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數民族文化特點
PAGE\*#/9少數民族文化特點文化經濟化,經濟文化化。在市場經濟的今天,文化與經濟日益融合。“xx文化搭臺,xx經濟唱戲”的活動,在我國廣泛興起;“美食新概念”、“購物文化節”、“茶文化”、“酒文化”,等等,物與文化的結合舉措此起彼伏、鋪天蓋地。在傳播學已經進入“後傳播時代”的今天,作為少數民族地區的公共圖書館,如何挖掘、發揮少數民族文化資源的巨大潛值,並利用現代傳播手段,使其不斷增值,是少數民族地區圖書館工作人員光榮、艱巨而又義不容辭的時代責任。愈是民族的,愈是世界的。少數民族文化資源有其獨有的特質,是其他文化資源不能替代的,這是有著最豐富少數民族文化資源館藏的少數民族地區圖書館獨具的優勢。以廣西壯族自治區圖書館而論,她位於自治區首府南寧市最壯觀的民族大道中段,是廣西最大的省級綜合性公共圖書館。館舍占地面積*****平方米,建築面積*****平方米,主樓10層,書庫大樓20層,整個建築由一、二、三段組成,其中一、二段淩駕於波光粼粼的湖面之上,是我國獨一無二的“水上圖書館”。到目前為止,擁有、經濟、法律、及其他各門類學科圖書244萬冊;中外文期刊兩萬余種;音、像帶及學術期刊光盤兩萬多件,被譽為“八桂學府,壯鄉書城”。
其中,地方文獻部藏有以壯族為主體的,包括苗族、瑤族、、、、回族、彜族、、水族、11個少數民族的大量文化資源。自治區已經投資5000多萬元,對老館進行改擴建,把該館建成具有濃郁民族特色和高精尖技術裝備,並與國際接軌的現代化國家一級圖書館。目前新館已建成,閱覽大樓總建築面積達*****平方米,一樓為入口大廳、檢索大廳,二樓、三樓均為閱覽室。新樓入口設計合理,人流集散便捷,不迂回,不穿越,不同性質的人流分流明確,自然通風采光。新館可容藏書400萬冊,擁有3500個座位,電腦網線達到1000個信息節點。廣西,是我國五個民族自治區中唯一臨海的自治區,具有出海、亞熱帶雙重地理優勢。改革開放以來,經過各方的努力,廣西少數民族文化資源已經逐步顯現出其巨大價值:被稱為壯族歌仙的“劉三姐文化”、壯族“三月三歌節文化”、中國綠城——廣西南寧的“綠城文化”、南寧國際民歌節的“民歌節文化”、以壯族為創始民族的“銅鼓文化”、壯族特有的民居“幹欄式民居文化”以及現在正在興辦的“東盟博覽會文化”等等,在民俗風情、民族文化、工藝美術、山川風物等方面,都顯現出不可替代的獨特地位,顯現出少數民族文化資源巨大的經濟價值、人文價值、價值;而人文價值、價值是一種品牌、一種無形資產,在某種條件下,又可轉換成經濟價值。
就是這些已經顯現出巨大價值的少數民族文化資源,也還缺乏作為無可替代的“信息庫”、缺乏“圖書館作為”濃墨重彩的這一筆!筆者所在的廣西壯族自治區圖書館的地方文獻部,現在藏有明清以來少數民族文化資源圖書四萬余種。壯族文化資源之豐富,是全國任何一個圖書館都不可比擬的。在挖掘、豐富、擴大、增加少數民族文化資源上,是大有作為的,是獨有的優勢。就是上面提到的、已經初步顯現少數民族文化資源價值的一些方面,也極待補充、增加其民族文化的含量。像“劉三姐文化”所以產生在廣西,產生在壯族,絕不是偶然的。因為自古以來,廣西就有“歌海”之稱,每年“三月三歌節”,漫山遍野都是對歌的群眾,民歌資源非常豐富。壯族的《布洛陀》《嘹歌》《姆六甲》等,早已經在民間流傳。再如“幹欄式民居文化”,在我國著名的“河姆渡文化”遺存中,就有“幹欄式建築”的實物,距今已有八千多年;遠在巴布亞新幾內亞,所有臨水的民居,都是“幹欄式建築”;筆者在泰國的湄南河上,親眼見過大量的“幹欄式民居”,只是建築材料已由木質改進為鋼筋水泥而已。壯話屬於壯侗語族壯泰語支。壯族與越南、泰國、老撾的某些民族,都可直接用語言交流。壯族是我國人數最多的少數民族,有1800多萬,是我國最重要的跨境民族之一。
其實,從血統、語言、文化、分布、社會、經濟各個角度上看,不管是壯族、,還是越南的儂族、岱族,其實都是一個民族不同的稱呼而已。再如遠播東南亞的“銅鼓文化”,據廣西專家考證,是由壯族的先民“濮人”在黃帝時代創始的,幾乎和中華文化同樣悠長。所有這些,都需要充實、傳播,擴大其覆蓋面。還有大量的廣西圖書館已有的少數民族文化資源,也極待擴大其影響。像發源於廣西金田的“太平天國文化”,這是改動中國歷史的大事件;震動中外、在我國革命史上產生重大影響的“百色起義文化”,更是中國革命史上壯麗輝煌的一章;龍勝各族自治縣的“龍脊文化”,在全國、全世界,都是獨一無二的;寧明的“花山崖畫文化”,更是壯族悠久歷史極待解讀、極待挖掘的文化瑰寶;桂北的“紅瑤文化”,更已吸引了全世界旅遊、觀光的眼球……總之,廣西少數民族文化資源,都極待加上“圖書館作為”這濃墨重彩的一筆,使其本以無可估量的價值再次增值!少數民族文化資源的傳播不可回避的現狀是:作為少數民族文化資源“信息庫”的圖書館,在現代化傳播手段的建設上,還是比較滯後的。計劃經濟時代遺留的“領導重視”、“政策傾斜”的“等、靠、要”觀念,在某些人的頭腦裏,仍然根深蒂固。
目前,我們面對的是市場經濟,說“重視”,得市場重視,說“傾斜”,得市場傾斜。市場需要、用戶需要,才是我們的“領導”,才是“傾斜”的所在。若想讓市場“重視”,讓市場向你“傾斜”,唯一的辦法,就是利用新興的傳播學,吸引人類的眼球;用傳播學的手段,引起市場的“重視”,引導市場向你“傾斜”。新興的傳播學學科,自從上世紀30年代在美國誕生以來,特別是自拉斯韋爾-swell提出了著名的傳播學“5w模式”以來,有了長足的發展,受到了社會界的高度重視。因為,現代社會已從以縱向結構為核心的簡單社會,轉向了以橫向結構為中心的復雜社會。馬克思、恩格斯所謂的“合力與力的平行四邊形”,揭示了現代社會的特征。尤其是誕生以來,線性函數已經無效,只能是非線性函數。傳播學已跨越口傳播、印刷物傳播而進入第三代的多媒體傳播的“後傳播時代”。到20XX年底統計,我國已有互聯網用戶8000多萬,這是個空前巨大的“受眾群”。不可估量價值的少數民族文化資源,面對如此巨大的“受眾群”,正是通過多媒體傳播使其充值增值的大好良機。誰認識不到這一點,誰就是落伍者,將後悔莫及。廣西壯族自治區圖書館已建立起計算機管理系統、縮微拍攝、閱讀系統以及音像視聽等自動化設備。
目前,圖書館所有業務環節全部實現了自動化管理,已構建了較為完善的自動化計算機網絡體系,整個圖書館網已納入國際互聯網中,並且與縣級以上圖書館通過互聯網或PPP撥號系統進行聯網。廣西圖書館已建立起具有一定規模的數目數據和多個全文數據庫,其中,已建成書目數據56萬多條、連續出版物數據庫20XX年0余條、中文古籍數據庫*****余條、視聽資料數據庫*****余條、外文圖書數據庫20XX年0余條、科技小報索引數據庫、廣西文獻索引數據庫、廣西名人文庫以及農村適用、太平天國資料、廣西地方誌、廣西民族民俗圖文等全文數據庫。憑借這一現有基礎,在少數民族文化資源的傳播方面,尚須充實、加強、擴建的有:1.為每一個廣西特有的少數民族文化資源立項,建立起專題傳播網絡。這首先就要圖書館工作人員,將每個專題的少數民族文化資源,加以篩選、歸類、充實,建立起便於檢索的數據庫,建立起相應的網頁。這一數據庫面對的不僅是廣西5800萬各族人民,也不僅是我國13億人民,而是全世界。這將對旅遊觀光業、民族制品業、餐飲美食業、醫藥保健業、服裝鞋帽業、娛樂休閑業、體育健身業、珠寶飾品業以及民族史、民族文化、生態研究學等等,產生廣泛、深刻、持久的影響;將打破歷史造成的少數民族文化資源的落後、封閉,改變一直停留在“借書還書”、“閱覽復印”的傳統服務模式,使“死”資源變成“活”資源,變“讀者上門”為“圖書館上門”,使圖書館變成不分節假日、不論刮風下雨,每年365天、每天24小時的“全天候”的“上門”的“讀者服務”。
這對少數民族文化資源的充值增值,將產生不可估量的經濟價值、歷史價值和文化生態價值。是“圖書館作為”濃重輝煌的一筆。目前,互聯網上電子書刊許多都是收費的,而圖書館是全民的福利事業,是免費的。這種“價格優勢”是電子書刊業無法競爭的。據筆者的實踐體會,當在互聯網上開動“搜索”引擎搜索時,圖書館幾乎是完全缺位的。最活躍的是銷售企業、旅遊業,其次是政府部門,圖書館連個人“博客”都不如。圖書館的自動化系統,許多還處於“內部”狀態。這和圖書館“庫”的地位很不相稱。如今是“知識爆炸”時代,在這場“知識爆炸”中,圖書館有責任、有義務加上“信息庫”——圖書館這枚“超級重磅炸彈”。2.互聯網傳播的前提是“願者上鉤”——因為需要。用戶上不上鉤,不需要“領導重視”、“政策傾斜”等客觀條件,關鍵是“圖書館作為”要做得到位,適應用戶需要。長期以來,圖書館一直受“輸入困難”的困擾。許多民族書刊存在大量的生僻字,要造字,輸入緩慢。特別是一些珍本書、善本書,生僻字連篇,輸入十分困難。而且讀者借閱又受到一定限制,大大影響了這些“寶貝”價值的發揮。由於電子技術的進步,現在有了“漢王文本王”之類的具有一鍵進入word的智能鍵,所有生僻字,完全可以一鍵進入,“輸入”一本書,也就是幾十分鐘,大大加快了輸入速度。
新興的電子書刊業,是沒有這些珍本書、善本書“寶貝”的。一旦圖書館的珍本書、善本書變成電子版,加上又免費,電子書刊業是無法跟圖書館競爭用戶的。圖書館的專題網頁。要制作得漂亮,吸引眼球。當用戶“搜索”時,圖書館的網頁就可“一擁而上”,特別是那些使一般用戶頭痛的生僻字,用戶可以立即復制保存,節省了大量的精力、時間。.互聯網的數字化傳輸手段,是文、圖、聲同時傳播的,其科技含量的先進性是當前任何一種媒介無法比擬的。紙傳媒,雖然可以文圖並舉,但無聲;就是最先進的電視,雖然有聲有圖,也是活動的,但它的文卻常常缺位;而且,這兩種傳媒也只能單獨、不能同時進行。有一個很典型的例證:復旦大學附屬華山醫院教授王申生,根據自己十幾年臨床診斷積累,個人編排了一個多媒體資料庫。用戶把這資料庫搜索到後,在菜單上點擊“二尖瓣狹窄的聽診練習”,在出現的人體圖片心臟部位,再點擊一下,耳機裏就會出現這位“病人”的心跳聲,就像臨床醫師直接用聽診器聽到的一樣。儼然是一部臨床診斷學的多媒體教科書。他這一多媒體資料庫受到了廣泛的歡迎。許多醫院下載後,作為培訓進修醫師的教材。國家衛生部還將把它納人全國醫師統考題庫。這個例證說明:多媒體的傳播優勢,目前是任何一種媒介都無法比擬的。
制作這種多媒體資料庫,對圖書館“單位”來說,集體的人力物力,不知要容易多少倍!電腦的復制、下載的存儲功能,更是其他任何傳媒無法做到的。用戶需要的文化資源,經過互聯網到手後,可以任意復制、翻錄。電腦對圖版的修整功能,還可彌補原件的某些不足。電腦的編輯功能,又可以把文、圖、聲任意編排。就是光盤,也可任意復制。那些珍本書、善本書“寶貝”,將發揮出無窮的潛值。數字化傳輸的訪問人數記錄與傳統的借閱統計,不知要高出幾十幾百倍,圖書館將“門庭若市”,帶來少數民族文化資源的大覆蓋、大播種、大豐收!.利用網絡傳播快、廣的優勢,在網上發布征集、呈繳地方文獻的通知,不斷充實館藏。要知道。有許多地方誌、族譜、民族史、個人作品,都忠實地記錄了一個地方的家族、民族、個人的歷史。但是由於多種原因,這些文字未能正式發表,而流傳在民間,這就需要圖書館利用其特有的收藏優勢,向各方征集各種文獻以便不斷地充實和豐富館藏,讓其發揮更大的作用。廣西圖書館在這方面也做了大量的工作,在網上發布了地方文獻征集的通知,並將征集來的文獻迅速做成數據,以供需求者在網上查詢,或在最短的時間內看到文獻,發揮地方文獻的增值作用。總之,要建立起“圖書館傳播體系”。
少數民族文化資源的充值升值,有賴於傳播的到位;傳播到位,吸引眼球,又反過來擴大了少數民族文化資源的影響,使其充值升值。這是一種“正”循環。是加法;反之,傳播不到位,不能吸引眼球,就不利於少數民族文化資源擴大影響,也就不利於其充值升值,則是“負”循環,是減法。是“正”循環,加法;還是“負”循環,減法,把柄,就掌握在圖書館同行們的手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