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二生肖為何鼠排第一,牛排第二
十二生肖文化,是古人留給我們的寶貴遺產,也是最具特色的民族文化之一,因其通俗性兼趣味性沿用至今。身為中國人,降臨到這個世界上的第一份禮物,就是生肖屬相。生肖文化源遠流長,博大精深,是中國傳統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
生肖文化的起源
十二生肖,是我國民間特有的計算年齡的方法。關於生肖文化,大家多多少少應該都知道一些。生肖文化流傳的時間也不短了,但是圍繞它有各種傳說,很多時候莫衷一是。所以,先來談談生肖文化的起源。
生肖之“生”,乃指“生辰”,“肖”意即“像”。大量文獻說明,十二生肖發源於中國,萌發形成於先秦時期,確立於東漢。生肖文化最初起源於華夏先民的動物崇拜、圖騰崇拜,也是早期天文學的結晶。今天,在一些流傳下來的巖畫上,我們仍然可以看到許多動物圖案,最早甚至可以追溯到史前的傳統時代。在當時,這些圖案主要是圖騰,或者是象征性的一種說明,還沒上升到理論的高度。
有關生肖屬相之說最早見於中國第一部詩歌總集《詩經》,到南北朝時期民間就開始普遍使用生肖。南朝梁陳時期的詩人沈炯曾作《十二屬詩》:“鼠跡生塵案,牛羊暮下來。虎嘯坐空谷,兔月向窗開。龍隰遠青翠,蛇柳近徘徊。馬蘭方遠摘,羊負始春栽。猴栗羞芳果,雞跖引清杯。狗其懷物外,豬蠡窅悠哉。”這首詩在首字按序嵌入了十二生肖名,且突出了每種動物的生性特點,起到畫龍點睛之作用。
明朝才子胡儼也曾作詩一首:“鼷鼠飲河河不幹,牛女長年相見難。赤手南山縛猛虎,月中取兔天漫漫。驪龍有珠常不睡,畫蛇添足適為累。老馬何曾有角生,羝羊觸藩徙忿嚏。莫笑楚人冠沐猴,祝雞空自老林邱。舞陽屠狗沛中市,平津牧豕海東頭。”詩中首聯的“鼷鼠”即水鼠,“牛女”即牛郎織女。第三聯中的“驪龍”是龍的一個種類,其頦下有寶珠一顆,故謂之“驪珠”。第四聯提到的“羝羊”即公羊,“觸藩”指羊用角去撞籬笆。第五聯說的“祝雞”指呼喚雞。第六聯的第一句,指被漢高祖封為舞陽侯的名將樊噲,他曾在江蘇沛縣以宰狗為生。最後一句是指漢武帝的丞相公孫弘,這位丞相當年曾在東海放過豬。胡儼以歷史典故寫十二生肖,可謂別有生趣。
與生肖文化相關的是中國古代特有的天幹地支歷法。天幹地支,簡稱為幹支,源自中國遠古時代對天象的觀測。經過演變,簡化為今天的十天幹和十二地支。十天幹指的是“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十二地支指的是“子、醜、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十天幹和十二地支依次相配,組成六十個基本單位,兩者按固定的順序相互配合,組成了幹支紀元法。此法依次“幹”“支”兩組符號各取一字,一一搭配,由“甲子”至“癸亥”,六十年輪完幹支組合序列一個周期,稱為“花甲”。從上一個甲子到下一個甲子,正好是60年。這在人均壽命比較低的古代,差不多是長壽、圓滿的一生了。進而,人們又將十二地支配以十二種動物,用作相關年序代號,使之趨於形象生動,達到利於記憶、推算之目的,“十二生肖”由此形成。
除了以“幹支”來紀年,中國古代還用其來紀月、紀日、紀時。因每月天數恰為十進制,一年又恰為十二月,故分別以“幹”紀日,用“支”紀月,且將“十二地支”用於紀時,分一晝夜為十二時辰,每一時辰等於現代時間中的兩個小時。現在我們看古裝電視劇會發現,古代人常常說“時辰”,就是這個緣故。
生肖文化與五行、陰陽八卦等也有聯系。比如,子(鼠)屬陽水,北方;亥(豬)屬陰水,北方。寅(虎)屬陽木,東方;卯(兔)屬陰木,東方。醜(牛)、未(羊)屬陰土,中央,等等。
生肖文化的起源幾乎與中華文明的起源一樣古老,它是組成中華文明的一個重要的文化因子,古歷法的誕生、對中國文化影響深遠的陰陽五行哲學觀念的產生都包蘊其中。此外,生肖的隱含意義中還包含著中國人豐富的文化心理內涵,這從人們賦予十二生肖的隱含意義可見一斑:老鼠代表智慧、牛代表勤奮、老虎代表勇猛、兔子代表謹慎、龍代表剛、蛇代表柔韌、馬代表勇往直前、羊代表和順、猴代表靈活、雞定時打鳴代表恒定、狗代表忠誠、豬代表隨和。
十二生肖排序有何講究
上面簡單梳理了一下生肖文化的起源,接下來和大家談談生肖排列問題。正如前面所說,十二生肖是與十二地支相配以人出生年份的十二種動物,包括鼠、牛、虎、兔、龍、蛇、馬、羊、猴、雞、狗、豬。有人也許會問,十二生肖為什麼是現在我們看到的這種排列順序?這裏面有什麼講究呢?
十二種動物與十二地支搭配原則,乃是解析中國“十二生肖”之又一難題,自古迄今,探研者眾多,結論卻大相徑庭。在這裏僅列舉幾個比較有代表性的說法。
中國宋代學者洪巽乃“奇偶陰陽說”代表人物。他認為,“十二生肖”排列與《周易》之陰陽哲學相關,其日:“子、寅、辰、午、申、戍,俱陽(陽即指陽性地支)。故取相屬之奇數以寫名,鼠、虎、龍、猴、狗皆五指,而馬單蹄也;醜、卯、巳、未、酉、亥俱陰(陰性地支),故取相屬之偶數,牛、羊、雞、豬皆四爪,兔兩爪,蛇兩舌也。”意思是說,十二生肖以十二種動物足趾之奇偶與地支陰陽相配而成。
明代葉世傑試圖以“十二生肖”動物“不足之形”釋其入選原因。他認為,“術家以十二生肖配十二辰,每肖各有不足之形焉,如鼠無牙,牛無齒,虎無脾,兔無唇,龍無耳,蛇無足,馬無膽,羊無瞳,猴無臀,雞無腎,犬無胃,豬無筋,人則無不足”。另一個與他同時代的學者李詡則認為,十二生肖的排列順序與上天二十八宿星象位序相關。二十八宿分布周天,以值十二時辰,每個時辰二宿,子、卯、午、酉三宿,每宿各有所象。二十八宿所象動物按天空次序持列,由北而東、而南、而西進行周轉。
上面幾種說法,都有各自的道理。或許綜合起來,是比較完整的解釋。與十二生肖排列有關的,還有一個人們經常會問的問題是:為何老鼠排在生肖列表的首位?關於這個,也有不少傳說故事,但其實這樣的排列是有講究的。
我們通常講的十二生肖,蘊含著一張一弛,一陰一陽,一動一靜,奇偶相得的原理。按照洪巽的說法,十二生肖中的動物,無論兩足抑或四足,大多前後足趾數相同,“惟鼠前足四趾而後足五趾,奇偶同體,陰陽兼備,故置‘十二生肖’之首”。意思是說,老鼠前面兩只腳各有4趾,後面兩只腳各有5趾,在十二生肖中,只有它是這樣的,可謂獨樹一幟。老鼠的這一特征符合陰陽之說。無獨有偶,明代學者朗瑛在《七修類稿》中也稱,鼠前足四爪,偶數為陰,後足五爪,奇數為陽。子時前半部為前夜之陰,後半部為當天之陽,正好用鼠來象征子。清代劉獻延《廣陽雜記》引李長卿《松霞館贅言》:“子何以屬鼠也?曰:天開於子,不耗則其氣不開。鼠,耗蟲也。於是夜尚未央,正鼠得令之候,故子屬鼠。”子時為夜,天還未亮,正是老鼠出沒的時間。可見,老鼠排在生肖首位,與天幹地支、五行陰陽有關。
那麼,牛為何排名第二?除了傳說,比較有根據的說法有以下幾種。一種說法是,“鼠咬天開”,天開之後,接著要辟地,“地辟於醜”,牛耕田,該是辟地之物,所以以醜屬牛。還有一種說法是根據“奇偶陰陽說”而來的,牛是四趾(偶),排在鼠之後,虎之前。也許有人要問,兔、羊等也是四趾,為何牛排在前面?這或許與牛在古代勞動人民生活中的重要性有很大關系。關於牛的詩作也有很多,比如,李白的“花暖青牛臥,松高白鶴眠”,張籍的“入陂草多牛散行,白犢時向蘆中鳴”。而由牛郎織女傳說引申的詩作就更多了,比如杜牧的“天階夜色涼如水,臥看牽牛織女星”,當然這裏的牛已經不是日常生活中的牛了,但也說明,“牛”這個字被廣泛使用。而魯迅先生的一句“橫眉冷對千夫指,俯首甘為孺子牛”,已經成為很多人的座右銘,也成為我們民族自強不息的美德與精神的象征。
好幾年前,網上曾有好事者提出應該重新變更十二生肖——讓為人貶損的“鼠、蛇、雞、豬”下課,讓更顯吉祥的“獅、魚、鳳、鶴”上崗,當時就有人批駁其荒謬。十二生肖由十二地支與十二種動物相配組成,蘊藏著深厚的傳統文化底蘊。如果脫離文化光談生肖,則只能淪為笑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