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國演義》有兩場戰爭在歷史上並不存在,卻成就了諸葛亮的威名
在《三國演義》中,諸葛亮被描繪成了一位足智多謀的智者,而我們最初認識到諸葛亮的智慧也是通過諸葛亮出山之後的兩場戰爭:火燒博望坡和火燒新野。按照《三國演義》中的說法兒,這兩場戰爭是諸葛亮成功運用火攻,先後擊敗了曹軍大將夏侯惇和曹仁,擊敗的曹軍加起來有二十萬人馬。那麼,歷史上真實存在這兩場戰爭嗎?戰爭的真實情況又是怎麼樣的呢?咱們一個個來說。
先說說火燒博望坡,按照《三國演義》中的介紹,是劉備三顧茅廬請得諸葛亮出山之後,諸葛亮看到劉備編草鞋,然後就請劉備多關註一下天下大事,不要總去做這些沒用的小事情,於是劉備向諸葛亮請教,諸葛亮請劉備立刻招兵,自己開始幫助劉備訓練軍隊。
消息傳到了許都,曹操一直把劉備當成最難纏的對手,聽說諸葛亮投靠了劉備,曹操引以為心腹大患。曹操問新投靠過來的徐庶,“諸葛亮是何許人也?其才智比先生如何?”徐庶故意嚇曹操,說諸葛亮是天上的明月,而自己只不過是地上的螢火蟲,諸葛亮的才學勝自己百倍。
而這個時候曹操大將夏侯惇十分不服氣,於是就在曹操面前請令,要率領大軍攻打新野,活捉劉備和諸葛亮,以此來堵徐庶的嘴。曹操也是很不服氣,於是就給了夏侯惇十萬人馬,還派了大將於禁、李典、韓浩和夏侯蘭為副將,浩浩蕩蕩就往新野殺了過來。而這個時候消息也很快就傳到了劉備那裏。
劉備立刻請關張議事,準備抵抗曹軍,可是關羽、張飛因劉備太寵信諸葛亮,就比較不服氣,因為劉備得到諸葛亮的輔佐,把自己比喻成為如魚得水,張飛還幹脆說讓劉備派水去迎戰,結果被劉備訓斥一頓,說“智賴孔明,勇還需二弟”,關羽、張飛這才聽令。而諸葛亮也是第一次調兵遣將,就在曹軍必經之地博望坡設下了埋伏,同時用誘敵深入之計,把夏侯惇的人馬引誘到了博望坡的深處,然後一場大火,燒得曹軍哭爹喊娘,夏侯惇、於禁、李典和韓浩奪路而逃,夏侯蘭被張飛所殺,劉備軍團大勝,火燒博望坡也讓諸葛亮得到了三軍的信服。
當然以上是《三國演義》小說中介紹,那麼歷史上真實情況是怎樣?真實歷史上並沒有火燒博望坡,而是叫做博望坡之戰。指揮人物也不是諸葛亮,而是劉備,更沒有什麼火攻。而是劉備投靠劉表之後,在新野積極準備北伐曹操,曹操派夏侯惇等人抵抗劉備,劉備在殺死一些曹兵之後立刻退兵。所以《三國演義》小說中的火燒博望坡完全是虛構的,目的就是為了表現諸葛亮的智慧。
還有一場戰爭就是火燒新野,對於火燒新野,小編就簡而言之概括。在《三國演義》中,夏侯惇經博望坡一場大火慘敗之後,回報曹操,曹操大怒,更加痛恨劉備和諸葛亮,於是決議南征,共派了五十萬人馬,分成五隊,前隊以許褚的三千鐵騎為先鋒,曹仁、曹洪帶領第一隊十萬人馬向新野進發。
消息傳到劉備那裏,劉備一面安排百姓渡江,一面和諸葛亮商討對敵之策,諸葛亮仍舊使用火攻,只不過這次是用在新野縣城,同時派趙雲、張飛諸將分路埋伏,更派關羽截斷白河之水。可憐的曹仁、曹洪殺到新野之後,撲了個空,劉備早就逃走了,可是天色已黑,曹仁就下令先在新野駐紮人馬,明天在追擊劉備。可當夜早就準備的好的劉備人馬三門放火,新野城中更是大火亂竄,曹仁之軍驚慌失措,奔沒有著火的北門逃走,結果要渡過白河之時,上遊的關羽又乘機把堵塞的白河之水放開,一下子大水衝來,曹仁兵馬又被淹死了不少人,曹仁帶著敗軍狼狽逃回去見曹操了,劉備軍團又取得了新野之戰的勝利,火燒新野更讓我們看到了諸葛亮的智慧。
而實際上火燒新野完全是虛構的,火燒博望坡雖然也是虛構的,但還有點兒歷史依據,火燒新野可就一點兒歷史依據都沒有了,因為當時曹操大軍殺了過來,劉備逃命都來不及,哪還有時間用火攻燒新野呢?
雖然火燒博望坡和火燒新野都是《三國演義》中虛構的故事,但是恰恰從這兩個故事中我們看到了諸葛亮的智慧,這或許就是羅貫中在《三國演義》中的寫作藝術吧!好了,就寫到這裏,謝謝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