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殊菩薩說了什麼話,氣得烏雞國王在禦水河浸他三天?
文殊菩薩說了什麼話,氣得烏雞國王在禦水河浸他三天?
優質回答:
西遊記第三十七回,說到唐僧師徒來到烏雞國,唐僧晚上睡覺時,夢到烏雞國國王向他訴冤。原來,早在三年前,烏雞國的國師把他推到了井中,國師自己則變化成了國王。原來,國師是文殊菩薩的坐騎青獅精,特意來為文殊菩薩報仇的。
青獅精為何要為文殊菩薩報仇呢?一切還得從烏雞國國王說起。
當初,烏雞國國王好善齋僧,如來覺得他不錯,就讓文殊菩薩去點化他,希望他早證金身羅漢。結果文殊菩薩找到烏雞國國王後,烏雞國國王反而生氣了,他一怒之下把文殊菩薩捆住,然後丟在禦水河中,泡了三天三夜。
後來,還是六甲金身救了文殊菩薩,不然四大菩薩就沒有文殊了。
然而,堂堂文殊菩薩,怎麼會被一個凡人捉住,還差點性命不保呢?他又說了什麼,才惹得烏雞國國王大怒,非要把他丟在河裏?
我看一些人大開腦洞,說菩薩故意如此,說他想讓青獅精接替烏雞國國王,長期掌控烏雞國,甚至說到佛家故意和道家過不去,只要奪權,不管老百姓死活等。
實際上,這些問題原著中都有,看看原著就明白了。
首先,文殊菩薩為何被捉
作為四大菩薩之一,文殊菩薩當然法力廣大,凡人是奈何不了他的。然而,他去度化烏雞國國王時,並不是菩薩身份,而是變化為一個普通的和尚。
(文殊)菩薩道:“你不知道;當初這烏雞國王,好善齋僧,佛差我來度他歸西,早證金身羅漢。因是不可原身相見,變做一種凡僧,問他化些齋供。”
這裏,文殊菩薩說得很清楚,他不能原身去點化烏雞國國王,所以他變成了一個普通的和尚。既然變成了凡人,自然也不能用法力。因為一旦使用,就暴露了神仙的身份,那樣烏雞國國王估計就信了他的話。
實際上,不用原身是對的。因為一旦展現法力,國王必然欽敬,這樣就不能考驗烏雞國國王,更無法得知他到底是否誠心對待佛。
觀音菩薩去大唐找取經人時,也是化為普通的和尚,也沒有使用法力。只是帶著錦斕袈裟和九環錫杖。最後確定了取經人,他才顯化真身。
所以,認為文殊菩薩故意被捉,這本身就不對。
其次,文殊菩薩說了什麼
在解釋自己為何會被國王浸泡在禦水河中時,文殊菩薩提到了這個問題。
菩薩道:“……被吾幾句言語相難,他不識我是個好人,把我一條繩捆了,送在那禦水河中,浸了我三日三夜。”
具體說了什麼,我們不知道,但知道文殊菩薩用幾句話難住了烏雞國國王。推測應該是佛法方面的問題,以考驗國王,就像觀音菩薩問唐僧會不會大乘佛法一樣。畢竟,堂堂文殊菩薩去度化國王,總不能問“你老婆漂亮不”這樣無聊的話。
而從後面來看,烏雞國國王應該被難住了,回答不上來,覺得很難堪,因此把憤怒發泄到了文殊菩薩上,這才把他丟在河中浸泡。
當然,也可能是很嚴肅的問題,比如“你好善齋僧是不是為了名聲”“如果現在送你歸西成佛,你願不願意”等。烏雞國國王應該是誤會了,以為文殊菩薩是讓自己早點死,所以才怒而報復。因為他的這種做法,無異於殺人。
還有人說,如來派青獅精下界,報復烏雞國國王,三年大旱,不顧老百姓死活。這些純屬胡扯,因為青獅精雖然霸占王位三年,但是沒有做壞事。
行者道:“你雖報了什麼一飲一啄的私仇,但那怪物不知害了多少人也。”菩薩道:“也不曾害人,自他到後,這三年間,風調雨順,國泰民安,何害人之有?”
即便是之前的大旱,也不是青獅精所為,更不是神佛所為。
而且,青獅精是個太監,所以也不存在他玷汙三宮娘娘的事兒。總而言之,這一次烏雞國國王和文殊菩薩只是私人恩怨,不牽涉到任何人。
當然,烏雞國國王虧大了,他丟了成佛的機會。
其他網友觀點
吳承恩神魔小說《西遊記》中,烏雞國王被青毛獅子精拋到禦花園的八角琉璃井中,做了整整三年的冤死鬼。不但王位被取而代之,就連老婆和孩子都成了青毛獅的身邊人,家與國,拱手讓人,令人唏噓。
根據文殊菩薩親口所說,菩薩是來度烏雞國王的,因為他樂善好施,施齋念佛,有一顆慈悲之心。因此,文殊菩薩按照佛的吩咐,前來度他為金身羅漢,成就正果,與萬千神佛安享西天極樂世界的祥和與美好。
結果,烏雞國王卻被拋屍井底,有了三年的血光之災。這一切的一切,都源於文殊菩薩跟烏雞國王的一次對話,一次直接的“親密”接觸。文殊菩薩好心度他做金身羅漢,他卻把菩薩扔進了禦水河中,由此引來一場災難。
那麼問題來了,文殊菩薩到底說了什麼話,刺激到了烏雞國王的哪根神經,使得他不計後果,直接把菩薩扔進水裏三天呢?慈悲為懷的菩薩又為什麼會“故意”激怒國王呢?難道真的是菩薩骨頭裏挑刺,有意為難烏雞國王嗎?
長公子扶小蘇認為,這個問題的本質,其實就是文殊菩薩對烏雞國王的一次終極考核。烏雞國王一心向佛,佛祖安排文殊菩薩來度化他,菩薩當然要慎重,要對他做一番考察,看他是否真心誠意,表裏如一。結果,菩薩大失所望,原來,這個烏雞國王的所作所為,都是面子工程,都是虛頭巴腦的窗戶紙,一捅就破,一切不過都是“葉公好龍”的把戲而已。
具體怎麼說?我們一起來“捅破”這張虛偽的面孔——烏雞國王的“七宗罪”。
第一、烏雞國王樂善好施背後的真相:給佛祖度金身只為一己之私,虛榮的面子。
烏雞國王立國五年,走馬上任,他做了很多好事,各種齋僧,大搞慈善。可是呢,當文殊菩薩來實地考察的時候,才發現,烏雞國王不過是往佛像上貼金,不過是真給自己臉上貼金,實際作為堪稱卑劣。
(一)寶林寺和尚的待遇。
唐僧師徒一行達到達烏雞國地界,首遇的,就是烏雞國王敕建的寶林寺。在這個皇家寺院裏,卻發生了一系列叫人瞠目結舌的咄咄怪事。
唐僧前去求宿,被方丈百般刁難。唐僧的理由是,“見山門就有三升米分”。唐長老就說了,大家都是修行的和尚,按佛家規矩,所有的僧侶都是自家人,普通人都要給幾分薄面,心懷慈悲,給化緣,給齋飯,給住宿,寶林寺就等於是唐僧的娘家人,給點方便,自然是應該的。無非就是點吃喝,幾間房子而已。
寶林寺方丈卻說,他很窮,他這裏有出家的和尚500個,房子倒是有好幾百間,過得也很清苦。
結果呢,當猴哥強行住進去後,取經人發現,寶林寺僧侶都是衣衫襤褸,蓬頭垢面,面黃肌瘦,羸弱不堪。看來,不是方丈不留人,實在是囊中羞澀,招待不起客人。
(二)金身佛像與皇家寺院。
唐僧初進山門,看了三位佛像的金身,連連贊嘆,還說,烏雞國修建如此雄偉壯觀的金身打造的佛像,真不愧是西牛賀洲的驕傲,要是東土大唐也是如此這般恭敬,就不需要他萬水千山地來西天拜佛求經了。
孫悟空卻說了跟唐長老完全不同的一句話——泥塑金身也該有個感應,不給住宿,就打佛像。看來,猴哥的金睛火眼不是吹的,他可能已經看到了一些佛像金身背後的“偽裝”。佛像只是個象征,心底對佛的虔誠,對無量眾生的悲憫,才是真的“道骨佛心”。和尚都不讓住,這算哪門子的道理?
寶林寺方丈就說出了實情,他對接的不是一般的和尚,而是“上城來的士大夫”。這就說明,烏雞國王敕建寶林寺,服務的對象是他自己,是烏雞國的王室成員和廟堂之上的貴族士大夫階層。和尚都不待見,一般平民階層的布衣百姓就可想而知了,連敲門的資格都沒有。
(三)寶林寺曾經趕走過過路的“遊僧”。
寶林寺方丈說,曾經有過路的遊方僧人來過,這個雲遊僧人在寶林寺一住就是七八年,還做了很多莫名其妙的事情——“閑時沿墻拋瓦,悶來壁上扳釘。冷天向火折窗欞,夏日拖門攔徑。幡布扯為腳帶,牙香偷換蔓菁。常將琉璃把油傾,奪碗奪鍋賭勝。”
遊方僧人上梁揭瓦,搞事情,找麻煩。這是為什麼呢?拆窗戶燒柴取暖,拿寺院的幡布做鞋帶,偷供奉佛祖的酥油,所有的指向,實際都是——衣食住行。吃不飽,穿不暖,可不就拿鍋碗瓢盆吃飯的家夥敲來敲去說事情嘛!飯碗敲得叮當響,肚子餓呀!而且,攔路攔門,說明,寶林寺是嚴格限制出入的,是與世隔絕的。
(四)非常“照顧”雲遊僧人。
上面,寶林寺方丈就說過了,他們不待見遠道而來的行腳僧,雲遊僧人。
後面,孫悟空變做“立地貨”,點化太子解救烏雞國王一節,烏雞國太子也說過同樣的一句話——雲遊僧人都是欺世盜名之輩,都是騙吃騙喝的家夥,寶林寺和烏雞國不歡迎。
太子和王後很難見假國王青毛獅一面,他這話是從哪裏來的?當然是他的親爹,真國王教育的結果。真是父子兵,一脈相承,太子得到了烏雞國王的真傳。
(五)敕建寶林寺位置。
作為烏雞國王親自主持敕建的寶林寺在什麼地方呢?寶林寺在烏雞國王城東邊三十裏開外。而且,距離寶林寺七八裏外才有吃飯住宿的商旅客店。
祭賽國的舍利子寶塔在什麼地方呢?當然是祭賽國王城裏面了。就連被如來佛祖視為不善之地的南贍部洲,東土大唐李世明駕下的長安城內,也有好幾座寺廟。烏雞國王此舉,是個什麼意思?意欲何為?
種種跡象表明,烏雞國王樂善好施,齋僧念佛,都是假象,敕建寶林寺,是為他自己和上層貴族服務的,寶林寺與世隔絕,普羅大眾是不能去的。這當然違背了“眾生平等”的佛陀界基本宗旨。烏雞國王給佛像打造金身,卻拋棄了蕓蕓眾生,這是典型的葉公好龍的表象。
第二、文殊菩薩對烏雞國王的終極考核:道清原委,言語相譏——你不過是葉公好龍而已。
佛菩薩和神仙下界,遵從的是一個遊戲規則——化作凡人,特別是雲遊僧人、道士。
這事兒太白金星沒少幹,為取經人指點迷津,一般都化作一個長須飄飄的老者。
觀音菩薩接手取經任務,去長安城點化唐王李世民和唐玄奘,她就和惠岸行者木咤變作兩個癩頭和尚,雲遊僧人,送了取經人錦斕袈裟和九環錫杖,把唐僧送上西天拜佛求經之路。
文殊菩薩此行,也正是如此。不過,條件似乎更苛刻,如來佛祖不許她帶修為和神通,畢竟,是去度化一個“大善人”。
好,激動人心的時刻到來了。文殊菩薩跟烏雞國王接頭了。
文殊菩薩也化作一個賴頭和尚,過路的雲遊僧人,去度化,去考核烏雞國王,叫他成就金身羅漢。
如同觀音菩薩長安城那一幕,文殊菩薩衣衫襤褸,不修邊幅,衣服乞丐的樣子,在午門前,伸手攔住了剛剛結束早朝的烏雞國王。
本來麼,一身赭黃袍的烏雞國王就對雲遊僧人不感冒,內心很討厭,這一大清早的,就被一個乞丐般的癩頭和尚給拉住手,一番拉拉扯扯,他就生氣了:“你這討厭的叫花子,想要幹嘛?”
文殊菩薩微微一笑:“老衲不才,路過此方,看你跟我有緣。你大清早就忙忙活活,多累呀!不如這樣,我有錦斕袈裟一件,九環錫杖一柄,可助你一臂之力,叫你脫離世俗苦海,做個西方極樂世界的金身羅漢。”
烏雞國王一看,東西不錯,問:“多少錢?拿來送到寶林寺,給佛像增光添彩。”
文殊菩薩對曰:“我這是無價之寶,要你拿景秀江山來換。與其裝模作樣,給佛像塑金身,不如你直接做羅漢,普度眾生,更顯靈驗。”
烏雞國王一聽菩薩這話,頓時翻臉了:“來呀,左右,給我把這個瘋婆子拿下,捂住鼻子,扔進禦水河裏,叫他胡言亂語,胡說八道。”
看看,真相了。烏雞國王哪裏是誠心向佛呀?他齋僧施舍,他敕建寶林寺,給佛像塑金身,無非都是個面子工程。實際上,他修的不是佛,而是實實在在地給自己臉上貼金。為了一己之私,造假,更使得佛祖與普羅大眾拉開了很大的距離,嚴重影響佛祖在民眾中的慈悲形象。如來為什麼要花費如此大的心血,搞一個佛法東渡的取經工程呢?普度眾生。佛法面前,人人平等。誠信向善,人人皆可度。
文殊菩薩落水,隨身的金頭揭諦立馬回報給西天如來佛祖。如來就說了:“文殊菩薩受累了,不虛此行。真是畫龍畫虎難畫骨,知人知面不知心。烏雞國王就是個典型的葉公好龍之人。”
佛祖要的是真正的一顆慈悲之心,對自己,也對蕓蕓眾生的憐愛與悲憫,而不是一味只求一己之私而給佛祖塑金身的人。這叫什麼?這也是典型的“臨時抱佛腳”,用得著佛的時候,想到求福的時候,來給佛像塑金身,花大錢,要是沒用了呢?這種人,不靠譜。
結果,如來一句話,就叫文殊菩薩的坐騎青毛獅下界,頂了烏雞國王三年的王位。文殊菩薩被浸泡了三日,烏雞國王坐了三年水井裏的冷板凳。井底之蛙,沒有大格局,沒有對世俗大眾的真心敬畏與愛惜,烏雞國王怎做得金身羅漢!
烏雞國王對佛祖與西天的“向往”,實際是葉公好龍的一場鬧劇。所有種種都表明,烏雞國王對和尚並不友好,給的待遇極差,特別是對雲遊僧人。敕建寶林寺,作為烏雞國皇家寺院,雖然佛像金身,金光燦燦,卻與世隔絕,遠離普羅大眾。烏雞國裏,國王和上層貴族,僧人,平民,等級森嚴,嚴重違背了“眾生平等”的菩薩宗旨,實際背道而馳。烏雞國王為的是一己之私,他哪裏是真心向佛?與其說他是給佛像塑金身,倒不如直接說是他在給自己臉上貼金。作為前來度化他的考察人文殊菩薩,在有了實際了解後,理所當然地認為,烏雞國王還遠沒有達到可以度化為金身羅漢的地步,遠遠不夠,不及格,差評。因此,菩薩就言語相譏,說他既然如此有心,不如直接江山換前程,跟菩薩去靈山做個金身羅漢。烏雞國王果然被嚇到了,做個樣子而已,幹嘛那麼認真呢?菩薩此舉,直接把話挑明了,烏雞國王就是個典型的葉公好龍之人。烏雞國王惱羞成怒,叫人把菩薩扔到水裏,浸泡了三日。所謂因果,種因得果,烏雞國王也遭受了三年水井圍困之災。金身羅漢那麼好得的嗎?八戒和沙僧可是十萬八千裏,九九八十一難才功德圓滿的。
其他網友觀點
解這道題的關鍵,還得從文殊菩薩的話裏去找答案。文殊說了什麼呢?
當初這烏雞國王,好善齋僧,佛差我來度他歸西,早證金身羅漢。因是不可原身相見,變做一種凡僧,問他化些齋供。被吾幾句言語相難,他不識我是個好人,把我一條繩捆了,送在那禦水河中,浸了我三日三夜。
這段話裏,我們可以得到三點信息:第一,烏雞國國王樂善好施,佛祖要度他歸西;第二,佛祖派文殊菩薩變作凡人過來度他;第三,文殊菩薩不會說話,倆人起了衝突,被泡了三天三夜。
也就是說,文殊菩薩是個話簍子,還沒眼力勁兒,凈特麼跑火車。把一個樂善好施的國王給氣著了,能被泡在河裏三天,看來這氣的夠嗆!
但是文殊說了什麼話,能把國王氣成這樣呢?從第一個信息我們可以知道,文殊是要度他歸西的。也就是說,國王得死了,才能歸西。
那我們大概就能猜到文殊說了什麼了,應該就是你快點去死吧,你死了能得到大大的好處,比現在做國王好多了。
而且,文殊在說這些話的時候,一點都不客氣,毫不給國王留面子。你說,大白天的咒人家死,人家能給你好臉色嗎?所以啊,國王不泡他泡誰?沒宰了他算是國王樂善好施了。
你說國王為什麼不主動歸西呢?看過書的人也都知道,國王有一個愛他的妻子,聽話的兒子,還有一國百姓等他去管理。他如果就這麼走了,這一國臣民定然大亂。從這一點來看,國王並非貪戀這權利,而且真心庇護他的臣民。
(眼疾不得久視手機,答錯勿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