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幹地支與陰陽五行——古代歷法與命理學
從文化概念的誕生而言,先有天幹地支,後有太極陰陽五行。天幹地支源自中國古代歷法,而歷法的誕生則是農業生產的需要,是對太陽、月亮等天文運動與氣候規律的總結和運用,以確定什麼時候宜於種植,什麼時候可以收獲,以及什麼時候宜於栽種什麼。《資治通鑒》正是采用了謚號、廟號、年號紀年法為主,輔以幹支紀年法和公元紀年法。
一、天幹地支與歷法
《三命通會·論支幹源流》有:天皇氏一姓十三人,繼盤古氏以治,是曰天靈淡泊,無為而俗自化,始制幹支之名,以定歲之所在。其十幹曰:於逢、旃蒙、柔兆、疆圉、著雍、屠維、上章、重光、玄、昭陽;十二支曰:困敦、赤奮若、攝提格、單閼、執徐、大荒落、敦牂、協洽、涒灘、作噩、閹茂、大淵獻。蔡邕獨斷曰:“幹,幹也。其名有十,亦曰十母,即今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是也;支,枝也。其名十有二,亦曰十二子,即今子醜寅卯辰已午未申酉戍亥是也。故幹支之名在天皇時始制,而地皇氏則定三辰,道分晝夜,以三十日為一月,而幹支始各有所配。人皇氏者,主不虛王,臣不虛貴,政教君臣所自起,飲食男女所自始,始得天地之氣而有子母之分,於是幹支始有所屬焉。至於伏羲仰觀象於天,俯觀法於地,中觀萬物與人,始畫八卦以通神明之德,以類萬物之情,以作甲歷而文字生焉。逮及黃帝授河圖,見日月星辰之象,於是始有星官之書。命大堯探五行之情,占鬥綱所建,於是始作甲子配五行納音之屬。
《黃帝內經·素問·六微旨大論》有:天樞之上,天氣主之;天樞之下,地氣主之。天氣始於甲,地氣始於子,子甲相合名曰歲立,候其時,氣可與期。
《素問·天元紀大論》有:天以六為節,地以五為制,周天氣者,六期為一備,終地紀者,五歲為一周。
《素問·六節藏象論》有:天以六六為節,地以九九制會,天有十日,日六竟而周甲,甲六覆而終歲,三百六十日法也。
甲子紀年:推算天氣的有十幹,以“甲”字為始;推算地氣的有十二支,以“子”字為始。幹支配合的方法是:甲、丙、戊、庚、壬五個陽幹,和子、寅、辰、午、申、戌六個陽支相配:乙、丁、己、辛、癸五個陰幹和醜、卯、巳、未、酉、亥六個陰支相配,這樣幹的十數與支的十二數相配,天幹往復排演六次,地支往復排演五次,便構成了六十輪甲子的一周。因而身懷六甲表示一個新生命正在重新孕育。十年包括七百二十個節氣,叫做“一紀”,或者叫做“一世”。甲子的次第建立後,推算歲氣的方法亦隨之建立,於是候時占氣,都可以通過甲子的推算而為之預期。
中國古人將黃道附近的星象劃分成若幹個區域,因為它們環列在日、月、五星的四方,很像日、月、五星棲宿的場所,所以稱作二十八宿。又將這二十八宿按方位分為東、南、西、北四宮,每宮七宿,分別將各宮所屬七宿連綴想象為一種動物,用來說明太陽、月亮、五星運行所到的位置,因而有“天之四靈,以正四方”。角、亢、氐、房、心、尾、箕,這七個星宿組成一個龍的形象,春分時節在東部的天空,故稱東方青龍七宿;鬥、牛、女、虛、危、室、壁,這七個星宿形成一組龜蛇互纏的形象,春分時節在北部的天空,故稱北方玄武七宿;奎、婁、胃、昴、畢、觜、參,這七星宿形成一個虎的形象,春分時節在西部的天空,故稱西方白虎七宿;井、鬼、柳、星、張、翼、軫,這七個星宿又形成一個鳥的形象,春分時節在南部天空,故稱南方朱雀七宿。
北鬥七星中,天璇星、天樞星與北極星連成一線,而北極星是北方的標誌。北鬥七星中玉衡、開陽、搖光三星排列成弧狀,形如酒鬥之柄,故稱為鬥柄。以北極星為中樞劃分為子、醜、寅、卯等12宮的空間區位,北鬥七星繞之而旋轉,北鬥轉星移時北半球相應地域的自然節律亦在漸變,因此成為上古人們判斷時節變化的依據。若把觀測的時間固定於傍晚,則二月春分時鬥柄指東,五月夏至時鬥柄指南,八月秋分時鬥柄指西,十一月冬至時鬥柄指北。
把一年十二個月和天上的十二宮方位聯系起來,即十二支和十二月相配,稱為建月。按夏歷,將北鬥星的鬥柄指向東方寅的叫正月,稱正月建寅,二月建卯,以下各月依此類推。
夏正以正月,殷正以十二月,周正以十一月(見《《史記·歷書》》)。秦朝漢初以十月為歲首,通過更改歲首以表示自己是順天應人,同時否認前代的統治合法性。自漢武帝頒布《太初歷》,重新回到以夏正為歲首的歷法體系。私以為,根據夏歷,十二支應當以寅為首,只不過因為先秦文化主要傳承自周朝,後世便以子為十二支之首。
古代還有時節紀月法,四時則是基於農業生產對時節的劃分。農歷以正月、二、三月為春季,分別稱作孟春、仲春、季春;以四月、五月、六月為夏季,分別稱作孟夏、仲夏、季夏;秋季、冬季以此類推。
卦氣正月為泰,天氣下降,當為雨水;二月大壯,雷在天上,當為驚蟄,先雨水而後驚蟄,亦宜也,驚蟄者,萬物出乎震,震為雷也;清明者,萬物齊乎巽,巽為風也,巽潔齊而曰清明,清明乃潔齊之義;谷雨三月中,自雨水後土膏脈動,至此又雨,則土脈生物,所以滋五谷之種也;小滿四月中,先儒雲:小雪後陽一日生一分,積三十日,生三十分而成一晝,為冬至,小滿後陰生亦然。至若三月中谷雨,五月中芒種,此二氣獨指谷麥言,谷必原其生之始,谷種於春,得木之氣,殘於秋,金克木也;麥必要其成之終,麥種於秋,得金之氣,成於夏,火克金也;六月節小暑,六月中大暑,六月中暑之極,故謂大,然未至於大則猶為小也;七月中處暑,七月暑之終,寒之始,大火西流,暑氣於是乎處矣,處者,隱也,藏伏之義也;白露八月節,寒露九月節,秋木屬金,金色白,金氣寒白者,露色,寒者,露之氣,先白而氣始寒,固有漸也,九月中霜降露寒,始結為霜也;立冬後曰小雪、大雪,寒氣始於露,中於霜,終於雪,霜之前為露,霜由白而始寒,霜之後為雪,雪由小而至大,皆有漸也;至小寒大寒,《幽風》雲:“一之日徉發,二之日栗烈”,徉發風寒,故十一月之余為小寒,栗烈氣寒,故十二月之終為大寒也。
幹支紀日和幹支紀年法類似,以60天為一循環。天幹十日為一個循環,又稱一旬,每個月分為上旬、中旬、下旬,所以每月有三旬,正好三十天。旬也稱六甲旬,即每一旬的第一天都是甲X開頭。
月相紀日法:七天是月亮盈虧的周期。中國古代用“朔、朏、望、既望、晦”等表示月相的特稱來紀日。每月第一天叫朔,每月初三叫朏,月中叫望(小月十五日,大月十六日),望後這一天叫既望,每月最後一天叫晦。蘇美爾人把一個月分為四周,七天定為一周期,並分別用太陽神(星期日)、月亮神(星期一)、火星神(星期二)、水星神(星期三)、木星神(星期四)、金星神(星期五)、土星神(星期六)七位星神為這七天命名。
天色紀時法:古人最初是根據天色的變化將一晝夜劃分為十二個時辰,它們的名稱是:夜半、雞鳴、平旦、日出、食時、隅中、日中、日昳、晡時、日入、黃昏、人定。
地支紀時法:以十二地支來表示一晝夜十二時辰的變化。
《詩經·齊風·雞鳴》曰:“雞既鳴矣,朝既盈矣;東方明矣,朝既昌矣。”古人雞鳴即起準備上班。封建帝皇一般卯時上朝,辰時退朝,亥時休息,寅時就要起床做準備了。
二、天幹地支與陰陽五行
老子曰:道生無,無生有,有生萬物。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無名,天地之始,有名,萬物之母。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易曰:易有太極是生兩儀,兩儀生四象,四象生八卦,八卦定吉兇。易疏雲:太極謂天地未分之前,元氣混而為一。蒙泉子曰:太初者理之始也,太虛者氣之始也,太素者象之始也,太乙者數之始也,太極者兼理氣象數之始也。
道指的是事物發展的規律和驅動力,從道到萬物指的是世界萬物的發展過程。道生無,這個時候事物還沒有誕生,處於準備階段;無生有,事物發展初期;有生萬物,事物發展完成。無極生太極,無極就是無,太極就是有。太極生兩儀,太極也就是一,陰陽兩儀是二。陰陽合和而萬物生,陰陽交融為三。
夫天地未立,道本天地,天地既立,則太極之理散在萬事。由是而五行生焉,五行一、陰陽五,殊二實無余分也。陰陽一太極,精粗本末無彼此也,五行質具於地而氣行於天,以質而語其生之序,則水、火、木、金、土。
天高寥廓,六氣回旋以成四時;地厚幽深,五行化生以成萬物。夫五行之生,各一其性,四時之行,亦有其序。春以生之,夏以長之,秋以肅之,冬以藏之,春而夏,夏而秋,秋而冬,冬而復春,而相循無窮。
陽本來指山南水北,向日;因本來指山北水南,背日。陰陽泛指各種對立統一的關系。陰陽兩儀是事物發展的規律,並發展為天地人三才。根據陰陽組合關系的不同,又可以分為陽中之陽(太陽)、陽中之陰(少陰)、陰中之陽(少陽)、陰中之陰(太陰)四象。由陽化陰是逐漸增加陰,由陰化陽是逐漸增加陽,所以是少陰、少陽。
在四象的基礎上,再疊加一層陰陽,就變成了八卦。九宮,是古代中國天文學家將天宮以井字劃分幹宮、坎宮、艮宮、震宮、中宮、巽宮、離宮、坤宮、兌宮九個等份,在晚間從地上觀天的七曜與星宿移動,可知方向及季節等資訊。去掉中宮,則九宮其他八宮可以和八卦相配,幹(☰)、坎(☵)、艮(☶)、震(☳)、巽(☴)、離(☲)、坤(☷)、兌(☱)。十方是一個佛教用語,原指十大方向,即上天、下地、東、西、南、北、生門、死位、過去、未來,也可指東、西、南、北、東南、西南、東北、西北、上、下十個方位。幹為天,坤為地,震為雷,巽為風,坎為水,離為火,艮為山,兌為澤。
五行相生相克,其理昭然。十幹十二支、五運六氣、歲月日時皆自此立,更相為用,在天則為氣:寒、暑、燥、濕、風;在地則成形:金、木、水、火、土。形氣相感而化生萬物,此造化生成之大紀也。原其妙用,可謂無窮矣。
人的面相也分為青黃赤白黑五種,青則甲乙,黃則戊巳,赤則丙丁,白則庚辛,黑則壬癸。
木主於東;應春。木之為言觸也,陽氣觸動,冒地而生也。水流趨東以生木也;木上發而覆下,乃自然之質也。
火主於南,應夏。火之為言化也,毀也,陽在上,陰在下;毀然盛而變化萬物也。鉆木取火,木所生也。然火無正體,體本木焉。出以應物,盡而復入,乃自然之氣也。
金主於西,應秋。金之為言禁也,陰氣始禁止萬物而收斂,披沙揀金,土所生也。生於土而別於土,乃自然之形也。
水主於北,應冬。水之為言潤也。陰氣濡潤,任養萬物也。水西而東,金所生也。水流曲折,順下而達,乃自然之性也。
土主於中央,兼位西南,應於長夏。土之為言吐也,含吐萬物,將生者出,將死者歸,為萬物家。故長於夏末,火所生也。土或勝水,水乃反土,自然之義也。
水,北方子之位也,子者,陽之初一,陽數也,故水曰一;火,南方午之位也,午者,陰之初二,陰數也,故火曰二;木居東方,東,陽也,三者,奇之數,亦陽也,故木曰三;金居西方,西,陰也,四者,偶之數,亦陰也,故金曰四;土應西南長夏,五者,奇之數,亦陽也,故土曰五。蓋水有所屬,火有所藏,木有所發,金有所別,莫不皆因土而後成也。故金木水火皆待土而後成。兼其土數,五以成之,則水六,火七,木八,金九;土常以五之生數不可至十者,土不待十以成,是生成之數皆五以合之。
土生金,金生水,水生木,木生火,火生土。五行相克,子皆能為母,復讎也。木克土,土之子金反克木;金克木,木之子火反克金;火克金,金之子水反克火;水克火,火之子土反克水;土克水,水之子木反克土。互能相生,乃其始也;互能相克,乃其終也。強可攻弱,土得木而達;實可勝虛,水得土而絕;陰可消陽,火得水而滅;烈可敵剛,金得火而缺;堅可制柔,木得金而伐。故五者流行而更轉,順則相生,逆則相克,如是則各各為用,以成其道而已。
《禮記·大傳》:“改正朔,易服色。” 孔穎達疏:“改正朔者,正,謂年始;朔,謂月初,言王者得政示從我始,改故用新,隨寅醜子所損也。周子、 殷醜, 夏寅,是改正也;周半夜、 殷雞鳴、 夏平旦,是易朔也。
古代通過宣傳君權神授,君王為天神的兒子,秉承天意治理天下,增強統治穩定性。朝代更替是因為五行相克。五天為東方木德青帝靈威仰、南方火德赤帝赤熛弩、中央土德黃帝含樞紐、西方金德白帝白招拒、北方水德玄帝汁光紀。夏朝為木德崇青色,建月寅木;金克木,商朝為金德崇白色,建月醜土;火克金,周為火德崇紅色,建月子水。秦為水德崇黑,建月亥水。漢為土德,建月寅木。
五行是對陰陽兩儀變化規律的進一步發展,五行相生相克相合相衝。五行相生乃是天性,五行相克乃是否定之否定規律。夫合者,乃和諧之義,如陽見陽,二陽相競則為克,陰見陰,二陰不足則為克,唯陰見陽,陽見陰為合。子寅辰午申戌六者為陽,醜卯巳未酉亥六者為陰,是以一陰一陽和(加起來為三的整數倍)而謂之合。將生克合衝關系應用於天幹得到五合,應用於地支得到六合。命理學的基礎就是將時間、空間、一切事物都分為陰陽五行,通過五行生克合衝的關系推斷一生禍福吉兇,時間地方合不合適,做的事情合不合適。
《三命通會》有:十幹五陽五陰,陽者為剛,陰者為柔,其生死之分如母生子,子成而母老死,理之自然。賦曰:陽生陰死,陽死陰生,循環逆順,變化見矣。地支之用,不比天幹,動靜不同,圓方迥異。然五行所屬則一,而所處之地不一。
五行長生之理與萬物亦同。且如日之初出時,光明可觀,至午離宮,光明愈甚,月之初出,巧若蛾眉,至望光明圓潔;若人之生,自少至壯,自老至死,常理也。人之初生也,嬰孩啼笑而已,至壯賢愚方辨,萬物皆一同。
甲木生亥,亥令屬水,甲木居焉,木旺於春,至寅臨官歸祿,甲木得垣,至午則死;丙火生寅,寅令屬木,丙火居焉,火旺於夏,至已臨官歸祿,丙火得垣,至酉則死;庚金生巳,巳申戊土,庚金居焉,金旺於秋,至申臨官歸祿,庚金得垣,至子則死;壬水生申,申令屬金,壬水居焉,水旺於冬,至亥臨官歸祿,壬水得垣,至卯則死;戊土生於寅,寅中有火,戊土生焉,三陽之時,土膏以動,萬物發生,是戊生於寅也。土旺於四季,火土有如母子相生,所以戊隨丙臨官歸祿巳。
天幹相生的原理是陰陽相生、五行相生,因而有:甲木生丁火,乙木生丙火,丙火生已土,丁火生戊土,戊土生辛金,已土生庚金,庚金生癸水,辛金生壬水,壬水生乙木,癸水生甲木。
天幹相克依據的是同性相克和五行相克的原理,也就是陽克陽,陰克陰,五行相克。隔三相克,甲克戊,乙克己,丙克庚,丁克辛,戊克壬,己克癸,庚克甲,辛克乙,壬克丙,癸克丁。
天幹相衝依據的是陰陽相同和方位相反的原理。甲庚相衝、乙辛相衝、壬丙相衝、癸丁相衝。戊己土居中央,故無衝。
月時之法,取天幹合數,陰陽之配也。既取合數,自生化數,月則取生,時則取克。天幹五合是陰陽之合。五合原理:以甲子、丙子、戊子、庚子、壬子五個陽幹開頭,60幹支往後推5位,地支為巳的天幹為已,得甲己合,地支為巳的前3個幹支為虎遁三位,地支辰為龍,取天幹戊五行為土,遇龍即化,所以甲己合化土。類似有乙庚合化金、丙辛合化水、丁壬合化木、戊癸合化火。
十幹分配天文,十二地支分配地理。甲木為雷,乙木為風,丙火為日,丁火為星,戊土為霞,己土為雲,庚金為月,辛金為霜,壬水為秋露,癸水為春霖。子為墨池,午為烽堠,卯為瓊林,酉為寺鐘,寅為廣谷,申為名都,巳為大驛,亥為懸河,辰為草澤,戌為燒原,醜為柳岸,未為花園。天幹動而無相,地支靜而有相。故子屬鼠,醜屬牛,寅屬虎,卯屬兔,辰屬龍,巳屬蛇,午屬馬,未屬羊,申屬猴,酉屬雞,戍屬犬,亥屬豬。
地支三合指的是三個地支之間的相互作用。申、子、辰合化水局,亥、卯、未合化木局,寅、午、戌合化火局,巳、酉、醜合化金局。
六合相合相衝表示十二地支兩兩之間的關系。在十二地支中,子一陽與醜二陰合,寅三陽與亥十二陰合,卯與戌合,辰與酉合,巳與申合,午與未合。
合有合祿(財)、合馬(官)、合貴(逢兇化吉、官祿易進、得到他人幫助)之說。是從無而立有,謂見不見之形也。從無立有,喻如甲生人以寅為祿,不見寅而見亥,謂之合祿;寅生人以申為馬,不見申而見巳,謂之合馬;甲戌庚人以醜未為貴,不見醜未而見子午,謂之合貴。經雲:明合不如暗合,拱實不拱虛。此之謂也。
相衝關系是:子與午相衝,醜與未相衝,寅與申相衝,卯與酉相衝,辰與戌相衝,巳與亥相衝。
蓋四時之序,節滿即謝,五行之性,功成必復,故陽極而降,陰極而升,日中則昃,月盈則虧。此天之常道也。人生天地,勢積必損,財聚必散,年少反衰,樂極反悲。此人之常情也。故一盛一衰,或得或失,榮枯進退,難逃此理,經雲:人雖靈於萬物,命莫逃乎五行。斯言盡矣。
五行寄生十二宮:長生、沐浴、冠帶、臨官、帝旺、衰、病、死、墓、絕、胎、養,循環無端,周而復始,造物大體與人相似,循環十二宮亦若人世輪回也。《三命提要》雲:“五行寄生十二宮,一曰受氣,又曰絕,曰脆,以萬物在地中未有其象,如母腹空,未有物也;二曰受胎,天地氣交,氤氳造物,其物在地中萌芽,始有其氣,如人受父母之氣也;三曰成形,萬物在地中成形,如人在母腹成形也;四曰長生,萬物發生向榮,如人始生而向長也;五曰沐浴,又曰敗,以萬物始生,形體柔脆,易為所損,如人生後三日以沐浴之,幾至困絕也;六曰冠帶,萬物漸榮秀,如人具衣冠也;七曰臨官,萬物既秀實,如人之臨官也;八曰帝旺,萬物成熟,如人之興旺也;九曰衰,萬物形衰,如人之氣衰也;十曰病,萬物病,如人之病也;十一曰死,萬物死,如人之死也;十二曰墓,又曰庫,以萬物成功而藏之庫,如人之終而歸墓也。歸墓則又受氣,胞胎而生。”
探命之說先以三元、四柱、五行、生死、格局致合以定根基,然後考究運氣,協而從之以定平生之吉兇也。凡行運,在幹兼用地支之神,在支則棄天幹之物。蓋大運重地支,故有行東方、南方、西方、北方之辨損。
夫大運司十年之休咎,小運掌一歲之災祥,是小運者補大運之不足而立名也。大運雖吉,其小運不通,未可便言吉利;大運雖兇,其小運卻吉,未可便作兇推。
凡行運,長生主有創建作新之事;到臨官、帝旺,主興盛快樂,發福進財,生子骨肉之慶;到衰病之鄉,多退敗、破財、疾病等事;到死絕鄉,主骨肉死喪,自身衰禍鈍悶,百事蹇塞;到敗運,主落魄懶惰,酒色昏迷;到胎庫成形、冠帶之鄉,百事得中,安康平易。凡行運至夾貴、華蓋、貴人,六合上,及乘生旺氣者,皆主善慶,仍須察當生根基,十分則應五分,生時則應十分,福與災同;凡行運至臨官、帝旺上,太歲持之,官員主薦事改秩之喜中。
生辰八字,簡稱八字,是指一個人出生時的幹支歷日期;年月日時共四柱幹支,每柱兩字,合共八個字。《定真論》曰:傷年不利父,傷月不利兄弟,亦主初年艱辛,傷日不利己身,名折腰煞,傷時不利子孫,亦無結果。經運:歲傷日幹,有禍必輕;日犯歲君,災殃必重。八字中日幹是四柱的中心所在,決定了一個人的吉兇禍福。日幹較強的人剛強獨立,更容易靠著自身的個人能力取得成就;日幹較弱的人性格柔和,需要依靠日幹較強的人來取得成就。
甲木日幹人堅決,自律嚴峻好典範。老板才氣人稱羨,構造能力也很強。為人辦事很正直,多人信賴都誇獎。
乙木日幹情脆弱,表面內心不同樣。表面軟弱又謹嚴,內心頑固不改張。為人拘泥又保守,常把別人細端量。
丙火日幹美敦厚,文明有禮親熱腸。活潑豁達樂觀派,人多之處善演講。易被誤解好闡揚,短缺毅力不久長。
丁火日幹有禮貌,音容笑貌文明樣。外柔粉飾上進心,遇事周密細思量。若遇轉折心不快,一生相當長勝將。
戊土日幹誠厚重,善交同事不久長。本領靈活用心計,與人好處彼全忘。人逢戊土喜裝扮,遇事常常無主意。
己土日幹民氣細,循規蹈矩小襟懷。為人厚道能吃苦,表面柔順貪心強。常常猜疑多憂愁,同胞家人掛心上。
庚金日幹屬純陽,為己享用願奔忙。滿腹文章談鋒好,善於辦事美譽揚。勇敢好鬥鳴不服,堅強不屈粗暴郎。
辛金日幹人聰明,性溫質清人堅決。頭腦頑固持己見,為人辦事不張狂。善於動腦想辦法,排除困難事順暢。
壬水日幹人聰明,心口不一反無常。善於開刀凝集力,襟懷很大依賴強。性暴散亂無所謂,常惹是非把財傷。
癸水日幹人勤奮,正直廉潔楷模樣。生命強旺能吃苦,能屈能伸不爭強。逆境之處拓新路,委曲求全人誇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