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子》解讀簡史——十一、 周敦頤《太極圖說》,邵康節《皇極經世》
周敦頤和邵康節,在有些人看來是屬於宋明理學中的一員的。如果從為儒學建立形而上學體系的角度來看,這麼說倒也未嘗不可。但是從內容來看,周、邵的關註更多的在於通過對《易經》的解釋來構造他們對於世界的解釋,而他們的解釋,更多是繼承了漢代曾流行過的象數之學,只是幾乎精致到了極點。後世的以易解老者,大多跳不出他們的思想範疇。
太極圖,據傳為陳摶(後被稱為陳摶老祖)所創繪,作為道教內容自宋代得以流傳。周敦頤賦予此圖不同於道教修煉的新意義,作《太極圖說》用以推演宇宙生發。
周敦頤的《太極圖說》中,有:“無極而太極。太極動而生陽,動極而靜,靜而生陰。靜極復動,一動一靜,互為其根。分陰分陽,兩儀立焉。陽變陰合而生水火木金土,五氣順布,四時行焉。五行一陰陽也,陰陽一太極也,太極本無極也。”。在他的講《易》的著作《通書》(本名《易通》)中,有:“故曰:一陰一陽之謂道;繼之者善也;成之者性也。元亨誠之通,利貞誠之復。大哉《易》也,性命之源乎。”。由以上可見,後人解老,將《老子》之道比附為無極、太極、陰陽,甚至有人以《易》作為《老子》思想的源頭,這些,都可以從周敦頤這裏找到發端。
周敦頤主要解釋的是太極,而邵雍,邵康節主要解釋的是八卦。邵雍以先天象數之學來解釋《周易》,他與周敦頤相似,通過賦予在漢代借《緯書》附入道教的象數之學以新意義,來賦予《易經》以新解釋,用來構造其對於宇宙的說明。
在他的《皇極經世》中,有:“天生於動者也,地生於靜者也;一動一靜,而天地之道盡之矣。動之始則陽生焉,動之極則陰生焉。一陰一陽交,而天之用盡之矣。”;“太極一也,不動,生二,二則神也。神生數,數生象,象生器。”;“心為太極,又曰道為太極。”
周敦頤與邵雍對於《易經》的關於宇宙生發論的解釋,深刻的影響到了後人對於《老子》,尤其是對於《老子》之“道”的萬物生成論的解釋。特別是對於《老子》中“道生一”章,由於其論述的內容中所使用的術語與《老子》中的術語基本相同,使得後人能夠毫無困難的以他們思想中的內容來代替《老子》中的內容。但是,在他們的思想中,“道”並不是一個特定的概念,太極可為“道”;陰陽可為“道”;甚至於心亦可為“道”;更有甚者,後人還可以合理的認為無極方為“道”。實際上,“道”在周子、邵子的思想體系中已不是本體之體,而有了成為萬物之理的傾向。邵雍曾說“天下之物,莫不有理焉,莫不有性焉,莫不有命焉。”
理、性、命,卻恰是宋明理學的關註焦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