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易》——從蔔筮之書到哲理之書

2024-10-04百科106

《周易》如何从卜筮之书转变为哲理之书,是先秦易学史的核心问题,它涉及孔子与《周易》的关系,以及孔子对《周易》的解读。关于孔子与《周易》的关系,随着帛书《要》篇“夫子老而好《易》”章的出现,孔子学《易》释《易》已基本成为定论,同时也表明了孔子对《周易》的态度,即“《易》,我后其祝卜矣,我观其德义耳也”,这就将《易》与史巫之途区分开来。帛书《易传》明确提出以德义解《易》,并将阴阳、五行与四时融入易学体系中,最终形成包含天、地、人、君在内的整体易道观,此乃《周易》成为哲理之书的主要原因。

孔子“观其德义”

所谓“观其德义”,即从《周易》六十四卦的卦爻辞中观出义理,《程氏易传》序云:“吉凶消长之理,进退存亡之道,备于辞。”可见,“辞”中蕴含有深厚的德义。以下试举帛书《二三子问》篇慎言、务时两则思想作简单说明。

《二三子问》篇孔子释《坤》卦六四爻辞“聒囊,无咎无誉”时,曰:“此言箴小人之口也。小人多言多过,多事多患,□□可以衍矣,而不可以言……圣人一言,万世用之。唯恐亓(其)不言也,有何焉?”其中提出慎言的主张,认为小人要慎言,而圣人唯恐不言。今本《易传》亦要求人们慎言,如《颐·象》云:“君子以慎言语,节饮食”;《系辞下》云:“吉人之辞寡。躁人之辞多。”此与《论语》的思想是一以贯之的,如《学而》云:“敏于事而慎于言”;《为政》云:“言寡尤,行寡悔,禄在其中矣。”均是一意。

《二三子问》篇“务时”思想主要体现在孔子释《干》卦九三爻辞“君子终日键键,夕沂若,

(厉),无咎”时,曰:“此言君子务时,时至而动,□□□□□,屈力以成功。夫日中而不止,时年至而不淹。君子之务时,

(犹)驼驱也,故曰‘君子终日键键’。时尽而止之以置身,置身而

(静),故曰‘夕沂若,

(厉),无咎’。”此勉励君子在时机到来时要抓住时机,有所行动,即使到了正午也不停止,生命到了尽头也不停留。而时机一旦过去,就要停止作为,安置己身以得甯静,《艮·彖》即云:“时止则止,时行则行,动静不失其时,其道光明。”所谓“务时”,即动静有时,该行则行,该止则止,时至则动而驰驱,时过则止而静处,《损·彖》云“与时偕行”是也。

综上,《二三子问》篇对卦爻辞的解释多从义理层面出发,注重君子德性之修养,有慎言、务时等方面的内容。在此基础上,《要》篇提出修养之最终目标为仁义,其云:“君子德行焉求福,故祭祀而寡;仁义焉求吉,故卜筮而希也。”并云:“仁守者而义行之。”此言君子可以通过修行德行以求福,践履仁义以求吉,故不必求于祭祀与卜筮。《缪和》篇亦云:“君子于仁义之道也,虽弗身能,剀能巳才?日夜不休,冬身不卷,日日载载,必成而后止。”此言君子于仁义之道,即使目前尚未成就,也不能停止学习,须是日夜勤勉,终身不倦,如此日复一日,年复一年,遂能成就仁义之道。如此一来,通过孔子“观其德义”,实现了从“史巫之筮”到“君子之《易》”的转变。

阴阳、五行与四时

《周易》之所以成为哲理之书,固然在于孔子“观其德义”的创造性阐释,更在于其会通阴阳、五行与四时的运行之理。从帛书《易传》的思想脉络来看,其中既有“观其德义”的内容,又对阴阳概念进行易学阐发,并将五行纳入易学解释体系,从中阐释出“时”的思想。

帛书《衷》开篇即云:“《易》之义萃阴与阳”,其以阴阳、刚柔、干坤、动静为基础,创造性提出“天之义”“地之义”和“武之义”“文之义”这两对概念,最终形成涵括阴阳、刚柔、干坤、动静、天地、文武在内的统一整体,并以之阐述其阴阳合德、刚柔有体的易学思想。这里点出了《易》之为书的关键在阴阳,将抽象的阴阳概念落实到阴卦与阳卦、刚爻与柔爻之上,并以阴阳、刚柔之变化表示二元对待的思想,如此就构成一个对待与转化的整体。

“五行”是《周易》中的重要概念,但传世本《易传》不讲“五行”,而帛书《易传》却屡言“五行”。《二三子问》篇有“理顺五行”“必顺五行”之语,《要》篇更是提出:“又(有)地道焉,不可以水、火、金、土、木尽称也,故律之以柔刚。”值得一提的是,帛书《易传》虽将“五行”概念正式融入易学体系中,但其中的“五行”内涵并不一致。《二三子问》篇“顺五行”言及天道层面的内容,核心是顺应天时,强调顺天时以行政令,发展为古代的“时令”思想。而《要》篇“五行”以地道言,指地的资生之用。但是,不管“五行”为天道还是地道,都特别重视“时”的概念,前者关注天时,后者关注四时,都是对《尧典》观象授时的反映。

四时首先体现为四季的循环往复,在帛书《易传》中主要通过损益之变体现出来。《要》篇在解读损益二卦时,涉及春夏秋冬四时,用“春以授夏之时”配益卦,表示从春季至夏季的这一段时间;用“秋以授冬之时”配损卦,表示从秋季至冬季的这一段时间。此体现了古人对四时的关注,古之君主将四时之时节授予民众,以便进行下一步的农业劳作,这与古代“授时”之制有关,即《尚书·尧典》云“敬授民时”之意。此常见于先秦古书,如《礼记·月令》云:“凡举大事,毋逆大数,必须四时,慎其类也”;《管子·四时》云:“是故阴阳者,天地之大理也;四时者,阴阳之大经也。”可见,顺四时是当时一大要事,是农业生活的参考依据。

可以说,《易》之为书,以阴阳为本,以五行为用,并体现出“时”的思想。

易道广大

在对损益之变的体察中,帛书《要》篇进一步提出“易道”的概念,其曰:“故明君不时不宿,不日不月,不卜不筮,而知吉凶,顺于天地之心,此谓易道。”此中涉及“时”“宿”、“日”“月”、“卜”“筮”三个层面的内容。“不时不宿”,即不祭祀、不斋戒;“不日不月”,即不必以日月等天象断吉凶;“不卜不筮”,即不用卜筮来断吉凶。这种对鬼神、卜筮的否定态度,是当时的思想共识,在传世文献中也多有记载,如《管子·白心》云:“不日不月,而事以从;不卜不筮,而谨知吉凶。”此与《要》篇“德性亡者,神灵之趋;智谋远者,卜筮之繁”的主旨是一致的。在这里,更加强调人的主观能动性,人不再被动地接受神灵的指导,而是主动去认知和把握天地之变与人事吉凶,以此才可能“顺于天地之心”,此即“易道”的核心内涵。

《要》篇提出“易道”概念之后,紧接着又云:“ 故《易》又(有)天道焉,而不可以日月生(星)辰尽称也,故为之以阴阳。又(有)地道焉,不可以水、火、金、土、木尽称也,故律之以柔刚。又(有)人道焉,不可以父子、君臣、夫妇、先后尽称也,故要之以上下。”此正式对三才之道作出解读,所谓天道,日月星辰等天象运行的轨迹不足以尽称,故可用阴阳概念来表现;所谓地道,水、火、金、土、木之五行不足以尽称,故可以柔刚来展现;所谓人道,父子、君臣、夫妇、先后不足以概括之,故以上下来总结,上下即指人伦。

《要》篇特别提出“君道”概念,这是其与传世本《易传》言三才之道不同的地方,其云:“又(有)君道焉,五官、六府不足以尽称之,五正之事不足以产之,而诗书礼乐不[读]百扁(遍),难以致之。”关于“五官六府”,先秦典籍记载不一。何谓“五官”?《礼记·曲礼下》云:“天子之五官,曰司徒、司马、司空、司士、司寇,典司五众。”此“五官”指各类政务之官长。《左传》昭公二十九年记载:“故有五行之官,是谓五官……木正曰句芒,火正曰祝融,金正曰蓐收,水正曰玄冥,土正曰后土。”此则从五行角度言“五官”。何谓“六府”?《礼记·曲礼下》云:“天子之六府,曰司土、司木、司水、司草、司器、司货,典司六职。”此“六府”指掌管各类财赋之机构。《左传》文公七年记载“水、火、金、木、土、谷谓之六府”,亦从五行角度言之,五行加上谷便是“六府”。所谓五官、六府与五正,均为政府机构人员,君道以此得以展开。

可见,《要》篇所言“易道”,实际上是包含天道、地道、人道与君道的统一整体,由此可知易道广大矣。

(作者单位:中国人民大学国学院)

相关文章

64卦詳解,周易天地否卦詳解

64卦詳解,周易天地否卦詳解

摘要: 易經否卦,怎麼解卦,測愛情“天地否”卦象怎麼解?天地否卦詳解天地否卦幹為天的卦辭解釋幹為天的經解 易經否卦,怎麼解卦,測愛情 婚姻不美 “天地否”卦象怎麼解? 否卦第十二(坤下幹上:天地否,閉塞黑暗,否極泰來) .. .. 否:否之匪人,不利君子貞,大往小來。 初六,拔茅茹...

《易經》六十四卦之大壯卦

《易經》六十四卦之大壯卦

卦辭 大壯。利貞。 大壯卦。適宜正固。 雷天大壯是遁卦的覆卦,底下四個陽爻,趨勢是一定往上走,但最好不要太快,因為目前是很美好的時候。再往上行將變成五陽一陰的夬卦,盛極必衰,最後會變成六陽爻的幹卦,又要準備重新再循環了。所以到了大壯卦不要急,讓這個美好的時刻維持得久一些,適合正固。從爻辭來看,六爻...

易經全文

易經全文

第一章 天尊地卑,幹坤定矣。卑高以陳,貴賤位矣。動靜有常,剛柔斷矣。方以類聚,物以群分,吉兇生矣。在天成象,在地成形,變化見矣。 鼓之以雷霆,潤之以風雨,日月運行,一寒一暑,幹道成男,坤道成女。 幹知大始,坤作成物。 幹以易知,坤以簡能。 易則易知,簡則易從。易知則有親,易從則有功。有親則...

周易第43卦_夬卦_澤天夬_兌上幹下_上兌下幹_周易六十四卦詳解

周易第43卦_夬卦(澤天夬)_兌上乾下 周易第43卦詳解 夬卦原文 夬。揚於王庭,孚號,有厲。告自邑,不利即戎,利有攸往。 象曰:澤上於天,夬。君子以施祿及下,居德則忌。 白話文解釋 夬卦:王庭裏正跳舞作樂。有人呼告:“有敵人來犯。”邑中傳來命令:“出擊不利,要嚴陣以待。”筮遇此爻,出外旅行則吉利...

解讀周易天地否爻辭初六:拔茅茹,以其匯,貞吉,亨

解讀周易天地否爻辭初六:拔茅茹,以其匯,貞吉,亨

卦辭原文: 否之匪人,不利君子貞,大往小來。初六: 拔茅茹,以其匯;貞吉亨。象曰: 拔茅征吉,誌在外也。六二: 包承無咎,勿恤其孚;於食有福。象曰: "無咎"之"兇",位不當也。九三: 包羞。位不當也;見侮,貞厲;受茲介福於其王母。象曰: "能幾則⁇"明功也。《易》曰: "括囊無咎...

《易經》起名,盡顯名字的別樣風采

從古至今,《易經》裏深奧的大道思想,都備受推崇,在這本書裏,不僅可以學到一些占蔔的知識,而且也是很有人取名的必看典籍。並且很多中國古代名人的名字都來自於《易經》,例如,趙雲、駱賓王、酈道元等。所以,今天起名網就跟大家分享一些出自《易經》裏的好名字,並且個個都氣度不凡。  善也...

易經的奧秘和易經真的很容易區別 易經的奧妙

今天,我将向你介绍易经的奥秘 。易经的玄机和易经对应的知识点真的很好区分 。希望对你有帮助,也别忘了收藏这个站点 。 易经的玄机,真的很容易和易经区分 。 《易经之谜》是一本将晦涩难懂的《易经》大众化的书 。无论是老子的“道法非凡”中的道,还是孔子的“吾道一以贯之”中的道,都来自于《易经》中最基本的...

我們每個人都能讀懂《易經》嗎?

《易經》是我國歷史上最難讀懂的古籍之一,《易經》這本書究竟講了什麼內容,迄今為止還有沒有人能真正講得清楚說得明白。雖然人們給《易經》貼上了不少高大上的標簽,比如放之宇宙而皆準的天書、宇宙代數學、最高的哲學書等,但這些標簽都是不實的。很簡單的道理,書的內容究竟講什麼都沒有搞清楚,如何論斷它的性質!...

周易六十四卦——大壯卦

周易六十四卦——大壯卦

大壯卦,很符合現在一些人的生活狀態。上一個卦是遯,是退居,不進取,躲在家裏享福做土豪,那麼這種安逸生活的後果是什麼呢?長得滾滾圓,熊貓似得,又肥又壯。所以接下來這個卦叫大壯。 遯而退也,大壯止也。 意思是說,遁卦代表的是退縮,大壯,是停止,不動。為什麼要停止不動呢?因為雷天大壯,這個卦的象征是...

《周易》開篇的5句話,參悟後將受用一生,許多人始終栽在第二句

作為古老而神秘的文學,《周易》是一本集合政治、經濟、文化等等領域的一部巨著。 周文王曾經用了七年的時間,在監獄中參透了天地之間很多的道理,於是在被幽禁的時間裏發奮創作,通過對宇宙的演算和對八卦的研習,將占蔔這個技能結合許多其他的道理,最後創作出這本書。 關於周文王的故事相信很多人都在各種影視劇...

風地觀卦

風地觀卦

風地觀卦為六十四卦之一,第20卦。幹宮八卦第五位卦。讀音:觀(guān)卦。 風地觀卦為察言觀色、見風使舵;觀者觀看也。其含義是等待時機,觀察事情的發展情形,也代表事情進展緩慢之一。 觀卦卦卦含義 風地觀卦,這個卦是異卦相疊,下卦為坤,上卦為巽。風行地上,喻德教遍施。巽為風在上,坤為地在...

解讀周易天水訟爻辭初六:不永所事,小有言,終吉

解讀周易天水訟爻辭初六:不永所事,小有言,終吉的相關圖 初六: 不永所事,小有言,終吉。象曰: "不永所事",訟不可長也。譯文初六爻辭說: 不能長久地某件事務,雖然有時有小過失但最後會獲得吉祥。《象傳》說: "不能久居其位",說明爭訟不會持久。("永",長久。)【白話】《象辭》說: 《...

易經64卦 周易第一卦詳解

周易第1卦_乾卦(乾為天)_乾上乾下 乾卦原文 乾。元,亨,利,貞。 象曰: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 白話文解釋 乾卦:大吉大利,吉利的貞蔔。 《象辭》說:天道剛健,運行不已。君子觀此卦象,從而以天為法,自強不息。 《斷易天機》解 乾象征天,六陽爻構成乾卦,為《易經》六十四卦之首。...

輕松學《易經》《周易詮釋》大壯卦第三十四

輕松學《易經》《周易詮釋》大壯卦第三十四 輕松學《易經》 《周易詮釋》:大壯卦第三十四 【周易經文】大壯:利貞。彖曰:大壯,大者壯也;剛以動,故壯。大壯,利貞,大者正也。正大而天地之情可見矣。象曰:雷在天上,大壯;君子以非禮弗履。初九:壯於趾,征兇;有孚。象曰:壯於趾,其孚窮也。九二:貞吉。...

謙卦:為什麼是64卦中最好的一卦?流傳2000年的易經絕非沒有道理!

謙卦:為什麼是64卦中最好的一卦?流傳2000年的易經絕非沒有道理!

《周易》在古今中外都受到許多名人的高度贊揚。它對中國乃至世界的科學、哲學等領域產生了深遠的影響。易經的64卦與生命遺傳密碼的64種排列出奇的一致。這樣一部博大精深的著作,其內容是什麼?接下來,我將試著從《易經》中的幾個卦中拋磚引玉。 一、解讀幹卦:成功人士的必經之路。 《周易》中有兩個最著名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