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們所說做“公歷”和“農歷”是什麼意思,有什麼由來
一,公歷:現在國際通用的歷法。是陽歷的一種。一年365天,分為十二個月,一、三、五、七、八、十、十二月為大月,每月31天,四、六、九、十一為小月,每月30天,二月是28天。但因地球繞太陽一周實際為365.24219天(太陽年),所以每400年中有97個閏年,閏年在二月末加1天,全年是366天。
閏年的計算法是:公元年數用4除得盡的是閏年(如1960年),用100除得盡的是平年(如1900年),用100除得盡用400也除得盡的又是閏年(如2000年)。
公歷紀元:是從傳說的耶穌生年算起。也叫格裏歷,因為格裏歷精確度很高,所以被世界多數國家采用,通稱公歷。
1949年9月27日,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第一屆全體會議決定,中華人民共和國采用公元紀年法,即公歷。
二,農歷:我國的一種歷法,是陰陽歷的一種,一般都叫陰歷。平年十二個月,大月30天,小月29天,全年354天或355天(一年中哪一月大,哪一月小,年年不同)。由於平均每年的天數比太陽年約差11天,所以在19年裏設置7個閏月,有閏月的年份全年383天或384天。又根據太陽的位置,把一個太陽年分成二十四個節氣,便於農事。紀年用天幹地支搭配,六十年周而復始。
這種歷法相傳於夏代,所以又稱為夏歷。也叫舊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