直都是在為社會中上層的少數人服務,廣大的平民百姓不但難以得益於命學,反而容易被江湖騙子所蒙騙。許多人之所以否定四柱預測,原因就在這裏。
從上述事實不難看到,真正的命學從未得到普及,所以絕大多數人並不知道命學的本來面目和真正價值,因此人們懷疑和否定命學的心理也就不難理解了。
要使命學發揚光大,服務於人類,必須首先把命學作為一門科學進行研究普及,去掉幾千年來江湖騙子故弄玄虛而編織的神秘面紗,讓人們看到命學的真面目。但這並不是一件簡單的事情,需要廣大命理學者的長期努力,不斷學習實踐發揮帶頭作用,攻克學術難關。同時還需要社會的支持和政策的規範,只有這樣,才能使命學走上正軌,健康發展,最終才能真正地為廣大民眾服務。
目前,命學的具體問題不少,需要人才和時間去解決。但這不是少數人就能辦到的,也不是短期內就能辦到的。發展命學,任重道遠。命學是中華民族文化和科學瑰寶,我們作為炎黃子孫有責任去研究和弘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