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法風水師:《易經全文》及解釋

2024-02-11百科45

《易經》是中國文化最古老的典籍。歷代正統派的學者,用許多不同的文字贊揚它,大致說來,推崇它為“群經之首”,致予無上的敬意。相反的,認為僅是古代的一部蔔筮之書,近於巫祝的誣詞,卑不足道。只是經過孔子的傳述《周易》以後,又加上歷代許多學者穿鑿附會,才有了後世的盲從和崇敬。甚之,近代以來,還有許多類似輕薄的譏刺。

無可否認的,《易經》原是上古蔔筮的學術,但到了商、周之際,經過文王的整理和註述,把它由蔔筮的範圍,進入“天人之際”的學術領域,由此《周易》一書,便成為中國人文文化的基礎。自東周以來,再經過孔子的研究和傳述,同時又散為諸子百家學術思想的源泉,這是無可否認的事實。

因此,如要研究中國文化,無論是春秋、戰國時期的儒、道、墨和諸子百家,乃至唐、宋以後的儒、佛、道等諸家之學,不從《易經》探研,便有數典忘祖之概了。

《易經》與三《易》

通常我們提到《易經》,就很自然地知道是指《周易》這本書。因為中國文化,自經孔子刪《詩》、《書》,訂《禮》、《樂》以後,冠以《周易》一書,統稱六經。經是天地的大準則,也是人生的大通道。稱《周易》等書為六經,便是說明經過孔子所整理過的這六部書,它是包括中國傳統文化“天人之際”所有學問的大原理、大法則。

自秦、漢以後,研究易學的,對於《易經》一書命名的內涵問題,就有“三易”之說的異同出現了。

第一:屬於秦、漢以後正統儒家學派的理論,根據《易緯乾鑿度》這本書的觀念,認為“易”的內涵,包括三個意義:

(一)簡易。就是簡易、平易的意思。因為天地自然的法則,本來就是那樣簡樸而平易的。

(二)變易。認為天地自然的萬事萬物,以及人事,隨時在交互變化之中,永無休止。但是這種變化的法則,卻有其必然的準則可循,並非亂變。

(三)不易。天地自然的萬事萬物以及人事,雖然隨時隨地都在錯綜復雜,互為因果的變化之中,但所變化者是其現象。而能變化的,卻本自不易,至為簡易。

第二:屬於秦、漢以後儒、道兩家學者通用的觀念,根據《周禮·大蔔篇》對於“三易”的涵義,是指上古以來直到周代初期之間的《易經》學術思想,約分為三個系統:(一)《連山易》。(二)《歸藏易》。(三)《周易》。

據說伏羲時代的易學是《連山易》,首先以艮卦開始,象征“萬物莫不歸藏於其中”。意思是指人類的文化和文明,都以大地為主,萬物皆生於地,終又歸藏於地。

周代人文文化的開始,便以現在留傳的《周易》為寶典,首先從乾、坤兩卦開始,表示天地之間,以及“天人之際”的學問。

但東漢的大儒鄭玄,認為夏代的易學是《連山》,殷代的易學是《歸藏》。當然,周代的易學便是《周易》了。

又另有一說:認為上古的神農氏世系名“連山氏”,又名“列山氏”。所謂“連山”,便是“列山”的音別。黃帝的世系又名“歸藏氏”。

因此兩說,又有異同的問題存在其間。如果認為夏代所宗奉的易學便是《連山易》,殷代所宗奉的易學便是《歸藏易》,到了周代,經過文王的整理,才構成《周易》體系的易學,那麼關於這兩個分岐的意見,也就沒有太大的出入了。

但以考據學者的觀點來看《易緯乾鑿度》和《周禮·大蔔篇》這兩種文獻資料,應該都有值得懷疑的地方。歷來考據學家們認為《易緯乾鑿度》等書,純出漢末或魏、晉人的偽作,假托是上古的傳承。這種觀念,並非完全無理,也的確值得研究、考慮。

可是兩漢以後的學者,硬性舍棄《周禮·大蔔篇》的觀念而不采信,偏要采用更有問題的《易緯乾鑿度》之說,認為“簡易、變易、不易”為天經地義的易學內涵,這便是後世以儒理說《易》的根據。那是不顧考據,只取所謂“三易”原理的內義,用之說明易學的大要而已。

此外,關於《連山》、《歸藏》、《周易》的三易之說,在漢魏以後道家的學術思想中,便又發生了兩種觀念。

(一)認為《連山》、《歸藏》這兩個系統的易學,早已失傳。

(二)認為漢、魏以後的象、數易學,便是《連山》、《歸藏》的遺留,頗為合理。而且《連山》、《歸藏》易學的精義,確已成為秦、漢以後道家學術思想的主幹。如十二辟卦之說,便是以《歸藏》的坤卦為主。卦氣起中孚說,便是以艮卦的半象為用。

易名的定義

後世有人從《易經》內容所舉例的動物,如龍啊、馬啊、象啊、彖啊、鹿啊等等著眼,並且采用《系辭傳》所說,我們的老祖宗伏羲開始畫卦時有“遠取諸物”的說明,認為原始的“易”字,便是取其象形飛鳥的觀念。不過,此說並未引起重視。

到了近代,有人認為“易”便是蜥蜴的簡化。蜥蜴這種生物,它的本身顏色隨時隨地變化多端,當它依附在某種物體時,它的顏色,便會變成某種物體的色相相同。《易經》是說明天地間事物的必然變化之理,所以便取蜥蜴作象征,猶如經書中的龍、象等一樣。但總不能叫它是蜴經,因此便起名為“易”。主張此說的,以日本的學者中最為強調。這等於在第二次大戰前,說“堯”是香爐,“舜”為蠟燭臺,“禹”是爬蟲,同樣的都含有輕薄的惡意誣蔑,不值得有識者的一笑,不足道也。

理易至明的意思_理易科技有限公司_易理

那麼,《易經》的“易”字,究竟是什麼意義呢?根據道家易學者的傳統,經東漢魏伯陽著《參同契》所標出,認為“日月之謂易”的定義,最為合理。“易”字,因此更足以證明道家傳統和魏伯陽之說“日月之謂易”的定義之準確性。目前《易經》的學術思想,在西方歐、美各國逐漸加大流行,我們自己對國家民族祖先文化準確的定名和解釋絕對不能跟著人雲亦雲,含糊混淆,自損文化道統的尊嚴。

《易經》的作者

“易更三聖”,這是秦、漢以後的作者,對於上古形成易學傳統者公認的定說,也是我們現在開始研究易學者必須先得了解的問題。

秦、漢以後,儒家學者的共同認定,開始畫八卦的,是我們的老祖宗伏羲氏;演繹八卦的,當然是周文王;發揚易學精義的,便是孔子。因此說“易更三聖”,就是指畫卦者伏羲,演卦者文王,傳述者孔子。事實上,文王演卦而作“卦辭”,他的獨生子周公又祖述文王的思想,而發揚擴充之,便著了“爻辭”。為什麼三聖之中卻不提到周公呢?據漢儒的解適應癥,根據古代宗法的觀念,父子相從,因此三聖之中便不另外提到周公了。關於這個問題,如此結案,是否公允而有理,還是很難認定。

開始畫卦的,當然是伏羲,這是毫無疑問的事。經過文王演卦,周公祖述,孔子發揚以後,硬要賴掉周公在文體學術上的功勞,恐怕孔子夢對周公時,於心難安。同時,又輕易地溜掉“更三聖”的這個“更”字,也不應該。古文更字又有曾經的意思,所謂“易更三聖”才,是指易學經過三位聖人學者的整理,才得發揚光大。

由伏羲畫八卦開始,到了商、周之際,再經過文王、周公、孔子三聖的研究和著述,才建立了《周易》學術思想的系統。因此,可知“易更三聖”一語,嚴格的說,應該是對《周易》一書而言。如果說對所有易學系統來說,硬拉下伏羲來湊合三聖,似乎有點牽強。連帶這個問題而來的,便是“文王演易”和重復演繹為六十四卦的問題了。

理易至明的意思_易理_理易科技有限公司

伏羲畫卦,這是古今公認的事實,由八卦演繹成六十四卦,卻有四種說法:(一)認為六十四卦也是伏羲所排列的。(二)有的認為六十四卦也是文王的演繹。(三)認為由八卦重復排演成六十四卦的是神農氏。(四)認為重復演卦的人是夏禹。主張第一說的,以王弼(輔嗣)等為最有力,主張第二說的是司馬遷等,主張第三說的是鄭玄等,主張第四說的是孫盛等。

要把這四種說法加漢考據確定,實在不容易,而且幾乎是絕不可能的事。至於認定重復卦象的人是周文王,大概是從“文王演易”這個“演”字,不能硬說就是演繹六十四卦的涵義,只能說是對《周易》一書六十四卦排列的次序和方式,以及《周易》書中對卦爻辭的演義而言,這是無可否認的,都是文王的傑作,至於伏羲畫出的卦象,它的原來次序程式究竟是如何排演的,為什麼《連山易》的排列以艮卦為首,《歸藏易》的排列為什麼以坤卦為首等問題,都是值得研究的,王輔嗣的主張,認為重復排演六十四卦者,仍是伏羲的創作,這是最為有理的。

《十翼》的作者及其他

研究易學,都須知道有漢儒鄭玄所提出的《十翼》之說,“翼”,當然是羽翼的意思。《周易》一書的內容,有十種論著,都是輔翼易學,發揚而光大之的主要著作。這便是:①上經的彖辭。②下經的彖辭。③上經的象辭。④下經的象辭。⑤《系辭上傳》。⑥《系辭下傳》。⑦《文言》。⑧《說卦傳》。⑨《序卦傳》。⑩《雜卦傳》。這是鄭氏對於《周易》內容所作的分類範圍,凡欲研究易學者,應當先加了解。

至於有關《十翼》的作者問題,大致說來,又有三種異同的見解。

一般的認定,《十翼》都出於孔子的手筆。這是傳統的觀念,完全屬於尊孔的意識所出發。

相关文章

三世因果經解說---邵偉華先生所著.doc

三世因果經解說---邵偉華先生所著.doc

三世因果經解說多行善事多積福邵偉華著免費贈送佛教是科學之母。——孫中山佛教是中國的傳統文化。——***晨鐘暮鼓警醒世間名利客,經聲佛號喚回苦海迷路人。——***心地和命運心好命又好富貴直到老命好心不好福變為禍兆心好命不好禍轉為福報心命俱不好遭殃且貧夭心可挽乎命最要存人道命實造於心吉兇唯人召信命不修心...

易經的奧秘》筆記--臺灣師範大學曾仕強

易經,群經之首——群經之始 中華文化的總源頭,諸子百家的開始 《易經》是什麼?外國人不喜歡這樣的答案:怎麼說都只對一部分 哪一條路進來,都是進了北京城——很難講全,見仁見智,不同的偏執 研究《易經》需要比較寬廣的包容性 人更三聖,世立三古。——《漢書藝文誌》 三聖:伏羲,周文王,孔...

紫微夫妻宮巨門在亥 肯鉆研有創意學術上有成就

當我們未來變得越來越順利的時候,這就說明我們身邊的人都是旺自己的運勢的。尤其是當我們感受到未來在不斷前進發展的時候,我們自身的能力也在隨之提升。夫妻宮體現的不僅是兩個人的夫妻關系,更多的是對未來的期盼以及共同進步。 在亥位的特性 從特性上來分析,這種命格的人風格是屬於比較獨立,但是他們很看重自己的...

面相算命到底準不準?

所謂‘面相’就是一種通過觀看一個人‘面部特征’的方式來論命的學術,有一句俗話叫做‘相由心生’它的意思就是說一個人的個性、心思與為人善惡,可以從他的面相就可以看出來。 有一些精通面相的學術者,還可以通過一個人的面相,看出一個人一生的命運是如何,以及其工作、家庭、婚姻、身體健康與否等等。那麼就會有的人開...

姜子牙是如何走上神壇話的人物

姜子牙是如何走上神壇話的人物

這是一個介於神話傳說和現實之間的人物,他命運多折,而又大器晚成,他年輕時默默無聞,八十歲官至宰相。關於這個人物,傳統評書的開場詩曾提到過石崇豪富範丹窮,甘羅運早晚太公彭祖壽高顏命短,六人俱在五行中。 這定場詩說了六位古人,都是反差極大的。我們今天要說的故事主人公,就隱藏在第二句開場詩中。“甘...

文王算命術

文王算命術操作法:用一枚一元人民幣(硬幣),隨意向空中拋出,看其落地後是國徽面朝上,還是字面朝下。如果是國徽朝上,為陽爻,在紙上畫一圓圈;如果是字面朝上,為陰爻,在紙上畫一叉。這樣連續拋出六文王算命術文王算命術文王算命術操作法:用一枚一元人民幣(硬幣),隨意向空中拋出,看其落地後是國徽面朝上,還是字...

學易經究竟是為了做什麼?

學易經究竟是為了做什麼?

《论语·子路篇》记载了孔子的一个观点:“子曰:‘南人有言曰:‘人而无恒,不可以作巫医。'善夫!'‘不恒其德,或承之羞。'子曰:‘不占而已矣。'”意思是说南方有人是这么说的,人如果没有恒心的话,是不可以做巫医(巫和医在古代是相连的,还有种说法是医源于巫)的,必须要有恒心,才能当好医生。孔子很赞成这句话...

八卦竟有兩種?伏羲卦和文王卦的區別在哪?

伏羲八卦和文王八卦是一種傳承關系,伏羲八卦起源於河圖洛書,而文王八卦來源於伏伏羲八卦。 他們之間有什麼區別呢? 簡單來說,區別在於: 1、《伏羲八卦》先天八卦,講的就是天人關系,自然與人的關系,先天八卦圖,是一個立體空間圖,上天下地,左東右西,天在上,地在下,日出東方,落入西邊,從自然的角度看社會...

你知道鬼谷子的智慧是什麼嗎?

你知道鬼谷子的智慧是什麼嗎?

鬼谷子,姓王名詡,春秋時人,因隱居於雲夢山之鬼谷,自號鬼谷先生。在中國文化史上,鬼谷子是家喻戶曉的隱士高人,他胸懷卓絕智慧和曠世奇才,無心為官,足不出谷,卻被尊為縱橫家之鼻祖,戰國時代的兩大縱橫家蘇秦與張儀均出自他的門下,孫臏和龐涓也師從鬼谷子,習得神鬼莫測的兵道,後來都成為戰國時期著名的軍事家。...

八卦圖,先、後天八卦圖的對比

八卦圖,先、後天八卦圖的對比

八卦圖,先、後天八卦圖的對比 先、後天八卦明顯的區別是八卦圖的排列。其內在的聯系和區別,歷代的文字詮釋皆失之簡約。 “仰則觀象於天,俯則觀法於地……近取諸身,遠取諸物,於是始作八卦圖。”先天八卦圖以乾、坤、坎、離為四正(南、北、西、東),震、翼、艮、兌為四隅(東北、西南、西北、東南)。乾坤為天...

八卦的來歷:為什麼又分伏羲八卦和文王八卦?

八卦:我國古代的一套有象征意義的符號。用“一”代表陽,用“--”代表陰,用三個這樣的符號,組成八種形式,叫做八卦。每一卦形代表,一定的事物。乾代表天,坤代表地,坎代表水,離代表火,震代表雷,艮代表山,巽代表風,兌代表沼澤。八卦互相搭配又得到六十四卦用來象征各種自然現象和人事現象。在《易經》裏有詳細的...

河圖洛書的意思

hétúluòshū 河圖洛書 千篇國學 QIANP.com 拼音hé tú luò shū 註音ㄏㄜˊ ㄊㄨˊ ㄌㄨㄛˋ ㄕㄨ 詞語解釋河圖洛書[ hé tú luò shū ] ⒈ 亦作“河圖雒書”。 ⒉ 古代儒家關於《周易》卦形來源及《尚書·洪範》“九疇”創作過程的傳說。《易·...

先天八卦和後天八卦

先天八卦和後天八卦

我们都知道八卦是由三个爻构成的,也叫经卦。也知道因为八个卦,由于解说不同,八卦有了伏羲八卦和文王八卦的区别。 伏羲八卦又叫先天八卦,据说是伏羲氏所创,文王八卦又叫后天八卦,据说是周文王所创。现在学习研究《周易》的人大多数喜欢用先天八卦和后天八卦来称呼。 那么为什么有先天八卦和后天八卦的区别...

佛教中的六根清凈指的是什麼 佛教為何主要六根清凈

佛教中的六根清凈指的是什麼 佛教為何主要六根清凈

六根清净是什么意思 ,是很多人要的问题?下面趣历史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解答。 六根清净本是佛教用语。佛教以眼、耳、鼻、舌、身、意为六根,色、声、香、味、触、法为六尘,认为六根与六尘相接,就会产生种种贪欲、烦恼乃至罪孽,因此主张六根清净洁白,不与六尘相染。《法华经·法师功德品》云:“以是功德,庄严六根...

孔子與顏回:這是一個非常、非常經典的故事

孔子與顏回:這是一個非常、非常經典的故事

摘要:大多数的人根本不了解对方的立场与困难的时候,就已经给了对方下评语了,因为自己的“亲眼所见”,从此耿耿于怀,甚至怀恨在心……可悲的是,到死都不知道,其实是自己“看错了”。 《吕氏春秋》里有一段,讲孔子周游列国,曾因兵荒马乱,旅途困顿,三餐以野菜果腹,大家已七日没吃下一粒米饭。 一天,子贡找到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