臘月二十五磨豆腐有什麼習俗 臘月二十五磨豆腐的傳說是什麼
在年底的每一天似乎都是要有儀式感的度過,每一天都不同,比起往日的平淡更加的充滿了年味以及祝福,但是一些小孩子不知道為什麼臘月的每一天那麼的珍貴,為什麼每一天進行的事情都不一樣,為什麼要做的事情那麼多,尤其在過小年以後,下面八寶網的小編為大家分享臘月二十五磨豆腐是什麼意思,臘月二十五磨豆腐有什麼由來大家一起來看吧。
臘月二十五磨豆腐是什麼意思
臘月二十五,俗話說“二十五,炸豆腐;二十六,燉羊肉”。“豆腐”的諧聲是“都”“福”,舊俗認為“竈王爺”上天後,玉皇大帝於農歷臘月二十五這天親自下界,查察人間善惡,並定來年禍福,所以家家祭之以祈福,稱為“接玉皇”。一些按照老例兒過年的人開始炸丸子、炸豆腐了。
磨豆腐是古老的漢族手工技藝。農歷臘月二十五,漢族民間有推磨做豆腐的習俗。制作豆腐的全過程俗稱為磨豆腐,潮人則稱為“挨豆幹”,其實不只“挨” 磨 ,還要經過好幾道工序,才成為豆腐,其傳統的制作流程大體如下:一是碾片脫殼,將幹黃豆分批倒進一臺土礱中碾壓,令其脫殼並成片狀;二是浸泡,讓脫殼幹凈的黃豆片在清水中浸泡四五個小時。
做豆腐實際上是老北京人在小年兒期間,準備“年貨”的開始。豆腐的“腐”與幸福的“福”諧音,因此豆腐代表著祈“福”之意。
豆腐的營養價值豐富,含有鐵、鈣、磷、鎂等人體必需的多種微量元素,還含有糖類、植物油和豐富的優質蛋白,素有“植物肉”之美稱。豆腐的消化吸收率達95%以上。兩小塊豆腐,即可滿足一個人一天鈣的需要量。
豆腐為補益清熱養生食品,常食之,可補中益氣、清熱潤燥、生津止渴、清潔腸胃。更適於熱性體質、口臭口渴、腸胃不清、熱病後調養者食用。
臘月二十五磨豆腐有什麼由來
民諺雲:“二十三,祭竈官;二十四,掃房子;二十五,磨豆腐;二十六,去割肉;二十七,蒸棗山;二十八,貼年畫;二十九,去買酒;年三十,吃餃子;年初一,躬脊兒
二十三、祭竈官,二十四、掃房子,二十五、磨豆腐,二十六、去割肉,二十七、殺只雞,二十八、蒸棗花,二十九、去打酒,大年三十兒捏餃兒,初一撅著屁股亂作揖兒!
老婆老婆你別饞,過了臘八就是年,臘八粥,喝幾天,哩哩啦啦二十三,二十三、糖瓜粘,二十四、掃房子,二十五、炸豆腐,二十六、燉羊肉,二十七、殺公雞,二十八、把面發,二十九、蒸饅頭,三十晚上熬一宿,大年初一扭一扭……
據考證,豆腐是西漢淮南王劉安發明的。南宋朱熹在其《豆腐》詩中寫到:“種豆豆苗稀,力竭心已腐,早知淮南術,安坐獲泉布。” 有趣的是,一些地方還有在除夕以前吃豆腐渣的風俗。究其因,是當地傳說竈王上天匯報後,玉帝會下界查訪,看各家各戶是否如竈王所奏的那樣,於是各家各戶就吃豆腐渣以表示清苦,瞞過玉皇的懲罰。傳說歸傳說,吃豆腐渣實則是古代生產力低下,沒有那麼多好吃的,同時也是先民勤儉節約美德的寫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