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隆平說:夢見禾下乘涼,是我最幸福的時候
盡管他突然遠去,但我們聞著稻香、飯香,會一直記得有一個叫“袁隆平”的人,在中國的大田裏長久地站立。這是8年前的一篇專訪,但是,袁隆平先生的話語,歷久彌“香”。
什麼樣的人生才是幸福的 我們似乎從未像今天這樣,如此渴望獲得有關它的種種答案。
袁隆平用自己的經歷詮釋“幸福”,而他的“幸福觀”,也應該成為我們關照自己人生的一面鏡子。
夢見禾下乘涼,是我最幸福的時候
解放周末:問您一個當下流行的話題,您幸福嗎
袁隆平:呵呵!當然幸福!我感到這輩子沒有白活!
解放周末:您怎麼理解 “幸福”
袁隆平:每個人都有自己的幸福,幸福感也來自很多層面,而我自己最大的幸福就來自於我所從事的雜交水稻事業。能為社會、為人民做一點好事,我覺得這就是我最大的安慰。
解放周末:什麼時候您感到最幸福
袁隆平:我做過一個夢,夢見雜交水稻的莖稈長得像高粱一樣高,穗子像掃帚一樣大,稻谷像一串串葡萄那麼飽滿,籽粒像花生那麼大,我和大家一起在稻田裏散步,在水稻下面乘涼。那個夢真是太美了。夢見禾下乘涼,就是我最幸福的時候。這個夢我做過兩次呢。(大笑)
解放周末:您做夢所想的都是雜交水稻。
袁隆平:睡不著的時候想的也是雜交水稻啊。像我們的超級稻攻關畝產900公斤的時候,接受驗收那晚,我怎麼也睡不著,直到淩晨一點,當驗收組宣布我們的水稻突破畝產900公斤時,我一下子覺得非常幸福、特別幸福! (大笑)
就在袁隆平接受我們獨家專訪的前幾天,浙江的超級稻試驗田傳來了好消息——超級稻畝產達到了960公斤 。袁隆平對此並不滿足:“這還不算突破,1000公斤才是下一個要攻關的新目標。我在‘80後’實現了超級稻畝產900公斤,再過兩三年,我要爭取在‘90前’實現1000公斤的目標! ”
人們都說,容易滿足的人更接近幸福。而袁隆平卻是個永不滿足、不斷與幸福“較勁”的人。
1996年,他常常掛在嘴邊的話是:“要是超級雜交稻研究成功了,我就心滿意足了。 ”
2000年,超級雜交水稻實現了示範片畝產700公斤的第一期目標,他對身邊的學生說:“要是第二期畝產目標800公斤實現了,那我就心滿意足了。 ”
等到2004年,第二期畝產800公斤的目標實現時,他又為自己定下了更高的目標。
在對超級稻的研究上,袁隆平始終“不知足”:“科學技術的發展無止境,人的幸福感從某種意義上來說也應該無止境,滿足了,就沒有進步了”。
他一再對記者說,“科學上有新發現,技術上有新發明,是我們搞科技的人最幸福的事”。當然,他也最能體會,沒有一種新發明可以憑空而來,也沒有一種幸福是不經付出便可收獲的。
1961年,還在湖南省安江農校當教師的袁隆平在田裏偶然發現了一株鶴立雞群的稻子,它結出的稻穗特別飽滿。這株後來被確認為是天然雜交稻的稻子,好像一顆神奇的“種子”,在袁隆平心裏生了根。
受天然雜交水稻的啟發,為了尋求人工培育雜交水稻的途徑,袁隆平頭頂烈日,赤腳泡在稻田的水中,手拿放大鏡,一壟一壟、一穗一穗地尋找,楞是在14萬株稻穗中,找到了6株天然雄性不育的植株
時不我待。為了早點培育出人工雜交水稻,二兒子出生才三天,袁隆平就離家去了海南。連續7個冬天,他都像候鳥一樣趕到位於三亞的實驗田裏忙著做研究。那些年的除夕,陪伴他的總是稻田。
比起這些辛苦,更讓人難挨的,是不被理解。
袁隆平對雜交水稻的癡迷,一度被一些人視為“不務正業”。在那個瘋狂的年代,他曾眼見著60多個養育著秧苗的瓶瓶罐罐被人砸得稀爛,自己辛勤耕種的試驗田一夜之間被踐踏得狼藉一片。心痛,心碎。
可這苦與難,對於心中裝著目標的人來說,又算得了什麼呢 “只要認定了方向,上了這條船,你就要劃到彼岸去,決不走回頭路。即使有挫折,有失敗,也不能輕易放棄”。
43歲那年,袁隆平與助手終於成功培育出了三系雜交水稻,水稻的產量潛力由畝產300公斤提升至500公斤以上。舉世震驚。
誰能想到,正是當年植入袁隆平心裏的那顆神奇 “種子”,開啟了世界糧食生產的新紀元。
有的人覺得錢越多越幸福,我覺得那未免太庸俗了
解放周末:以您名字命名的 “隆平高科”上市後,曾有權威機構評估您的身家達到了1008個億。對這個數字,您有什麼感覺
袁隆平:要那麼多錢做什麼 那是個大包袱!有的人覺得錢越多越幸福,我覺得那未免太庸俗了。君子愛財,取之有道,但幸福絕不是用錢能衡量的,錢也買不到幸福。追求金錢只能讓人獲得物質上的享受,我不追求這個。我對那些豪華的東西不感興趣,我穿的衣服都很便宜。
袁隆平秘書辛業蕓博士插話:袁老師的襯衫大多是幾十塊錢的。
袁隆平:我也不喜歡吃大魚大肉,我在飯桌上最離不開的就是米飯和五谷雜糧。我最愛吃的就是米飯。
解放周末:現在一些人一提到幸福,總覺得兩個指標很重要,一個是利,還有一個就是名。您獲得過很多榮譽,這些榮譽會不會讓您感到更幸福
袁隆平:如果說人完全不需要名利,那是假話,但我認為不要把名利看得太重了,人不能為了追求名利而活著。樂觀一點、豁達一點,不要為小事情發愁計較,更不要為了追逐名利而花心思,否則稍微有點挫折你就受不了。
至於榮譽,它不是炫耀的資本,也不意味著 “到此為止”,在我看來那只是一種鼓勵,鼓勵你向更高的目標攀登。
當年,聽說要用 “袁隆平”命名一只股票時,老伴鄧則不樂意了, “你說今天 ‘袁隆平’漲三分,明天 ‘袁隆平’跌兩分,多難聽啊。”
老伴懂他,最知道袁隆平對賺錢這件事從來不上心。
“我不是做生意的人,更不願意當官,對股票也不感興趣,我平生最大的興趣就是研究水稻。”對於人家要給他的 “隆平高科”董事長一職,袁隆平堅決拒絕。
在袁隆平的幸福觀裏, “財富”從來不是一個指標。
年輕時,他靠一雙腳走路下田搞科研;十幾年前,他“奢侈”地買了一輛摩托車;在被評估機構宣布身家達到千億後許久,他才 “跟上形勢”,買了輛私家車,也只是5萬多元的國產小轎車。
他不講派頭,不追名牌。袁隆平的穿衣原則只有一條,那就是樸素大方。每年去海南三亞培育水稻時,他都要買上好幾件四五十元錢的襯衫,他還總和身邊人 “推銷”, “這樣的襯衣好得很,美觀大方,又透氣,下田的時候穿起來方便,不用擔心弄臟了”。他最貴的衣服是到北京領國家最高科技獎之前,經不住同事勸了半天,才買的一套七八百元的西裝。
名聲遠揚的袁隆平曾接到過多家國際機構向他拋出的 “橄欖枝”,聯合國糧農組織還曾在上世紀90年代以每天525美元的高薪聘請他去其他國家工作,但都被他一一謝絕了。他說: “如果只為了錢,我早就到國外去了,但我認為中國這麼一個大國,這麼多人口,糧食始終是頭等大事,我在國內工作會比在國外能發揮更大的作用。”
在袁隆平的幸福觀裏,也沒有對 “功名”的追求。
上世紀90年代,湖南省曾三次推薦袁隆平為中國科學院學部委員,即現在的中國科學院院士,可他三次都落選了。
“有人說我落選比人家當選更引起轟動,也有人為我打抱不平,但我認為沒當成院士沒什麼委屈的。”袁隆平很是淡然: “我搞雜交水稻研究不是為了當院士,沒評上院士說明我的水平不夠,應該努力學習;但學習的目的還是為了提高自己的學術水平,而不是為了當院士。”
對於名利,袁隆平有他自己的辯證法:把名利看得淡一點,就不會為名利所累,就不覺辛苦;把名利看得太重,甚至為了名利而生活,就會有負擔。
有一位普通農民,年輕時對饑餓有切膚之痛,後因種植雜交水稻而一舉改變了缺糧的狀況,為了表達對袁隆平的感激之情,他寫了一封信請求袁隆平給他提供幾張不同角度的全身照片,說要給他塑一尊漢白玉雕像。
在回信中,袁隆平這樣寫道: “謝謝你的好意,請你務必不要把錢浪費在為我塑什麼雕像上,我建議你把錢用到擴大再生產上去。請你尊重我的意見,並恕我不給你寄照片。”
盡管袁隆平再三拒絕,但那位樸實的農民還是為他塑了一尊像。有人問袁隆平見過那個雕像嗎,他淺笑答道:“我不好意思去看。”
“30歲的心態”,是大自然的饋贈
解放周末:剛才一進門您就說已經戒煙13天了,記得您以前曾說過抽煙也很幸福。
袁隆平:哈哈,是的。 (大笑)我以前覺得抽煙也是件幸福的事,而且總喜歡把煙吞進去來個 “大循環”。後來我的氣管不好,有點氣喘,只能把 “大循環”改成 “小循環”,就是讓煙在嘴巴裏兜一會兒,不吸入喉嚨裏頭。可是我常常一不小心就忘了,習慣性地吞一口,前功盡棄。這次我下決心要徹底把煙戒了。
解放周末:戒煙可不是件容易的事。
袁隆平:我有一位朋友戒煙戒了8次,每次都熬不過20天就放棄了。特別可樂的是,他說有一天戒了30次,那就是這天吸了30只唄,哈哈! (大笑)但他後來告訴我,只要堅持一個月以上不碰煙,就能徹底戒掉。
解放周末:您有什麼戒煙的高招
袁隆平:有句話叫 “飯後一支煙,賽過活神仙”。吃完飯是最忍不住想抽煙的時候,我的辦法是隨身備幾顆糖,想抽煙了,就摸摸口袋,吃一顆,你們看,我的口袋裏就裝了好多顆糖呢,哈哈! (大笑)
解放周末:您的健康對大家很重要啊!
袁隆平:我現在深深覺得,身體健康也是一種幸福。“英雄只怕病來磨”,如果沒有好的身體,無論你擁有再多的成就或財富,幸福感都會下降。健康的身體是成功的第一要素,也是最基本的要素。身體不健康,就會心有余而力不足,無論你搞什麼研究、做什麼工作都支撐不下來。
袁隆平笑稱自己是 “80歲的年齡, 50歲的身體, 30歲的心態”。
“50歲的身體”,得益於 “愛玩”。
曾經連續三年,袁隆平都是湖南省農科院的遊泳冠軍, “短距離50米,年輕人都遊不贏我。”說這話時,他滿臉得意。
下班後,袁隆平常常張羅大家一起打氣排球。他往往和老伴搭檔,自稱是主攻手的他,還總抱怨老伴打得 “筐瓢” (長沙方言,意為關鍵時刻掉鏈子、出錯)。如今,氣排球已經成為風靡整個農科院的運動項目。
除了熱衷於打氣排球外,拉小提琴、跳踢踏舞、下象棋,也都是袁隆平的強項。在袁隆平看來,人在工作時要能吃苦,但在生活中,弦不能一直繃得太緊。
“30歲的心態”,或許是大自然對這個與農田打了一輩子交道的人最大的饋贈。
“我現在每天都要下田,雜交水稻就像我的孩子一樣,看著它們一點一點成長,我的心中無比歡喜。”他癡迷於土地,無論有多忙,他都要下田看看他的 “寶貝”。他說,“只要腳踩在土裏,人就覺得踏實,就變得年輕”。
“怕苦不肯下田的人,我絕不培養。”他把對土地的眷戀也傳遞給他的學生,他常提醒他們:“書本知識很重要,電腦技術也很重要,但是書本裏種不出水稻,電腦裏也種不出水稻,只有在田裏才能種出水稻。 ”
在老伴鄧則的眼裏,生活中的袁隆平就像個孩子。他熱愛身邊的一切事物,這種熱愛大到國家、人民、土地,小到身邊的一草一木。農科院裏的草綠了,枝葉發芽了,袁隆平常常是第一個發現的人。
“英語裏有句諺語,在嚴峻的事實面前,要放輕松一點;對平常的小事,則要嚴正一點。一個人擁有好的心態最重要。”袁隆平這樣詮釋他那 “30歲的心態”。
去年,袁隆平過生日時,他的兩個小孫女一個為他作畫、一個為他寫文章賀壽,文章是這樣寫的:
“我的爺爺是雜交水稻發明家,他的工作很辛苦,每天都要到水稻田裏看他的寶貝,每年還要到海南島去種水稻
爺爺最大的希望是把雜交水稻傳播到全世界。爺爺愛我們就像愛他的水稻一樣,他給我們取名字也不忘他的水稻,水稻的生長需要陽光和雨露……”
說起孫女有晴和有清,袁隆平又有說不完的幸福……
(原載於2013年01月04日《解放日報》 受訪者:袁隆平 訪問者:陳俊珺、尹欣)
本文圖片來源:新華社
欄目主編:龔丹韻 文字編輯:伍斌
來源:作者:袁隆平 陳俊珺 尹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