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真講“風水”(二十七)風水術語解釋
【三大殺】:一是太歲、二是三煞、三是五黃正關殺
【太歲】:又癡公歲星君,太歲就是天上的木星,由於木星每十二個月運行一次,所以古人稱木星為歲星或太歲;太歲又癡公歲星君,或者歲君,它既是星辰,也是民間奉祀的神只。
【壓勝】:風水活動中,為了逃避太歲,辟穢,采取的一種巫術。
【解除】:是風水活動中的一種祭奠活動
【五黃】:五黃即“五黃廉貞星”又名廉貞星,五行屬土 風水學中一派別將洛書配以九星 變化之為九宮 按照其運轉與排列 形成不同的組合 其中第五顆星為“五黃廉貞星”是九星中唯一的隱星。這星所帶來的兇性比起三殺及太歲還要大好幾倍。飛到之處,如出現動像(如門、動土、鉆孔、拆墻等)。便令宅運由興轉衰,由好轉壞,對宅內所居住的人口健康有著極大的壞影響,尤其帶來血光之災。
傳統堪輿理論中最重視的方位一直是中心的“五黃位”,所謂的五黃,又有人稱之為五鬼,五鬼是堪輿中一種氣力很強的地煞。每年一些寺廟都會拜五鬼,以求家畜平安。事實上,五鬼真正的氣力,是指一間屋子的正中方位;假如我們把一間正方形的屋子上下左右各劃三條線,均勻地把屋子分為九個格字,中間那個格子就是五鬼的方位。就由於五鬼是氣力很強的地煞,所以有流傳五鬼位不能再置放一些催動穢氣的能量擺設物。否則,這些穢氣一旦喚起五鬼的能量,可能會影響這間屋子的居住者的好運氣。所以這就是廁所為什麼不能蓋在屋子正中心的原因。
【大運】:據《皇極經世書》,甲子六十年為一元,一元六十年為大運。堪輿家據以定地氣之衰旺。
【子午線】:即羅盤上的指針。因指針分指子、午〈北和南〉兩方,故名。蔔則魏《雪心賦》:“立向辨方,以子午針為正。”
【羅盤】:羅盤是理氣宗的操縱工具,主要由位於盤中心的磁針和一系列同心圓圈組成,每一個圓圈都代表著中國古人對於宇宙大系統中某一個層次信息的理解。
中國古人以為,人的氣場受宇宙的氣場控制,人與宇宙***就是吉,人與宇宙不***就是兇。於是,他們憑著經驗把宇宙中各個層次的信息,如天上的星宿、地上以五行為代表的萬事萬物、天幹地支等,全部放在羅盤上。風水師則通過磁針的轉動,尋找最適合特定人或特定事的方位或時間。
【太極化生八卦的基本理論】: 無極生太極,太極生兩儀,兩儀生四象,四象生八卦,八卦生六十四卦
【五行】:指金、木、水、火、土五種物質運動方式。我國古代思想家用五行理論來說明世界萬物的形成及其相互關系。
【二十八星宿】:又名二十八舍或二十八星,它把南中天的恒星分為二十八群,且其沿黃道或天球赤道(地球赤道延伸到天上)所分布的一圈星宿,它分為四組,又稱為四象、四獸、四維、四方神,每組各有七個星宿,其起源至今尚不完全清楚。
最初是古人為比較日、月、金、木、水、火、土的運動而選擇的二十八個星官,作為觀測時的標記。“宿”的意思和黃道十二宮的“宮”類似,是星座表之意。表示日月五星所在的位置。到了唐代,二十八宿成為二十八個天區的主體,這些天區仍以二十八宿的名稱為名稱,和三垣的情況不同,作為天區,二十八宿主要是為了區劃星官的回屬。
二十八宿從角宿開始,自西向東排列,與日、月視運動的方向相同:
東方稱青龍:角木蛟 亢金龍 氐土貉 房日兔 心月狐 尾火虎 箕水豹;
南方稱朱雀:井木犴 鬼金羊 柳土獐 星日馬 張月鹿 翼火蛇 軫水蚓;
西方稱白虎:奎木狼 婁金狗 胃土雉 昴日雞 畢月烏 觜火猴 參水猿;
北方稱玄武:鬥木獬 牛金牛 女土蝠 虛日鼠 危月燕 室火豬 壁水獝。 (龜蛇合一稱玄武)
【六煞】:八宅風水中吉兇氣場從程度上分 吉可分為大吉 次吉 稍吉 兇者可分為大兇 次兇 小兇 吉格中對應武曲 貪狼 巨門 兇格中對應六煞 祿存 五鬼廉貞 破軍 六煞司管***邪 散財 自殺 醜聞 外遇 上吊
【地理五科】:覓龍、察砂、點穴、觀水、取向
【陽宅風水】:以生人居住所或辦公廳舍為目標的風水選擇,除了房舍之外,需一並留意的選擇要件包括屋外街道與排水、門位、屋內動線、神位擺放、廚竈位置、辦公座位等等。
【陰宅風水】:以往世親人埋葬地點為目標的風水選擇,一般選擇要件包括山脈走向(來龍)、水流向、***位、埋棺深淺等等
【財位】:只影響整個房屋是否是旺財的位置,財位有“象征性財位”與“實質性財位”之分,象征性財位即“明財位”,即一般所說的進門的左邊或右邊對角線的位置。不同朝向的住宅,它的“暗財位”並不相同。
【八宅】:就是房屋所坐的八個卦山,“八宅派”的風水理論,都是以房屋所坐的八個卦山卦名來命名房屋。例如,某房屋坐子山午向,子在北方屬坎,慷閽管壬、子、癸三山,是指坐這三個方位上的房屋,坐這三方位的房屋都算坎宅。
【文昌位】:書臺擺放得宜,可令頭腦清楚、精神集中和汲收力強。這個適當的位置,就是風水上所說的文昌位。
附:歷代風水名家
隋唐時期舒綽一行司馬頭陀浮屠泓僧人泓師丘延翰楊筠松曾文遄範越鳳賴文俊(賴布衣)廖瑀(廖金精)明清時期張宗目講僧周仲高仲寧楊宗敏廖均卿非幻和尚遊朝宗裴士傑駱用卿谷宗綱徐善繼汪朝邦江仲京
奚百川李綁祥李景溪徐懋榮張儲閔德裕蔣平階
章攀桂 葉泰劉基冷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