褚姓的起源、來源、由來
褚姓的起源、來源、由來
褚姓起源有二:
1、是以地名命姓氏。據《通誌·氏族略》等載,褚姓出自子姓,本為殷商王族後裔。春秋時宋國恭公之子名段,字子石,食采於褚邑(今河南洛陽市),因“其德可師”,故時稱之為褚師。其後代子孫遂以為姓,成褚師氏,後去師字為褚姓。參見《萬姓統譜》、《通誌》。
2、是以職官為姓。春秋時,宋、衛、鄭等國都設有褚師之官,了稱作市令,主管集市貿易。那時有以官為姓的做法,褚師官的子孫,往往就姓褚師。且人省師字改為姓褚。
郡望堂號
褚姓望族居河南郡(今河南洛陽東北30裏)。
歷史典故
經學博士補史記;書法名家序雁塔。
註釋:1、西漢經學家褚少孫,沛人,官至博士,魯詩有褚氏之學。他曾增補過司馬遷的《史記》。
2、唐初大臣、書法家褚遂良(596-658或659),字登善,錢塘(今浙江杭州)人。一作陽翟(今河南禹縣)人。博涉文史,尤工書法。太宗時,官至中書令。高宗即位,封河南郡公,任尚書右仆射。也稱“褚河南”。其書法繼二王(羲之,獻之)、歐(陽詢)、虞(世南)以後,別開生面。晚年正書豐艷流暢,變化多姿,對後代書風影響很大。後人把他與歐陽詢、虞世南、薛稷並稱為唐初四大書家。碑刻有《雁塔聖教序》等。
洋洋百卷垂寰宇;寥寥數筆動人心。
註釋:1、隋太學博士褚暉,字高明,吳郡人。以三禮學稱於江南。大業中征天下儒術之士,集內史省,相次講論,暉博辯無所屈。有禮疏一百卷傳世(按褚暉,隨書作褚輝,此從北史)。
2、清代書畫家褚逢椿,長洲人。字仙根。善錄書,工畫。嘗為朱酉生寫何山歸棹圖,寥寥數筆,輒動人丘壑間想(見《墨林今話》)。
筠心廣誌西域;彥回功封南康。
註釋:1、清代乾隆進士褚廷璋,字左莪,號筠心。長洲人。官至翰林院侍讀學士,工詩及書,通聲音字母之學。諳悉回部山川風土。有《西域圖誌》、《西域同文誌》等。
2、南朝南齊尚書令褚淵,字彥回,河南陽翟人。宋文帝之婿,為明帝信任,受遺命。南齊時,封為南康郡公,任尚書。武帝時,改授司空、驃騎將軍,卒謚文簡。
寶重東南,不讓鳳鳴龍躍;儀惟端麗,爭誇目秀眉清。
註釋:1、晉代中尉褚陶,十三歲作賦,見者奇之。有“東南之寶已盡,不意復見褚生”的評價。
2、梁代長史褚向,風儀端麗,眉目如畫,每公庭聚列,為眾所瞻望。
浮光隨日度;漾影逐波深。
註釋:唐代詩人褚亮《臨高臺》詩聯句。
良朋比蘭惠;雕藻邁瓊琚。
註釋:唐初大臣褚遂良《安德山池宴集》詩聯句。
歷史名人
褚廷璋:清江蘇長洲人,字左莪,號筠心。乾隆二十八年進士,官至翰林院侍讀學士,以事降主事,乞歸。精通等音字母之學。有《西域圖誌》、《西域同文誌》、《筠心書屋詩鈔》。
褚遂良:(596-658,或597-659)唐杭州錢塘人,一作陽翟人,字登善。褚亮子。高宗時,封河南郡公,任尚書右仆射,世稱“褚河南”。因反對高宗立武則天為後,屢貶愛州刺史,以憂卒。工書法,與歐陽詢、虞世南、薛稷並稱唐初四大書法家。有集及墨跡傳世。
褚民誼:(1884-1946)浙江吳興人。原名明遺,字重行。早年留學日本大學,習政治經濟。後赴法國,專攻醫學。參加同盟會。1932年任汪精衛行政院秘書長。1935年隨汪精衛辭職。抗日戰爭隨汪投敵。抗日勝利後逮捕,判處死刑,在蘇州監獄執行。著有《歐遊回憶錄》、《國術源流考》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