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執行的是公歷、農歷、陰歷三種歷法,請問有什麼不同
我國現在使用的歷法有陽歷、陰歷和農歷,三者之間有什麼區別呢 下面作以簡單的回答,希望各位網友喜歡!
一、什麼是歷法歷法,簡單的說就是根據天象變化的自然規律,計量較長的時間間隔,判斷氣候的變化,預示季節來臨的法則。
歷法是關於時間的計算方法的科學,是人類在生產與生活中逐漸形成的,它直接與天體運行的周期有關。例如:2020年5月18日,這個時間就是通過三個天體——太陽、地球、月亮的運轉周期的比例計算出來的。
準確的計算時間是十分復雜的,因為太陽、地球、月亮這三個天體運轉的周期比例都不是整數,通常說的一年12個月或365天,只是一個概數。實際上一個回歸年為365、2422天,一個朔望月為29、5306天,它們即不是月的整數倍,也不是日的整數倍。所以,歷法有大月和小月之分,歷年有平年和閏年之別。
人們為了使用和計算方便,使年、月、日的周期能夠互相配合,並且都能以整數進位,便人為的規定歷法中的年和月都是整數日,通過大月和小月、平年和閏年的適當搭配和安排,使其平均歷月等於朔望月,或平均歷年等於回規年,這是歷法的主要內容。
因比,歷法是計算太陽、地球、月亮運轉周期比例的學問,是以三個天體的運轉比例為研究對象的。用不同的方法來計算這種比例關系,就是不同的歷法。
二、什麼是陽歷陽歷的全稱為太陽歷,是當今世界上大多數國家、地區和民族通用的歷法,所以又叫“公歷”。陽歷是基於地球繞太陽運行所出現實規律制定的。它把地球繞一圈所用的時間定為一個回規年。回規年是太陽歷的基本周期,這個周期起始定為365日,後來經過精密的計算,確定為365日5小時48分46秒,約合365、2422天。
太陽歷有大月小月之分,每年十二個月的天數不規則,大月31天,小月30天,平年2月為日28天,閏年2月為29天。除二月有平年和閏年之分外,每年各月的天數都有一定的數日。7月以前,單月為 31天,雙月為30天;八月以後,雙月是31天,單月是30天。
人們為了便於記憶,編了一首歌訣:一三五七八十臘,每逢此月全是大;四六九冬三十天,唯有二月二十八。每逢四年閏一日,一定準在二月加。(冬即十一月,臘即十二月)
三、什麼是陰歷陰歷全稱為太陰歷。據史料記載,我國早在4200多年前就有陰歷的叫法,它是根據月亮的變化周期來制定的。我國的先民們把月亮圓缺的一個周期稱為“朔望月”,把完全見不到月亮的一天稱為“朔日”,朔日定在陰歷每個月的初一;把月亮最圓的一天稱為“望日”,望日定在陰歷的每月十五或十六。從朔到望是朔望月底前半月,從望到朔是朔望月的後半月;從朔到望再到朔,為陰歷的一個月,12個朔望月的平均長度是29天12小時44分2、8秒,約合29、5306天。
陰歷一年十二個月,單月是大月,為30天;雙月是小月,為29天;全年共354天,12個朔望月,總計354、367天,兩者一年相差0、367天。如果不調整, 40年後,朔望日期就會發生顛倒。所以,陰歷需要安排”閏年”。其方法是每30年,給規定的11年中的每年最後一個月加一天。經過這樣的調整以後,每30年和月亮繞地球的步調只差16分零8秒。
由於月亮繞地球運轉和地球繞太陽運轉的速度不均勻,為了保持朔日必在陰歷每月初一,所以也要進行調整。因此,有時會出現一連兩個陰歷大月或一連兩個陰歷小月的情況。
民間通常把“農歷”稱為“陰歷”,這樣稱呼是不對的。農歷不是一種純粹的陰歷,而是“陰陽合歷”。陰歷作為一種歷法,由於它和農業生產及人們的日常生活不協調,所以,當今世界上除了幾個伊斯蘭教國家,因宗教原因仍然使用陰歷外,其他國家已經廢棄不用了。
四、什麼是農歷把陽歷和陰歷二者配合起來的歷法稱為“陰陽合歷”,也是我們通常所稱的“農歷”。陰陽合歷在我國夏代已經制定,所以歷史上長期稱為“夏歷”。這種歷法安排有二十四個節氣,以指導農事活動,且主要在廣大農村使用,因此稱為“農歷”。它以嚴格的朔望周期來定月,又用設置閏月的辦法,使年的平均長度與回歸年相近,兼有陰歷和陽歷的性質,所以說它是一種陰陽歷並用的歷法。
農歷把日、月合朔的日期作為月首(即初一),也把朔望月的時間作為歷月的平均時間,在這一點上和純粹的陰歷相同。但農歷多運用了設置閏月的辦法和二十四節氣的辦法,使歷年的平均長度與回歸年相近,這樣它又具有陽歷的成份,所以它比純粹的陰歷好。
農歷的歷年長度以地球繞太陽的周期(回歸年)為準,但一個回歸年是365、2422天,這個數目比12個月的朔望月日數多,比13個朔望月的日數少。如果農歷固定每年都是十二個月,則一年只有354天左右,同回歸年相差11天左右。這樣每隔三年,就要多出33天,即多出一個多月。為了把多余的日數消除,每隔三年就要加一個月,這就是農歷的閏月。農歷的平年為354天或355天,閏年為383天或384天。這樣兩者就差不多了,所以,農歷的月份、季節可以在長期內保持大體上一致,不會發生寒暑顛倒的現象。
在推算農歷時,“冬至”是處於首要地位的,確定了冬至,也就確定了農歷的年長。“春分”也非常重要,十二中氣是農歷月終的標誌,也是農歷設置閏月的重要依據。二十四節氣中的四立,即立春、立夏、立秋、立冬,是我國傳統四季的正式起點;而農歷的節氣,是以黃經度數計算的“真節氣”,其精度很高。
農歷,是我國古代偉大的創造之一。它的特點是:任何一日都含有月相的意義,利用農歷日期可以推算潮汐,也是幾千年來我國勞動人民習慣使用的歷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