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祖向小偷打手勢比“OK”?淺談常見的佛教手印
早上看到紅網一則趣聞,上海一男子偷功德箱的錢,聲稱菩薩給他比“OK”了。一時絕倒。
紅網報道
仔細一想,這男子或許並未說謊,廟裏的佛像還真有比“OK”手勢的,比如北京雍和宮這尊著名的彌勒大佛,細看就是兩個“OK”的手勢:
北京雍和宮彌勒佛造像(老喵攝)
然而將這個“OK”理解為同意拿功德箱的錢,則讓人有些啼笑皆非了,實際上這是佛教造像手印中常見的“說法印”。正好案頭有資料,幹脆就把常見的幾種佛教手印整理了一下,供大家逛寺廟時參考。
佛教造像經過長時間的發展演變,形成了一套嚴格、細致的規範程式,從尺寸、姿態到服飾、手印等等都有明確的規範可以遵循,佛經中專門有《造像量度經》,了解這些規範對於我們參觀、欣賞佛教造像由很大的幫助。佛教手印是其中極重要的一部分,下面就幾種常見手印分而述之。
一座寺院,最重要的建築是大雄寶殿,大雄寶殿中的主造像有1尊、3尊、5尊乃至7尊的分別,其中供1位主尊的大多都是釋迦牟尼佛,一般有三種典型形式:
一種是結跏趺坐,左手放在左腳上,名為“定印”,表示禪定,右手直伸下垂,名為“觸地印”,也叫降魔印,表示釋迦在成道以前為眾生犧牲自己,這一切只有大地知道。這種造像就叫“成道像”表現得是釋迦牟尼菩提樹下悟道的情形。觸地印是釋迦牟尼的專用手印。
杭州飛來峰佛坐像,典型的成道像,右手施觸地印(老喵攝)
一種也是結跏趺坐,手作“說法印”(如圖),叫做“說法相”,表現的是釋迦牟尼說法的情形。除釋迦牟尼佛外,燃燈佛、彌勒佛、文殊菩薩常結此印,藏傳佛教中的阿底峽尊者、宗喀巴大師也結此手印。
大神變圖,三至四世紀 ,巴基斯坦拉合爾博物館藏
還有一種立像,左手下垂,右手曲臂上伸,名為“旃檀佛”,下垂手勢作“與願印”,表示滿足眾生願望,白度母、藥師佛、大白傘蓋佛母、千手千眼觀世音菩薩也用這個手印;上伸手勢作“施無畏印”,表示能解除眾生苦難。
彩塑佛坐像 西魏 麥積山石窟第四四號窟
一佛二菩薩像 北魏延昌二年(513) 日本香雪美術館藏
此外,釋迦牟尼像也常做“禪定印”,即雙手平伸,手心向上,通常右手在上,兩拇指指端相拄,交互疊放於兩腿間,表示冥想中的釋伽牟尼達到了悟道的境界。阿彌陀佛(無量壽佛)也常用這個手印。
廬山東林寺藏佛坐像(老喵攝)
無量壽佛三尊像 西秦建弘元年(420) 甘肅炳靈寺第169窟
以上五種手印一起被稱作“釋迦五印”,我們見到的大多數釋迦佛造像都是這五種手印。
除釋迦牟尼佛外,凈土宗的寺院大殿常供奉阿彌陀佛(又稱無量壽佛),其最主要的手印是“上品上生”手印,兩手交叉,兩大指對頂。除“上品上生”外,還有八印,合稱九品往生手印,但一尊塑像的情況下,一般都是上品上生手印。
阿彌陀佛(網絡)
九品往生手印
大雄寶殿也常見“三佛同殿”的情況,比較復雜,最常見的是“橫三世佛”、“豎三世佛”和“三身佛”,橫三世佛中間為釋迦牟尼佛,左側為藥師佛,右側為阿彌陀佛,對應中、東、西三方世界。豎三世佛,中間為釋迦牟尼佛,左側為燃燈佛,右側為彌勒佛,對應現在、過去和未來三世。“三身佛”則是指佛的法身、報身和應身,一般中間為法身佛毗盧遮那佛,左側為報身佛盧舍那佛,右側為應身佛釋迦牟尼佛。
其中毗盧遮那佛又稱大日如來,尤其得到佛教密宗的尊崇,所以在藏傳佛教中最常見到。毗盧遮那佛有其專屬的手印,即毗盧印,它是由密宗智拳印發展而來的,二拳收於胸前,左拳入右拳內把之,二食指並豎,指尖相依。看到這兩種手印,基本可以肯定這是一尊毗盧遮那佛了。
大日如來坐像 五代 金銅,臺北故宮,施智拳印
四川安嶽石窟毗盧遮那佛,施智拳印
明中晚期·毗盧遮那與三世佛像(中國美網)
上是常見的幾種手印,在實際造像中,我們還會看到很多不常見的手印,尤其在藏傳佛教造像中,僅《密教印圖集》中就包含了387種不同手印,有興趣的朋友可以查閱。
常見佛教手印
主要參考資料:李鼎霞、白化文編著,《佛教造像手印》,中華書局,2011年9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