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讀臨夏』 第七十一期 和政漢族婚嫁習俗
第一季 第七十一期
和政漢族婚嫁習俗
文章選自:《和政縣史話》
和政是一個多民族雜居、多種文化交融的地區,在漫長的歷史進程中,各民族形成了各自不同而又非常豐富的生活習俗,漢族婚嫁習俗就是其中的一種。
漢族婚俗,從介紹相識到迎娶進門大概要經過保媒、合相、議彩禮、送定酒、追節、擇日迎娶、吃宴席、回門、坐對月等程序,每個程序都有講究,當然也有自由戀愛的男女青年省略某些程序直接跨入婚姻的殿堂,但和政的大多數漢族青年仍然遵循著老祖宗留下來的規矩談婚論嫁,繼承著先輩們繁衍生息的傳統規矩。
和政是一個多民族雜居、多種文化交融的地區,在漫長的歷史進程中,各民族形成了各自不同而又非常豐富的生活習俗,漢族婚嫁習俗就是其中的一種。
漢族婚俗,從介紹相識到迎娶進門大概要經過保媒、合相、議彩禮、送定酒、追節、擇日迎娶、吃宴席、回門、坐對月等程序,每個程序都有講究,當然也有自由戀愛的男女青年省略某些程序直接跨入婚姻的殿堂,但和政的大多數漢族青年仍然遵循著老祖宗留下來的規矩談婚論嫁,繼承著先輩們繁衍生息的傳統規矩。
送彩禮、送定酒均要有媒人陪同介紹。送完定酒至迎娶進門,往往要 經歷一段時間,長則二三年,短則三五月,而在這期間,逢主要節令(春節、端午節、中秋節、冬至節等民間稱為四大節)時,男方要向女方行“追節禮”,俗稱“追節”。追節一般是雙四色禮(煙酒糖茶),給女方從頭到腳兩套衣服等。
時機成熟,要操辦喜事。擇日是非常慎重的一件事,一般要“陰陽”先生選一個良辰吉日。婆婆先去女家行禮要人,然後屆時迎娶。迎親人必須在前半夜放進女家門,後半夜迎新娘離開娘家,天亮前進婆家門。迎親人在途中遇到巨石、古樹等忌物時,須貼上寫有吉利話的紅紙條。迎親時,新娘離開娘家,家中大小人口一律回避,新娘必須放聲大哭,哭得越響,表示女兒越孝順,對母親離別之情越深,而不哭的新娘則會遭到別人笑話。新娘離家時必須穿上一件紅衣服,又稱“熟衣”,到了婆家進門前要扔到正房頂上,除屬相相合的新郎以外其他人均要回避一時,由“陰陽”主持舉行拜天地、飲交杯酒等儀式。迎親人一般是一男,女方家請女人送親,迎親和送親人必須是“運相”(屬相為本年內適用的人)。新娘迎進婆家的次日,婆家擺宴席宴請新娘家人、其他親友及送禮的賓客,一般人家只辦一天的宴席,親友、賓客多的人家要辦兩天或三天,大操大辦,非常熱鬧,也比較闊氣。宴席最少要上八道菜,每次上一個,第一道菜是表示恭喜發財的“發菜”,最後一道一般是用糕米、紅棗、葡萄幹等做成的釀飯。經濟條件好的人家菜肴豐盛,用料高檔,貧寒人家較為簡單。席間,新娘新郎要向來賓逐一敬酒,熟悉的來賓會用一種特殊的方式祝福新娘——“掐”新娘。“掐”得越狠,表示祝福越深,夫妻會越恩愛。新娘的嫁妝由娘家人赴婆家吃宴席時帶來,嫁妝送到婆家門口時,婆家要搭“紅”、給錢迎進。交接嫁妝櫃鑰匙時,婆家人先贈以鑰匙錢,而後才將鑰匙放在盤子中交給婆家。娘家人在吃席前要擺嫁妝讓大家觀看,同時給新郎和婆家人擡“針線”。“針線”有衣服、鞋襪、毛巾等。宴席將畢,婆家給娘家女客、小孩擡贈錢物,給媒人的是一個豬頭、一雙皮鞋、一套衣服和十個“大饃饃”的厚禮。嶽母會得到現金、衣料、“豬背”等。席間,賓客們還會把公婆打扮成小醜的模樣,俗稱“鬧公公”。
隨著社會的進步,婚禮程序有了很大程度的簡化,也引來了許多外地的現代儀式。一般在國家法定節日或重大節慶日舉行婚禮,儀式由主婚人、介紹人講話,新郎和新娘介紹戀愛經過,向客人行禮、互相行禮,親友搭禮以示祝賀,有的旅行結婚,彩禮自願,宴席簡辦,嫁妝不擺,請陰陽、拜天地等內容也多被簡化。
本期主播
嚴海容
臨夏州廣播電視臺播音員,《廣聞天下》欄目主播,《脫貧倒計時》欄目編輯,主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