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麼是春?春從何時開始?
什麼是春?春從何時開始?困擾我們的不在於沒有答案,而是答案太多。
春是溫帶地區的四季之一。“春:蠢也,動而生也。”漢代劉熙《釋名》如是說。
春季的特點是萬物蠢動,萌芽復蘇。按夏歷,春節為春天之始,我們慶祝一元復始,萬象更新——盡管月亮盈虧與季節流轉毫無關系。
按二十四節氣,共有立春、雨水、驚蟄、春分、清明、谷雨屬於春季。立春通常在2月初,正是全國大多數地區最寒冷的時節,沒有一點春意。
於是又有人主張以春分為春天之始。春分約為每年3月21日,此時太陽回到赤道,晝夜平分。這是一個精確的天文學定義,缺點是時間太遲——華南都要進入暮春了。
還有一種基於氣溫的簡便劃分,扣除最冷的冬季三個月,將每年3—5月劃為春季。我們想到,東北的5月還是一派早春氣象。
在我看來,春並非一種純自然現象,它還包含了人類的主觀感知。氣象學家說,連續5天氣溫超過10℃,就是春季的開始。
然而,如果缺乏某些公認的基本物象,那麼氣溫再高,人們也無法感知。沙漠裏是沒有春天的。相反,不經意瞥見的一枝桃花,會讓我們猛然意識到春意。
@iceber
唐人說:“羌笛何須怨楊柳,春風不度玉門關。”塞外無柳,所以春風不及。
清末左宗棠收復新疆,沿途栽柳,春色終於出塞。時人贊曰:“新栽楊柳三千裏,引得春風度玉關。”
從某種程度上說,春是一個民族長期積累起來的自然和文化意象,它由一系列典型物象構成,經過文學藝術的反復歌詠,成為一種集體經驗。春天是關於激情、誘惑、迷失、繁殖和新生的故事。
春風又綠江南岸。
“綠”指的是樹木抽青,一向是春季最重要的指標。經歷了肅殺與休眠的嚴冬之後,白楊發芽,垂柳展葉,青草萌生,萬物恢復生機。
綠是自然活力的象征。李白詩曰:“春風已綠瀛洲草。”李益《臨滹沱見蕃使列名》:“漠南春色到滹沱,碧柳青青塞馬多。”
生機勃勃的綠,乃春天的底色。
春天還是花開時節。
春風春雨,無限溫柔的撫摸觸動了草木的春情。一樹樹,桃紅李白;一叢叢,姚黃魏紫。生命最隱秘的欲望,綻放成無數扣人心弦的艷麗花朵!
古人有“二十四番花信風”之說,指小寒至谷雨共8個節氣,24候(每候5天),對應從梅花到楝花24種春花。群芳薈萃,姹紫嫣紅都開遍。朱熹說:“等閑識得東風面,萬紫千紅總是春。”
四季之中,唯有春天花團錦簇,絢兮爛兮。
春江水暖鴨先知。花草之外,那些比我們更敏感的禽鳥蟲魚,也成為春天的獨特景觀。
陸遊描寫《春日》,說是“桃花輕薄柳花狂,蛺蝶翩翩燕子忙”。蜂迷蝶猜,鶯歌燕舞,早已成為春天的濫俗借代。
此外,冰雪消融,江河淩汛,時令菜蔬,作物播種與生長,都是重要的春季物象。
中國的幅員是這麼遼闊!每年3月底,當嶺南進入暮春,人們穿著輕薄的單衣時,哈爾濱人卻依然錦帽貂裘,行走在松花江厚厚的冰層上。
從北緯23°的廣州,到北緯53°的漠河,30個緯度的巨大差異,把同一時刻的中國分裂成不同的季節。然而,如果我們耐心觀察,會發現季節正在大地上遷移。
春天是一個動詞,是一次對地理植被面貌的重新描繪,也是一場由南海岸向北方大陸的長途奔跑。在越來越高的緯度上,春色次第展開。
文丨蕭春雷
本篇圖文選自“中國的掌紋”系列之《自然骨魄》
未標註圖片源自網絡
長按關註圖書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