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坡六百年的懸棺洞葬 膽小勿入
洞葬是一種古老的葬禮形式,各個民族洞葬的方式也不同。苗族將死者裝入棺木,擡入一個大洞穴裏,按照家族及輩分排列,頭朝南,放在峭壁上,以後整個苗寨或一個地域的亡者,都被擡入這個洞穴。
高坡苗族鄉位於貴陽市東南端,距貴陽市51公裏,地處花溪與龍裏、惠水三縣(區)交界處,總面積120平方公裏,有87個自然寨。相傳,高坡一帶的苗族祖先原居住在黃河流域,神農氏是他們的老祖宗,由於歷史上戰爭的原因,苗家祖先被迫遷徙到南方大山之中,他們時時刻刻都夢想重返故鄉。距今大約600年,苗族的首領‘香駱’對苗民十分愛撫關心,深得苗民的崇敬,‘香駱’逝世後,子孫們將他的棺木放進一天然洞穴中,以便祭掃和瞻仰,同時希望有朝一日能夠扶樞還鄉,重歸故裏。從此以後,凡親人過世,就沿襲這種喪葬辦法,久而久之,形成了洞葬習俗。
從歷史上看,高坡的苗族祖先確實系從北方遷徒而來,這一說法也似乎吻合了苗族遷徒的歷史,因而也很容易為人們所認可和理解。由此可知高坡洞葬分布廣泛,看來曾經十分盛行這種喪葬。許多洞葬遺址確實差不多已被人遺忘,有些也已自然毀壞。至今人們認為保存完整的洞葬有兩處,一處是甲定洞葬,一處是杉坪洞葬。甲定洞葬位於甲定村栗木山的半山腰上,這個洞為U字形,上下有兩個洞口,棺柩擺放在為繁樹濃陰所掩的上洞,洞口豁敞,高十餘米,寬亦有十餘米,縱深約有三四十米,目測可看見上百具棺柩置於“井”字形木架之上,列成五排,棺柩或頭朝外,或頭朝裏,其中似乎有其規則;杉坪洞葬位於正對杉坪村的一處山坳中,洞前有石碑刻於巖石之上,碑額楷書“龍村鎖匙”四字,碑文提及杉坪洞葬並稱其墳塋為自古所遺。不過,這個洞隻能看不能進入。洞口堆滿殘破朽爛的棺材,要想進去,卻無路可覓,勉力爬上洞邊,細細察看,一具棺材上寫著“安息於龍宮”幾個毛筆字,落款是“羅氏宗族後代1988年10月1日立”,究竟是安葬時所寫還是後人祭祀時所寫,不得而知。高坡其實還有果裏村的洞葬,上午村洞葬,克裏村的洞葬,五寨村洞葬等等。還有不少連當地村民也不知道的洞葬,因為有的洞葬已經隔了好幾代人了,後來的家族已忘了自家或自己村的洞葬遺址。很多人認為洞葬是適應低下的生產力水平的結果:遍及高坡的溶洞為人們提供了洞葬的自然基礎,而低下的生產力水平及經濟狀況則是洞葬風俗存在自社會基礎。
高坡的苗人把洞葬叫作“把個杜”三個字,據說,“把個”是洞的意思,“杜”則是苗語的鬼,合起來的意思就是“洞裏面的鬼”。
洞,對久居大山之中的苗人而言,其意義非同尋常。每年的農歷正月初四至初九,高坡苗族都要過“跳洞節”,而其中最熱鬧的節目,便是在洞中跳蘆笙舞,高坡的苗民說,在洞中過節,正是為了緬懷祖先過去的生活。有研究者指出,巖洞在當地苗族生活中的意義十分重大,青年男女談情說愛選擇巖洞,苗族的先民甚至居住在巖洞之中,巖洞又是安葬死者的去處……可以說,“跳洞節”是對本民族傳統的懷念和尊重。隨著時間的推移,巖洞漸漸淡出了高坡苗人的生活,盡管據村民王道友老人說,近年來偶爾還會有村人將棺柩擡入洞中安葬,不過,這畢竟隻是個案,更多的苗人實行土葬,舊有的喪葬習俗已經逐步消亡。
高坡苗族從風俗上是相信有鬼的,普遍信鬼不信神。他們日常供祭的是土地,崇拜祖先,不信邪不信神,但是怕鬼。有時候也講神仙,但不十分相信。“鬼是人死之後的靈魂,正常死亡的就不會出來作祟,隻有那些死得不‘幹凈’的,才會成為邪鬼。”在高坡苗人看來,凡是因意外事件猝死或暴斃者,就叫作死得不“幹凈”,而這樣的死者是不能葬進洞中的。即使是正常死亡,安葬入洞前,家人也必須請鬼師來“打彌拉”。苗族停喪的時間一般不超過一天一夜,其間最重要的事情是請鬼師給亡人開路,苗語謂之“喀幹”,否則亡者到不了祖先住地,不能與祖先同居。“喀幹”時,鬼師要歷數死者一生的事跡,然後再指引死者走過三十二段荊棘叢生的路,亡魂方能回到祖先聚居之地。完成了復雜的儀式,亡者才能最終安葬。返回搜狐,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