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用推理的方法將易經64卦倒背如流
《易經》經常會被戴上“迷信”的帽子,被人誤解,他們認為只有牛頓的科學才是真理,這讓我非常的傷心。這是因為他們根本就不懂易經,而你我都知道,易經代表著中國的正統文化。因此,摘帽子的事我無能為力,我能做的就是專註於科普易經知識。如果你能幫我點個贊,我會非常的開心,祝你點完贊就遇上上簽。
該文章首發於公眾號三陽開泰。
我是學理科的,記性不好,順著背就不錯了,倒背如流就更不可能了,但這並不妨礙我考出好成績。原因很簡單,我喜歡理解記憶,理解記憶也不太長久怎麼辦,我還喜歡找到規律,然後推理。
上學學的很多公式我都忘記了,現在要用怎麼辦?掌握底層的邏輯規律,加上一些基礎知識,稍微復習一下,很快就能推倒出來。
易經除了有詩一般的意象,還有嚴謹的形式語言。
《易經•系辭上》說:“易有太極,是生兩儀,兩儀生四象,四象生八卦。八卦定吉兇,吉兇生大業。”下面,我從最基本的太極開始,按照一定的規律,逐步推倒出64卦來。
自下而上看八卦生成圖,這張圖從太極到八卦,一共四行。
首先是太極生兩儀,兩儀自左向右先是陽爻“—”,然後是陰爻“ - -”,後面也按照先陽後陰的基本順序。
兩儀上面分別加上陽爻和陰爻,就生成了四象。即:老陽,少陰 ,少陽 ,老陰。
四象上面再分別疊加陽爻和陰爻,就構成了八卦。分別為:乾、兌、離、震、巽[xùn]、坎、艮[gèn] 、坤。這是八卦的基本順序。(這個基本排序很重要,在64卦方圓圖中還會用到)
能看到這裏,說明你也是個愛學習、愛思考、有正能量的人,不妨點個贊把這篇文章Mark一下再繼續看。願你出門就遇上上簽。
再看看先天八卦圖的排序,先從12點鐘乾開始,逆時針旋轉到震,然後從乾右側的巽開始順時針旋轉到坤。(這個旋轉方式在64卦方圓圖中也會用到)
這樣的話,八卦符號是推倒出來了,但是對應的漢字應當怎麼記住呢?
朱熹有一首《八卦取象歌》:
乾三連,坤六斷;
震仰盂,艮覆碗;
離中虛,坎中滿;
兌上缺,巽下斷。
下面是《八卦取象歌》的象形解釋:
乾三連:三條橫線連起來。乾象征天。
坤六斷:三條橫線中間砍斷成六條。坤象征地。
震仰盂[yú] :像一個仰狀的盆子。震象征雷電。
艮[gèn]覆碗:像一個倒著的碗。艮象征山。
離中虛:兩陽爻中間有虛位。離象征火。
坎中滿:兩頭斷開中間不斷。坎象征水。
兌[duì] 上缺:最上面的橫線有缺口。兌象征澤。
巽[xùn]下斷:最下面的橫線有中斷。巽象征風。
八卦有了,那麼64卦怎麼推倒呢?先放一張64卦方圓圖。
此《伏羲先天六十四卦方圓圖》中64卦的排序,其實和先天八卦圖排序一致。圓圖12點鐘為乾卦䷀,逆時針旋轉。下卦為乾,上卦按照乾、兌、離、震、巽、坎、艮、坤的基本排序;第九卦履卦䷉下卦為兌,上卦按照基本排序,一直到6點鐘左邊相鄰的一個復卦䷗,這是前32卦。從乾卦的右側相鄰的姤卦䷫開始順時針旋轉,下卦為巽,上卦按照基本順序排列,一直到6點鐘的坤卦䷁。這樣就構成了一個64卦循環。
前32卦,下卦分別經歷了乾、兌、離、震四卦,上卦按8卦的基本排序,這樣就是4*8為32卦。同理,下卦經歷了巽、坎、艮、坤四卦,上卦按8卦的基本排序,這樣就是4*8為32卦。
方圖的排序與圓圖一致,只是從最右下角乾卦開始,每一行都是自右向左,然後自下而上,一直到坤卦。方圖的對角線,自右下到左上。這些排列順序與八卦基本排序一致。
至此,64卦推倒完畢。總結一下,以上的推倒,其實就是按照基本的陰陽兩爻,按照一定的規律排組合,最終得到64卦。
值得註意的是,方圓圖的順序與《易經》原文的順序是不一樣的,原文的順序需參考朱熹的《六十四卦卦序歌》。《易經》六十四卦就是按照詩中的順序排列的,記住了詩也就記住了卦序。
《六十四卦卦序歌》
乾坤屯[zhūn]蒙需訟師, 比小畜兮履泰否,
同人大有謙豫隨, 蠱[gǔ]臨觀兮噬嗑[shì kè]賁[bì],
剝復無妄大畜頤, 大過坎離三十備。
鹹恒遁[dùn]兮及大壯, 晉與明夷家人睽[kuí],
蹇[jiǎn]解損益夬[guài]姤[gòu]萃[cuì], 升困井革鼎震繼,
艮漸歸妹豐旅巽[xùn] , 兌渙節兮中孚至,
小過既濟兼未濟, 是為下經三十四。
在整個卦序裏面,也是有一定的發展演變關系的。可以看出,乾坤為首,坎離為中,既濟未濟為尾。從這六卦裏面,我們可以得出卦序的基本架構,即“天地——水火——無窮”是整個卦序的發展主線。
64卦的發展變化順序,可以參考《易傳•序卦傳》。這裏只講開始和結尾。
有了天地,然後產生萬物。充盈於天地之間的是萬物,因此乾坤卦之後是屯卦,屯象征充盈。最後,事物的發展是不可能有盡頭的,因此最後一卦是未濟,易經64卦在這裏終結,同時也是一個新的開始。
當然,記住了64卦之後,還需要理解加以實踐,方能為我所用。就像學數學,光記住公式還不夠,還需要利用公式解決實際問題才行。
以文會友,相遇是緣。如果你覺得本回答還不錯,不妨點個贊再走。
推薦書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