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味繼續濃!正月初八,到南華雨露白族鄉參加一場古樸盛大的燈會!
說起白族,很多人會想到大理,但在楚雄南華縣東南部的大山深處,也藏著一個白族鄉——雨露,那是楚雄唯一的白族鄉,生活在那裏的白族人民世代繁衍生息,“正月初八燈會”是他們一年一度的傳統節日。
雨露白族燈會的歷史淵源
南華古有“九府通衢”之稱,依托優越的地理位置,外來文化與本土文化相互融合,形成了獨特的雲南高原“紅土文化”。過去,南華有三大燈班,但隨著經濟社會的快速發展,原有的沙橋燈班、藏當燈班已不復存在,唯有雨露白族正月燈會依然如期舉辦。
雨露鄉正月初八燈會,是當地白族同胞為奉拜自己的本主(土主)而興起的。有考證認為,雨露村土主誕生於元朝初年,即公元1271年,土主百年之後,當地人為了紀念他修建了土主廟,因為土主愛看花燈表演,就在正月初八這一天舉行燈會。所以,雨露傳統的正月初八燈會又叫“土主誕辰慶典傳統燈會”。
舉行燈會的雨露土主大廟是一座具有白族風格的小建築群,規模較大,有正殿、中殿、前殿、廂房,還建有戲臺,並塑有大量的泥人、泥馬,畫有各種彩像。正殿土主像前,還設有簽筒,廟內藏有簽書,供求簽者蔔問吉兇禍福。凡家中有災難或外出遠行,就要到廟裏殺雞、宰羊供奉,搖簽求問是否有解、是否順利平安。
每年正月初八這天,人們穿著節日盛裝,扶老攜幼,從四面八方匯集到雨露土主廟裏,觀賞當地白族人民演唱的傳統古裝燈戲,趕會者多達萬人,整個廟院被圍得水泄不通,年年如此。所以,土主廟既是白族群眾求神祭祀的主要場所,又是南華各族人民看燈戲飽眼福的好地方。
獨具藝術特色的雨露燈會
據雨露當地老人介紹,在雨露正月燈會中,形成了羅文、果樂、力戈和雨露4個小燈班,而且延續了近300年的歷史,成為當地白族傳統民俗傳承的重要部分。正月初一到初七的晚上,四個燈班在各自的祠堂唱燈,到了正月初八,燈班的活動會開展一整天。
正月初八一大早,人們就起床收拾打扮。每家的婦女都會圍著村子用松針撒出一條路,同時每家都會在自家門前放鞭炮,寓意迎接燈班。緊接著,燈班的人會擡著表演時需要的道具,圍著村子繞一圈,預示著風調雨順。然後大家集中到祠堂唱上一小段,唱了這一段後四個燈班都會走小路趕來雨露街舉行燈會,到達雨露街後各燈班到指定的地點進行唱燈活動。
雨露燈會的演出陣容中,沒有女性參與,戲裏的女角色都由男人裝扮,用假嗓說唱。燈班服裝布料顏色以黑、紅、白、黃為主,式樣多半是大面襟和大袖口衣,有的角色化妝成土主和山神老爺出場,頭戴烏紗帽,畫著花臉譜;有的身穿胸前釘有“親兵”“護兵”字樣的圓形黃布片。燈班劇目內容豐富,形式多樣,演唱的花燈劇目有《打花鼓》《官老爺巡四方》《師徒補缸》《打酒流》等,花燈劇目反映的內容大多是婚姻、生活習俗等,還有揮舞偃月刀、甩鏈夾棒等場面。
也許是缺乏記錄曲譜的人才和傳統,也許與白族有語言無文字一樣,燈班演唱的劇目和內容,大多只有口耳相傳的腔調和臨場排演創作的唱詞。燈會上,各燈班都要將自己所有的節目演唱完,方可收場。
雨露燈會活動內容豐富多彩
光緒《鎮南州誌略》記載:“土主會,每年正月初八,南界雨露村建土主會,雜陳百戲,商貨雲集,士女往觀。”燈會上,來自附近祥雲、楚雄、姚安縣的一部份“貨郎”會在那裏擺攤設點,因此,雨露燈會成為了南華縣白族及其他各民族人民群眾文化活動和商業貿易的盛大集會。
隨著白族燈會的聲名遠揚,雨露鄉建成了具有一定規模的雨露集鎮。集鎮裏有客運汽車站、集貿市場和趕集大道,很多白族群眾在集鎮街道邊做起各種買賣。
正月初八這一天,附近十裏八鄉的群眾、各地客商就早早地來到雨露鄉集鎮,街道兩側是清一色的商業攤點,擺滿了各類水果、時鮮蔬菜、鐵木農具、活畜家禽等,賣涼米線、涼豆粉等特色小吃的人也不少。集市上人山人海,一片歡騰喜慶的景象,采購的人群施展著討價還價的巧舌,挑選著各自喜愛的商品,好不熱鬧。
文丨李銀娟
圖丨者美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