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是清華女學霸,卻選擇皈依佛門,18年做一件事讓人刮目相看
遁入空门的清华女学霸
说起清华北大,国内的最高学府,让无数学子向往的圣地。而在许多人眼中,清华北大的学子,在毕业以后,也必然是天之骄子,会在各个一流的大公司中任职。而有那么一个清华学霸,却在她毕业的时候,没有就业也没有创业,而是做出了让许多人大跌眼镜的选择——出家为尼。
智宏法师——原本是清华大学的高材生,一个在清华大学哲学系就读的女学霸,无论是学习、生活、交际方面,她都是同学中的佼佼者,在家人和朋友们的眼中,毕业后的她会成为各大公司争抢的人才,但是在家人朋友的翘首以盼下,优秀的她,在1995年毕业以后,选择了出家,皈依佛门,削发为尼,法号智宏。
其实学习哲学的学者,都有一些思想上的追求,不得不承认,他们的思想境界都超出了许多人。智宏法师在学习哲学的时候,常常想要在哲学的学习中寻找自己想要的答桉,但是,似乎,她并没有找到自己的答桉。
“在哲学中没有找到需要的答桉”这是智宏法师出家前对亲朋好友以及周边人的解释。也许是她在哲学中想要寻找她的答桉,苦苦寻求而不得结果,她希望用别的方式去寻找自己想要的答桉。
也许智宏法师希望,出家以后,六根清净,可以远离世俗的喧嚣,可以在佛法中,寻求自己对世界、对社会、对人生的答桉。许多人都不能够理解,什么智宏法师会选择遁入空门。有不了解她的人说,是她怕了,她害怕世俗的竞争,她想要逃避,其实不然,在我看来,智宏法师在毕业就遁入空门,是真的想要为她心中的疑问寻找一个答桉。何以见得?智宏法师用了18年来回答。
智宏法师与她的佛缘
1995年,她远离喧嚣,来到了终南山下的一间寺庙中,削发为尼,法号为智宏。从此青灯古佛长伴左右,智宏法师专心研读佛法,寻求自己的答桉。
2001年,智宏法师遇到了她的佛缘。一个尚且年幼的女孩被遗弃在了庙门口中,女孩仅仅是六七岁的样子,且身患疾病,也许是父母无能,便心狠将她遗弃在了庙门口。智宏法师将她带回庙中,并为她取名:德道。德道的到来,也许就是智宏法师佛缘之始吧。
随后不久,就不断有人将患有疾病的孩子遗弃在智宏法师庙门口。时至今日,智宏法师已经收养了26名遭到遗弃的婴幼儿了。这些遭到遗弃的身患疾病的孩子,对于他们的亲生父母来说,也许是一种负担吧,但是,对智宏法师而言,他们都是自己的佛缘,在他们身上,也许便可以寻求到自己想要的答桉吧。
在这些孩子中,共有24名女孩,2名男孩,女孩子智宏法师留在寺庙中抚养照料,男孩因为性别不便,则是托人抚养,但也是由智宏法师出资养大。虽然是这些孩子都被疾病缠身,但是尽管寺中清贫钱财不多,但是智宏法师和寺庙中的居士们也是辛勤劳作,靠着在寺庙中的土地种粮食与平时的香火钱,为这些孩子治病,为他们供书教学,抚养他们长大成人。
寺庙中长大的孩子中,最大的德道已经在国内的佛学院中学习,考上了研究生,潜心修习佛法了。寺庙不大,平时的香火钱也不多,一方面要为这些孩子供书教学,还有提供衣食;另一方面还要为孩子们治病,其中艰难困苦,可想而知。甚至乎,寺庙中的建筑有些已经是破破烂烂了也是无钱整修。
在与这些孩子们的相伴和成长中,智宏法师寻得了不少真解,体悟到的佛法也更加深刻,甚至可以说,在与这些孩子相伴的过程中,智宏法师渐渐地得到了她的真解,结合她的佛法与佛缘,想必她寻到了自己当年削发为尼想要寻找的答桉。
"如果看到孩子的苦难,却视而不见,念佛又有什么意义?"这是智宏法师在一次采访中所说的。对于她来说,这些孩子,也许是她的佛缘,照顾这些孩子,便是佛对她的考验罢。在照顾这些孩子成长中,她也许已经得到了她曾经在哲学中所寻求的答桉。
想要求得真佛,需到人间走一遭。当年曾经有人质疑过智宏法师因为逃避而出家的言论,在智宏法师这些年来的作为面前,在这二十多个小孩面前,岂敢再多言?又何敢多言?智宏法师,在这场历练中,也已经寻得她的真解了吧。
这些孩子们被父母遗弃,但是时,正是因为有了智宏法师,智宏法师供养他们,让他们识字、识礼,让他们长大成人、成材,功德无量。若要去问智宏法师一句这么多年艰辛值得吗,想必她会回答,值得。
佛缘背后,亦值得我们反思
在世人称颂智宏法师所行的时候,有一些事情也是值得我们反思的。被遗弃的孩子越来越多,短短时间里,却有20多个小孩被父母遗弃,若是没有庙中居士,要是没有智宏法师,这些孩子被遗弃后会有什么样的遭遇呢?
责任,是目前社会上许多人都缺少的东西。担起身上的责任,是许多人首先要做到的事情。智宏法师十多年来的善举固然值得我们称颂,但是那些被遗弃的孩子这十多年来的艰辛生活,智宏法师这些艰难的善举背后隐藏的许多问题,也是值得我们思考的。
回到智宏法师,当初智宏法师为了寻求自己的答桉选择出家,削发为尼,受到了许多人的热议。现在再回首看去,没有什么值得我们讨论的吧,谁说清华毕业就不能出家,谁说出家就是逃避现实?智宏法师为了寻求答桉放弃了都市生活,选择苦修这一种精神不是值得我们关注、学习的吗?她的善心、善行,不是值得我们去关注和学习的吗?
举报/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