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國藩墓地風水
曾國藩,是晚清時候的重臣,于1872年3月去世,那麼關于曾國藩的墓地風水故事到底說啥很忙呢?曾國藩的墓地為何選擇金盤嶺呢?下面一起來看看相關内容吧。
曾國藩墓地風水
曾國藩的墓地風水的選擇
曾國藩公現在的墓地,距坪塘鎮中心區約4公裡,曾墓原先建築規模很大,占地面積約300平方米,分為墓冢、墓圍、拜台、平台、神道、牌坊、墓廬、碑亭8大部分。墓冢為三合泥拌碎石,溷合糯米汁封死,上鋪砌花崗石,呈半圓形,底徑5米,殘高2米。茔地以花崗石牆圍護。墓後立碑三通,白玉石碑心,主碑高3米,寬2米,刻楷書碑文“皇清太傅大學士曾文正公一品侯夫人歐陽夫人之墓”。附碑均為龍紋浮凋,墓前有拜台,祭坪約50平方米,東西各立石阙一個,分别刻“曾太傅墓東阙”、“曾太傅墓西阙”字樣,石梯通道沿桐溪寺圍牆而下,與墓廬相連,通道邊有石馬、石獅、石虎及翁仲各一對。距曾國藩公墓約60米處立有“太傅大學士毅勇侯曾文正公神道碑”,系大學士李鴻章撰、翰林黃自元書,叙述曾國藩公生平功績。
為什麼會選擇金盆嶺?有這麼一個說法。此山附近曾有一座桐溪寺,寺山後桐林茂密、寺前流水潺潺、山清水秀、環境幽雅,因而得名。桐溪寺前身為“興國寺”,據說為唐朝振朗禅師創建。寺毀後至宋複建,名叫“伏龍庵”。至明末,寺又毀。清代經天岩應适禅師募緣重建,改名“桐溪寺”。曾與桐溪寺有緣,鐘情此地,是因為當年曾在此訓練湘軍。而為什麼曾國藩公會囑弟弟在競希公的墓地周邊找自己的安息之地,這裡又有一個原因。據曾氏家譜,清朝初年,曾氏家族從衡陽的廟山,遷到湘鄉荷塘二十四都(今屬雙峰縣)定居,家譜上定稱“大界曾氏”。但大界曾氏在曾國藩公之前并不發達,世代都是農民,靠種田為生,與科舉無緣。一直到了曾國藩公的父親曾麟書才文曲星下凡,曾麟書考中了個秀才。到了曾國藩公這一輩,奇迹出現了,“大界曾氏”一下子出了多位大人物,直到今天還有很多曾氏名人,甚至連“十大元帥”之一的葉劍英也是曾家女婿,其夫人曾憲植是曾國藩公直系後人。當時便有風水先生傳,曾國藩公的祖墳(曾競希)埋到了風水寶地上,所以祖墳要守。
曾國藩的守墓人
1872年3月20日,曾國藩在兩江總督任上去世。兩個月後,家人護着棺椁回到長沙,淺葬在金盆嶺。兩年後,歐陽夫人去世,曾國藩與夫人合葬于此。
按照舊時的風俗,曾家後人在此進行了為期三年的守墓,而周新民的曾祖則以下人的身份精心做事,很快就以自己的老實和勤快博得了曾家人的信任。
守制期滿後,曾家就将守墓的任務交給了周家。作為報酬,曾家把周圍的20畝良田買下,還有周圍的柴山、油茶林,一并奉送給周家。此外,還給他們修建了一棟10多間房子的磚木房。
周家自然是極盡守墓之責,周家當時規定,凡是五官不全的、放牧的、乞丐,以及家禽家畜都不允許進入墓地。56歲的周新民說:“我們是很盡心的,當時很多人來曾國藩的墓地來拜他,我們都要準備吃的喝的。尤其是到了祭祀或者清明,曾家人來的話,我們都要用牲畜等祭祀品在大路口迎接。我們周家想得很清楚,吃曾家的飯,就要把人家的事情做好。”
周新民除了提供免費的茶水,還将自己的手機号碼印在墓地的護欄上,不厭其煩的向過客講述他知道的風水故事。
曾國藩墓地的風水故事
守墓人的講述
當年,曾國藩在坪塘訓練鄉勇時,結識了伏龍山桐溪寺的方丈“寶月法師”,兩人十分投緣。有一天,曾國藩登上伏龍山,站在現在墓地所在位置向周遭看去,隻見四周山脈于左、右、後成U狀圍住伏龍山,前面也有一座山峰相望,正應了左青龍、右白虎、前朱雀、後玄武“四靈”之說,實在是一塊難得的風水寶地。曾國藩便萌發了将伏龍山作為身後歸葬之地的想法,但寶月方丈起初沒有同意。後來,曾國藩一再懇求,寶月方丈便與曾國藩盟約,誰先殁誰就安葬于此。結果,曾國藩先走一步,于是便葬在這裡了。
還有一種說法則認為,選擇眼前的這塊墓地和寶月方丈沒有什麼關系。據一些史料記載,曾氏在南京兩江總督任上因積勞成疾,辭世前曾委托其弟曾國荃在家鄉湘鄉曾家祖墳周圍為其踏勘墓地。結果曾家墓地中上好的位置已經用完,最後曾國荃向其兄出主意說,将父母的墓地再挪騰一下,可騰出一處來安葬其兄。但曾國藩堅決不同意,認為不可讓父母靈魂受擾。最終他告訴其弟,自己早年辦團練時曾在長沙郊外看上了一處地方,遺骨不用再運回湘鄉,就安葬在長沙郊外坪塘。
在周新民嘴中,故事更加地傳奇:
“文正公(注:指曾國藩)在世就準備選墓地了,當初他的好朋友、四川萬縣知縣馮樹堂懂風水,叫他葬在東台山,說那風水好。但文正公本人不肯,他說那邊是‘天子之地’,是出天子的地方,他自己不敢去。所以說文正公神,後來那邊蓋起了東台書院,出了陳赓、譚政、黃公略,還有毛澤東。
“那文正公怎麼選這裡的呢?那是有一次,他兵敗靖港(注:公元1854年3月),就在長沙四處散心,結果就跑到這裡了,來到當時的寺裡跟方丈聊天。他很喜歡這裡,說死後就要葬在這裡。為什麼他墓的位置是在寺廟後面呢?是因為文正公在世時是打仗的,他是讓佛家擋住外面的一些災禍。”
周新民說:“我們不說曾家子孫那麼有出息,你看,左宗棠、李鴻章這些人,生前風光無限,死後都被掘墓,而文正公就沒有人動得了。”
“文革”時期,一些造反派将曾國藩的墓地作為“破四舊”的重點對象,他們将墓地上的石馬、石獅、石虎及石翁仲推倒并破壞,但墳冢用炸藥也沒炸開。
1989年冬天一個北風呼嘯、天寒地凍的夜晚,周新民老早就躺在熱被窩裡睡覺,快到後半夜的時候,“轟轟”的響聲将他驚醒,村民們大喊:“快報警,有人盜墓!”現場一片狼藉,墳冢被炸了個大洞,一些陪葬之物四散,但曾國藩的棺椁安然無恙。
官方統計,發生在上世紀80到90年代的盜墓有8次,而周新民記錄的則有30多次。據說,省文物部門曾對曾國藩的墓地内部構造進行過勘測,吃驚地發現,除了外部有些損耗,棺椁完整無缺。
周新民說:“還有民國呢?當年日本兵也沒有進來,所以說文正公選的墓地風水好。”推薦閱讀:公墓風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