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虎”才是帝王的象征,而不是龍
在我們的認知中,古代帝王全部是以真龍天子來自我标榜的,但是在我的另一篇文章“九九人皇”中提到,真正的人皇不應該是天的附庸,其權柄并非“受命于天,既壽永昌”,而是“薪火相傳,争天一線”。我們都知道三皇五帝的傳說,人皇伏羲是人祖之一,是燧人氏的後代,而燧人氏姓風。而《道藏》中記載:伏羲姓風,女娲姓雲。正所謂風從虎,雲從龍。以伏羲這一脈來說的話,“虎”才應該是人皇的圖騰。
皇甫谧《帝王世紀》雲:太昊帝包犧氏,繼天而生,首德,于木,為百王帝。帝出于震,未有年固。故位在東方。主春,象日之明,是稱太昊。伏羲即太昊,又作虙戲。虙戲二字均從虎字頭(虎繁體:戲),在古代象形文字高度發達,這也從一方面說明了伏羲與虎的關系。而《易經》中的卦象則更能解釋這一觀點了。
《象傳·革卦》
澤中有火,革;君子以治曆明時。“鞏用黃牛”,不可以有為也。“巳日革之”,行有嘉也。“革言三就”,又何之哉!“改命”之吉,信志也。“大人虎變”,其文炳也。“君子豹變”,其文蔚也;“小人革面”,順以從君也。
大人虎變”是《易·革卦》的九五爻辭,其辭曰:“大人虎變,未占有孚。”其《象傳》釋曰:“大人虎變,其文炳也。”“君子豹變,小人革面”是《易·革卦》的上六爻辭,其辭曰:“君子豹變,小人革面,征兇,居貞吉。”其《象傳》釋曰:“君子豹變,其文蔚也;小人革面,順以從君也。”
革卦是《易經》六十四卦的第四十九卦。澤火革(革卦)順天應人。這個卦是異卦(下離上兌)相叠。離為火、兌為澤,澤内有水。水在上而下澆,火在下而上升。火旺水幹;水大火熄。二者相生亦相克,必然出現變革。變革是宇宙的基本規律,所以說革卦是解釋變革的卦象,古代講究弱肉強食,首領是有德者居之,誰的能力強,可以帶領人族發展壯大,則由誰擔任首領,就能改朝換代,形成新的曆法。《革卦·彖傳》曰:“天地革而四時成,湯武革命順乎天而應乎人。革之時大矣哉!”明确的說明了《革卦》就是天改命、帝改曆的革命之卦。
“大人虎變”是《革卦》的九五爻辭,從卦象上講,《革卦》九五和上六兩爻,一個是陽爻,一個是陰爻。陰爻象點狀斑紋,陽爻象條狀斑紋。《革卦》九五位居中位,中五行屬土,其色為黃;而五位為王位,其色黃而有條狀斑紋,位居獸中之王者,非虎其誰?故曰“大人虎變”。這隻虎主要是從其斑紋上看出來的,故《象傳》釋曰:“大人虎變,其文炳也”,是奪王之意。 “虎”在《易經》中就是君王的象征。古代帝王往往都是自稱“孤、寡”就是強調自己獨一無二的地位,不就老虎的習性不謀而合,一山不容二虎,虎乃獸中之王,正所謂“伴君如伴虎”,還有“秦王掃六合,虎視何雄哉!”都是用虎來象征帝王。古代代表君王軍令的憑證也叫“虎符”,也從側面驗證了虎為王!
古代是以虎喻王,而不是以龍喻王,《周易》中,龍往往隻是象征供人驅乘的坐騎,《幹卦》中有“時乘六龍以禦天”之語,那麼是誰乘六龍呢?不可能是“龍”本身吧,再霸道的帝王都不會把自己的族人當坐騎吧。幹卦第五爻:爻辭:九五:飛龍在天,利見大人。《象辭》中是這樣解釋的:“飛龍在天”,大人造也。這裡指出:“龍飛翔在天空”,象征德高勢隆的大人物會出現。那麼是不是可以理解成這裡的大人是“勐虎”,王虎成龍在天,巡視天下!。
至于後世人們普遍認為“龍”才是帝王的象征我個人覺得是因為“龍”這種生物更加的神秘,方便帝王統禦天下,表現出自己的神秘感。要知道上古部族時代部族并不是家天下,而是能者居之。帝王為了顯示出自己的血脈高貴,而改虎圖騰為龍也有可能。還有一個原因應該是龍是行雲布雨的神明,象征國泰民安,風調雨順,所以更容易讓人接受。
少數民族更有虎開天地的說法,雲南彌勒縣西山鄉彜族民間流傳的《開天辟地的故事》中有虎骨撐天的相應記述。傳說古時候最初的天造在上邊,地造在下邊,即天蓋地,因為由“阿羅埝天”,從而使天地得以牢固,“阿羅”據考“羅羅”之“羅”,意即虎,其中隐念的同樣是虎或虎骨撐天。形成了天地間萬事萬物後,可無人類居住,于是神祖五兄弟請天神格茲,從天上撒下三把雪,落地變成了三代人,即獨眼人、豎眼人、橫眼人。在這裡,虎成為了創造天地萬物的神祖,一旦有了虎,世間一切無法解決的難題都迎刃而解了,而且一切與人類生存息息相關的萬事萬物亦應運而生了。
彜族創世史詩《阿細的先基》記載:溷沌時代,宇宙間有一隻碩大無比的老虎,它的眼變成日月,皮變成天,故銀河似虎斑紋,腸胃變成江河湖海,筋骨變成山脈,虎毛變成花草樹木,也具體反映了虎生宇宙觀。彜族創世史詩如《梅葛》和《阿細的先基》中有關虎宇宙觀的記述,與漢文獻《三王曆記》等記載相符:盤古氏,天地萬物之祖也。這裡更是覺得大神盤古就是“虎”,你怎麼看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