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溯周易八卦的由來,揭秘古人算卦之法
上期說以後會慢慢系統、完整的給大家介紹周易八卦,那話不多說,直接進入正題。
我們一般所謂的《易經》,嚴格來說這裏面其實有兩部分的的內容,一部分是《易經》,另一部分是《易傳》,它倆一起構成了《周易》。如果要深究起來的話,《易經》是現存的最原始的文獻,而《易傳》主要是戰國時期的一些學者為《易經》所作的註解和闡發。打個比方,我們可以把《易經》想象成一本教科書,然後古往今來的學者都給這本教科書編寫了不同的教輔,然後教科書和這些教輔被合編在一起,形成了我們如今看到的《周易》。
所以以後在讀《周易》之時,切記把《易經》和《易傳》分開來看,因為前者內容非常簡短,全是占蔔之詞,而後者卻借著占蔔闡發了很多哲學思想。比如清華大學的校訓“自強不息”“厚德載物”,很多人以為出自《易經》,嚴格來講其實是出自《易傳》,更嚴格的是出自《易傳》中的《大象》。
《易經》裏到底說了啥?
那麼,從最原始的文獻《易經》來看,我們能了解到什麼呢?
答案可能會讓一些人很吃驚:在《易經》裏,既沒有提到八卦,也沒有提到算卦的方法。
大家都知道八卦很神奇,三根爻構成一卦,然後互相重合而成為六十四個六爻卦。其實呢,嚴格來講,我們只能說看上去是這樣,推測起來是這樣,事實是否當真如此卻很難講,因為《易經》裏邊只有六十四卦,卻沒有八卦的單獨存在。另一方面,《易經》只講了占到這一卦代表了什麼,占到那一卦代表了什麼,卻沒有告訴我們到底該怎麼算卦!這就好比有人扔給你一副撲克牌,告訴你哪個叫黑桃A、哪個叫紅桃K,卻沒告訴你玩法。
有人可能會問了:“這怎麼可能呢!從古代到現代,這麼多人都拿《周易》算卦,人家是怎麼學會的啊?”
《易傳》裏最早的算卦方法
記錄算卦方法的最原始的文獻就是《易傳》。《易傳》是一個統稱,它包括了十篇解釋《易經》的文獻,這十篇文獻歷來也被稱為“十翼”。“十翼”裏有一篇《系辭》,有史以來第一次講解了算卦的方法:
“大衍之數五十,其用四十有九。分而為二以象兩,掛一以象三,揲之以四以象四時,歸奇於扐以象閏。五歲再閏,故再扐而後掛。天一,地二;天三,地四;天五,地六;天七,地八;天九,地十。天數五,地數五。五位相得而各有合,天數二十有五,地數三十,凡天地之數五十有五,此所以成變化而行鬼神也。幹之策二百一十有六,坤之策百四十有四,凡三百六十,當期之日。二篇之策,萬有一千五百二十,當萬物之數也。是故四營而成《易》,十有八變而成卦,八卦而小成。引而伸之,觸類而長之,天下之能事畢矣。顯道神德行,是故可與酬酢,可與祐神矣。子曰:“知變化之道者,其知神之所為乎。”
考驗你古文功底的時候到了,能看懂嗎?看不懂是吧?近年有人大代表在兩會提議案,要把“四書五經”納入今後的公務員考試內容,《易經》可就是“五經”之一啊,要認真學!看不懂沒關系也別對算卦失去興趣,別說各位看不懂,就連古代的易學大師們也看不懂。
宋代研究《周易》的出了好幾位頂尖的專家,朱熹就是其中之一,他在註釋這一段的時候無奈地說:“這段講的是具體的算卦方法,可說得也太簡略了!這套東西到底怎麼玩,大概只有上古那些占蔔官才曉得,現在早已無從考證了。”
朱熹這番話說明了什麼?說明《系辭》裏的這段算卦方法的論述根本讓人看不明白。更何況,《系辭》至少已經晚於 《易經》好幾百年了,它這些說法還不一定就是原汁原味的呢。
我們想一想,即便《系辭》這段說得一點兒不差,那又如何?我們只要想想撲克牌就容易明白:撲克牌裏最簡單的玩法可能要算“鬥地主”,可你能對一個完全不會玩撲克的人用一百字的篇幅說清“鬥地主”的玩法嗎?
對於《易經》,兩千多年來人們一直就面臨著這個難題——大家誰也不會玩“鬥地主”,眼睜睜看著一百字上下的《“鬥地主”玩法入門》,誰也摸不著頭腦。
怎麼辦呢?有辦法:人有多大膽,地有多大產;不怕做不到,就怕想不到!硬解也要把這段話給解釋出來!
於是乎,這個算卦方法就被前輩高人們解讀出來了......
—————————分割線—————————————————
故事說到這裏先告一段落,今天忙著幫朋友算卦,時間屬實是有些不夠用,內容我會慢慢持續更新,願意看的朋友還請耐心等待更新。
碼字不易,望各位看官能點個再走!
微語:唯君子為能通天下之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