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節民俗| 初四迎竈神,初五迎財神
不知不覺就到了大年初四,今天是恭迎竈神回民間的日子;
明天初五就是財神生日,迎接財神的日子了。
在位理學中占羊,故常說的“三羊(陽)開泰”就是吉祥的象征。
這幾天又有哪些習俗和禁忌呢?
漲姿勢時間到啦!
大年初五是財神的生日,民間在初四的時候就要把財神迎進家門,初五再正式拜財神,祈禱這一年家財興旺,日子一天比一天富裕。祭財神是初五的重頭戲。
【大年初四的習俗】
1.迎神接神
年初四是諸神由天界重臨人間之時。
有“送神早,接神遲”之說,所謂送神要一大清早就開始,而接神放在下午也不遲。
從初一到初四,商店閉門歇業,婦女不用針線。
正月初四子夜,備好祭牲、糕果、香燭等物,並鳴鑼擊鼓焚香禮拜,虔誠恭恭敬財神。初五日俗傳是財神誕辰,為爭利市,故先於初四接之,名曰“搶路頭”,又稱“接財神”。因此,每到過年,人們都在正月初五零時零分,打開大門和窗戶,燃香放爆竹,點煙花,向財神表示歡迎。
2.接五路
接五路,本指接五路行神,後來演變成接五路財神。
舊時商家春節休假後,一般都在初四晚上接請五路財神,初五開市,以圖吉利。
接五路須主人帶上香燭分別到東、西、南、北、中五個方向的財神堂去請接,每接來一路財神,就在門前燃放一串百子炮。全部接完後,主人和夥計依次向財神禮拜,拜後將原供桌上的馬幛火化,表示恭送財神。儀式才算是結束了。
這個我們文章後半段再做詳細介紹。
3.羊日
正月初四是女媧創世神話的“羊日”。在老皇歷中占羊,故常說的“三羊(陽)開泰”乃是吉祥的象征,也是恭迎竈神回民間的日子。
【大年初四的禁忌】
1.忌出遠門
忌出遠門,這一天是民間習俗接神日,迎接眾神明、竈王爺與家神回來守護家人,竈王爺會點名,所以不宜外出。 竈王爺要點查戶口,所以家家戶戶都要守在家裏,準備豐富的果品,焚香點燭並施放鞭炮,以示恭迎。
但是在江西贛州的客家人卻視大年初四為探親訪友的好日子,客家人對“四”並無禁忌,而被視為很吉利的數字,因為“四”是兩個“雙”合成的,初四出門也被看成走四方的好意頭。
2.正月禁忌剃頭
剃頭匠從三十早起就幹活,無論剃頭打辮子,還是洗、剪男頭,一直幹一夜,直到初一早晨。那時剃頭師傅多是寶坻人,天一亮就卷包兒回老家了,再剃頭,找不到師傅了。這是督促人們,在新年前做好一切清潔衛生工作。
3.禁忌摔壞東西
平時打碎器物就犯忌,新年裏打碎器物就更是不好的兆頭。舊時民俗認為正月打碎器物,新的一年內會有不好的運勢。所以打碎器物時要趕緊說一聲“歲(碎)歲(碎)平安”或者“越打越發”,“舊的不去新的不來”等等,以作禳解。
4.喪家忌拜年
家有喪事,三年服喪期間,過年的一切行事都要取消。最忌諱的就是到別家去拜年,別人也盡量在正月裏不到喪家去,不得已要來往時,不進屋內,而是站在門外說話。
5.禁忌吵架罵人
正月裏忌吵架、罵人。舊時民俗以為正月裏吵架會敗興一年,罵人會帶來兇禍。
正月初五俗稱破五。民俗一說破五前諸多禁忌過此日皆可破。
按照舊的習慣要吃“水餃子”五日,北方叫“煮餑餑”。如今有的人家只吃兩三天,有的隔一天一吃,然而沒有不吃的。從王公大宅到街巷小戶都如是,就連待客也如此。
婦女們也不再忌門,開始互相走訪拜年、道賀。
新嫁女子在這一天歸寧。
一說破五這一天不宜做事,否則本年內遇事破敗。
破五習俗除了以上禁忌外,主要是送窮,迎財神,開市貿易。
【初五祭神儀式】
南方人在正月初五祭財神。
民間傳說,財神即五路神。
所謂五路,指東西南北中,意為出門五路,皆可得財。
上海舊歷年有搶路頭的習俗。正月初四子夜,備好祭牲、糕果、香燭等物,並鳴鑼擊鼓焚香禮拜,虔誠恭恭敬財神。初五日俗傳是財神誕辰,為爭利市,故先於初四接之,名曰“搶路頭”,又稱“接財神”。
五祀即祭戶神、竈神、土神、門神、行神,所謂“路頭”,即五祀中之行神。凡接財神須供羊頭與鯉魚,供羊頭有“吉祥”之意,供鯉魚是圖“魚”與“余”諧音,詩個吉利。人們深信只要能夠得到財神顯靈,便可發財致富。
因此,每到過年,人們都在正月初五零時零分,打開大門和窗戶,燃香放爆竹,點煙花,向財神表示歡迎。接過財神,大家還要吃路頭酒,往往吃到天亮。大家滿懷發財的希望,但願財神爺能把金銀財寶帶來家裏,在新的一年裏大富大貴。
路頭神
路頭神是吳地所信奉的一位財神。俗以初五日是為他的生日,祭曬迎接,頗為壯觀。
路頭又稱“五路神”。據說元末有一何五路,為抵禦外寇而死,人們因此祀他為神,名“五路神”。但此五路神似乎與作為財神的路頭五路神無涉。
俗以為接路頭,越快越好,最早接到的才是真神,特別靈驗,因此叫“搶路頭”。有的地方,真的在元日初四便“匆匆搶路頭”了,且相沿成俗。既然路神已不再是行旅的保護者,人們便不再在赴旅時祭祀它了。
至於人們在元月初五祭拜路頭神,並以此日為其生日,乃五路神中之“五”與初五之“五”牽連之故。北方於此日祭“五窮”也是一樣。在正月而非其他月,乃取新年新氣象,圖一年吉利,財源茂盛,東西南北中,財富五路並進。
送窮神
正月初五“送窮”,是我國古代民間一種很有特色的歲時風俗。這一天各家用紙造婦人,稱為“掃晴娘”,“五窮婦”,“五窮娘”,身背紙袋,將屋內穢土掃到袋內,送門外燃炮炸之。這一習俗又稱為“送窮土”,“送窮媳婦出門”。
陜西韓城一帶,破五這一天忌出門,而且要將鮮肉放在鍋中炙烤,還要爆炒麻豆,令其崩裂發聲,認為這樣可以崩除窮氣,求得財運。此外舊時除夕或正月初五要吃得特別飽,俗稱“填窮坑”。
民間廣泛流行的送窮習俗,反映我國人民普遍希望辭舊迎新,送走舊日貧窮困苦,迎接新一年的美好生活的傳統心理 。
各地不同風俗
拿山西來說,在晉西北,傳統上這天太陽未出山,要掀起炕席,打掃一些炕土送到野外,外加鳴炮、燒香、敬紙;晉北民間習慣則是用彩色紙剪成人的圖像,小孩子拿到街頭,互相交換。把自己的紙人送給別人,稱為“送走窮媳婦”;把別人的紙人換回來,稱為“得到有福人”;到了晉東南,民間習慣將爛衣服扔到墻外。
山東初五是個重要的民俗節日,既為“馬日”,又為“破五”,還為“財神日”,商家愛選在這一天開業;南方不少地兒則在正月初五祭財神。清代顧祿《清嘉錄》上記著:“正月初五日,為路頭神誕辰。金鑼爆竹,牲醴畢陳,以爭先為利市,必早起迎之,謂之接路頭。”在上海,舊俗中正月初四子夜,就備好祭牲、糕果、香燭等物,還得鳴鑼擊鼓焚香禮拜,虔誠恭恭敬財神。
天津人稱正月初五為"破五"。這一天,家家戶戶吃餃子,菜板要剁得叮咚響,讓四鄰聽見,以示正在剁"小人"。天津人把不順心的事歸結到"小人"的身上,除掉"小人"才能大吉大利,順順當當,初五晚上放鞭炮,也有避邪免災的意味。
魯西南地區在年除日把剪刀用線纏住放在床鋪的席下壓住,到初五這天才能開始使用。臨沂、鄒城婦女這天不出門、不梳頭、不動針錢,據說動了針線會招蠍子、蚰蜒。這天普遍中午吃水餃,也可以吃面條,有“初五吃頓面,一畝打一石”的說法。
民間把正月初五俗稱為“破五”,也就是說破五之前的諸多禁忌到了今天就都可以破除了。按照舊俗要吃水餃子五天,北方叫“煮餑餑”,如今有的人家只吃三兩天,有的隔天一吃,但沒有不吃的。破五這天可以走親訪友了,婦女也在這一天歸寧。
所謂五祀,即祭土神、戶神、竈神、門神、行神五神。
每到過年,人們往往在初五零時零分大開窗戶和大門,燃香、放爆竹、點煙花,向財神表示歡迎。
舊俗春節期間,大小店鋪一律關門,到正月初五開門營業,民俗以認為正月初五為財神聖日,認為選擇這一天開市必將招財進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