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氏的分布和遷徙
【繁衍播遷】西周時,造父的第七代子孫叔帶率部分宗族由周投晉,並且昌盛壯大,在三國分晉時建立趙國,史稱“去周如晉,趙姓始昌”。到趙國滅亡時,趙姓已分布於山西、河北、河南、山東等地。秦始皇滅趙後,把代王嘉之後遷往甘肅天水,趙王遷被流放到今湖北房縣。秦朝末年,真定(今河北正定)人趙佗建立南越國,又把趙姓活動範圍推廣至今兩廣和越南北部。西漢末年,趙飛燕姐妹被害,其族人被迫遷徙至遼西郡,也是趙姓人在東北活動的開始。東漢末年為避董卓之亂,洛陽人趙達避難遷居江東,真定人趙雲趙子龍入蜀為將。北魏時,天水趙姓一支遷居洛陽,其後裔孫趙貴鎮守並遷至武川(今內蒙古)。唐初,有趙姓將士在平“蠻獠嘯亂”中開赴福建並定居。五代時,有趙姓隨劉龔南漢政權在廣州定居。據《宋史.宗室世系表》載:宋朝宗室分為三個支派,即太祖(趙匡胤)支派、太宗(趙光義)支派、魏王(趙廷美)支派。太祖支派分為燕王(趙德昭)支派和秦王(趙德芳)支派,燕王支派在北宋末年因外放做官而遷居如下地區:安徽潁州、四川蜀州(今崇慶)、江蘇泰州、鎮江、福建福州、泉州、江西吉安、湖北江陵、廣東南雄等地,秦王支派則遷居如下地 區:浙江紹興、湖州、臺州、明州、婺州,福建福州、泉州,江蘇真州、太平州;而魏王則降調至房州(今湖北房縣),其子孫為官而遷徙地區有河南開封、洛陽,山東沂州、濟州,福建汀州,江蘇昆山、溧城,浙江秀水等。靖康之恥之後,徽欽二宗被擄往五國城(今黑龍江松花江口),太宗支派因此而在東北廣大地區播遷繁衍。
南宋初,康王趙構南遷杭州定都 ,則有趙姓移居江南,有的移居江蘇常熟、有的移居江西上饒,南宋被滅,南宋宗室散逃至澎湖、潮陽等地,後在閩粵一帶繁衍。自宋代以後,趙姓遍布全國各地。值得指出的是海外趙姓的播遷。明末,有趙姓不惜冒險遠渡重洋到海外,其民族構成多種多樣,聚居地為東南亞和美國。如瑤族中的趙姓在緬甸、老撾、越南和美國、法國、加拿大等國都有分布;壯族中的趙姓散布於越南、老撾、泰國等地。新的人口普查資料趙是全國第七大姓,約三千萬人之多。
【趙姓遷徙史】 〖兩漢以前〗
造父封於趙城而得趙姓,至叔帶時,率領子孫遷往晉國,這樣,在趙國滅亡時,趙姓已分布以下地區:趙城、耿、原、晉陽、代、邯鄲、武城、真定,在今山西、河北、河南、山東等地都有趙姓。趙國的疆域包括今陜西一部分,趙武靈王時開疆拓土,疆域擴充至河套地區,趙亡前趙姓的活動範圍還包括今陜西、內蒙古。秦始皇滅趙國後,把代王嘉派往西戎,趙姓隨之遷往甘肅,趙嘉之子趙公輔裔孫世代居住在天水(今屬甘肅),形成一個望族;趙王遷被秦始皇流放到今湖北房縣,子孫在今湖北繁衍;秦始皇又遷徒六國貴族之後(含趙奢之孫馬服興——馬姓始祖)到關中。
〖漢至宋以前的遷徙〗 西漢趙王遷的後裔遷居涿郡蠡吾(今河北省博野縣西南),此地原屬河間,因此涿郡趙氏又稱河間趙氏。
天水趙氏在兩漢衍生了金城趙氏、扶風趙氏、張掖趙氏、 酒泉趙氏、中山曲陽趙氏、南陽穰縣趙氏、長平趙氏、汲郡趙氏。
天水趙氏的一支在北魏時期遷居武川(內蒙古武川西)。南安人趙達任北魏庫部尚書,封臨晉子,舉家離開南安遷居北魏都城洛陽。當時為了防止柔然(古代北方的二支少數民族)的襲擾,北魏在北部邊境上設立了許多軍鎮,選擇貴族、官宦子弟鎮守。趙達之子趙仁因鎮守武川鎮,舉家自洛陽遷至武川。趙仁的孫子趙貴成為武川軍事集團的重要成員,跟隨宇文泰進兵關隴,是西魏八柱國之一,為宇文氏占據關隴、建立北周屢立大功,被賜姓乙弗氏,封楚國公,曾任北周太傅、大冢宰,舉家又自武川回遷洛陽。
天水趙氏的一支在南朝時遷居江南。
天水南安趙氏還有一支在北魏時遷居代。這支趙姓從代又遷居洛陽。
天水趙氏的一支在北魏時徒居南鄭(今陜西省漢中),後又自南鄭徙居洛陽。
天水西趙氏的一支先遷居南陽後避亂河西。北魏時徙居洛陽。(本譜屬此支)
附二:趙氏開基得姓後本支遷徙路線圖
朝代: 西周—————————(春秋戰國)東周———秦——西漢——————東漢———————魏——晉
遷徙祖: 造父——————叔帶————籍——章———趙公輔————————趙憙———————趙規——
路線:1、趙城(山西趙城)、絳、趙國(太原、邯鄲)—2、隴西(甘肅天水)—3、宛(河南南陽)—4、河西(甘
朝代:———————南北朝————隋—唐——————————————————五代———北宋—————
遷徙祖:—趙武——————趙申侯—趙軌——————————————趙植—————趙靖—趙觀—趙曇——
路線:肅永登縣)—5、洛州(洛陽、新安)———————6、京兆奉天(陜西乾縣)—7、越、衢州(浙江西安、
朝代:北宋————————南宋—————元—————————————明—————————————清
遷徙祖:趙驛——————————趙得勝———————趙思興、趙思文——————趙膺昌等————
路線:龍遊)—————————8、金陵(江蘇南京)—9、廬陵(江西吉安)——10、湖南(衡陽、邵陽)
重要祭祖地:1、黃帝陵:陜西黃陵縣橋山。2、顓頊陵:河南內黃縣三楊莊。3、臯陶墓:安徽六安城東。4、山西趙城:洪洞縣趙城鎮 5、趙簡子墓:山西太原市南郊勝利村。6、天水趙氏宗祠:甘肅天水。7、趙充國墓:甘肅清水縣石佛坪。8、趙抃祠:浙江衢州市柯城區沙灣。9、趙膺昌(桐川公)墓:湖南邵東周官橋艾新村。
當今中國姓氏按人口數量前100名
1李 2王 3張 4劉 5陳 6楊 7趙 8黃 9周 10吳 11徐12孫13胡14朱15高16林17何18郭19馬20羅 21梁22宋23鄭24謝25韓26唐27馮28於29董30蕭 31程32曹33袁34鄧35許36傅37沈38曾39彭40呂 41蘇42盧43蔣44蔡45賈46丁47魏48薛49葉50閻 51余52潘53杜54戴55夏56鐘57汪58田59任60姜 61範62方63石64姚65譚66廖67鄒68熊69金70陸 71郝72孔73白74崔75康76毛77邱78秦79江80史 81顧82侯83邵84孟85龍86萬87段88章89錢90湯 91尹92黎93易94常95武96喬97賀98賴99龔100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