弱冠之年是多少歲_期頤之年是多少歲
弱冠之年是多少歲?這個問題很難回答,因為每個人的成長環境不同,年齡也不一樣。有的人出生在富貴人家,從小錦衣玉食,衣食無憂,所以不用擔心吃穿問題題,也不用擔心生活壓力。但是也有一些人出生在貧困家庭,父母為了養家糊口,不得不外出打工,孩子只能留在家裏,這樣一來,孩子的童年年就沒有玩伴,缺少陪伴的孩子,性格會變得孤僻,甚至有些孩子會產生自卑心理。
一:弱冠之年是多少歲
及笄之年指女子十五歲,弱冠之年指男子二十歲。
二:弱冠之年是多少歲?及笄怎麼讀
人這一輩子,每一個階段都是十分重要的,也十分有紀念意義的,所以古人就根據每個年齡段表現出來的特征,從而賦予了不同的稱謂。這些稱謂更形象、詩意的表現了人們在那個年齡段的特點。
嬰兒
人初生叫嬰兒或嬰孩。
繈褓
不滿周歲稱繈褓。
孩提
2至3歲稱孩提。
髫年
女孩7歲稱髫年。
齠年
男孩8歲稱齠年。
晉陶淵明桃花源記:“黃發垂髫,並怡然自樂。”
女孩7歲稱“髫年”,男孩8歲又稱“齠年”。說明:根據生理狀況,男孩八歲、女孩七歲換牙,脫去乳齒,長出恒牙,這時叫“齔”,“齠年”或“髫年”。
黃口
10歲以下稱黃口。
黃口,典故名,典出《淮南子》卷十三《氾論訓》。本指雛鳥的嘴,借指兒童。十歲以下兒童皆泛稱為“黃口”。
金釵之年
女孩12歲稱金釵之年。
豆蔻年華
女孩13歲稱豆蔻年華。
舞勺之年
13歲至15歲稱舞勺之年。
舞勺之年指的是男孩子13——15歲期間.
勺,一種樂舞。
舞象之年
15歲至20歲稱舞象之年。
“舞象”是成童的代名詞。《禮記·內則》:“成童,舞象,學射禦。”
豆蔻年華
指少女十三四歲,代指少女的青春年華。
出自杜牧的詩:“娉娉裊裊十三余,豆蔻梢頭二月初。”
及笄之年
指女子滿了15歲。形容古代女子已到了結婚的年齡。笄:束發用的簪子。古代女子滿15歲結發,用笄貫之,因稱女子滿15歲為及笄。也指已到了結婚的年齡,如“年已及笄”。
破瓜之年
16歲稱碧玉年華也稱作破瓜之年或者破瓜年華
瓜字可以分割成兩個八字,所以舊詩文稱女子十六歲時為“破瓜之年”。
陸遊《無題》詩:“碧玉當年未破瓜,學成歌舞入侯家。”
花信年華
24歲稱花信年華。花信,開花時期。花信年華指女子的年齡到了二十四歲。也泛指女子正處在年輕貌美之時。
出處:宋·範成大《元夕後連陰》:誰能腰鼓催花信,快打揚州百面雷。
弱冠之年
男子20歲稱弱冠之年。
古代男子,年至二十,便要在宗廟中行加冠的禮數,也就是現在的成人禮。冠禮由父親主持,並由指定的貴賓為行冠禮的青年加冠三次,分別代表擁有治人、為國效力、參加祭祀的權力。加冠後,由貴賓向冠者宣讀祝辭,並賜上一個與俊士德行相當的“美”字,希望他成為受人尊敬的貴族。
而立之年
30歲稱而立之年。
一個人到了三十歲應該是人格自立、學識自立、事業自立的年齡。現在成為了一個人三十歲的代稱,用於男性。
《論語·為政》:“吾十有五而誌於學,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
不惑之年
40歲稱不惑之年。通常是指中年人的年紀,現在多形容男子40歲。意思是,人到中年,經歷了很多事,也想通了很多事,不會像青年那樣困惑了。
知命之年
50歲稱知命之年。知道自己命運的年齡。指50歲。
出處 《論語·為政》:“五十而知天命。”
花甲或耳順之年
60歲稱花甲或耳順之年。花甲:舊時用天幹和地支相互配合作為紀年,六十年為一花甲,亦稱一個甲子。花:形容幹支名號錯綜參差。指六十歲。
耳順,亦稱作耳順之年,耳順的意思聽得進不同的意見或是清楚理解聽到的話。今用耳順或耳順之年指人到了六十歲的年齡。
古稀之年
70歲稱古稀之年。古稀之年,指人到70歲的時候。
出 處:唐·杜甫《草堂詩箋》十二《曲江二首》詩:“酒債尋常行處有,人生七十古來稀。”
杖朝之年
80歲稱杖朝之年,意思是年過八十就可以允許撐著拐杖入朝。
出自《禮記·工制》:“五十杖於家,六十杖於鄉,七十杖於國,八十杖於朝。”
耄耋之年
出自曹操《對酒歌》:“耄耋皆得以壽終,恩澤廣及草木昆蟲。”
期頤
百歲之人。
《禮記曲禮》:“百年曰期頤。”意思是人生以百年為期,所以稱百歲為“期頤之年。”
這是古代對於每個年齡段的主要特征和表象,給予的不同稱謂,用來更好的彰顯這個年齡段人物的心思情懷。
現在的你們,都在什麼年華呢?
三:期頤之年是多少歲
1:不滿周年繈褓,兩三歲孩提,男孩七歲髫年,男孩八歲齠年,幼泛稱總角。
2:十歲以下黃口,十三歲至十五歲舞勺之年,十五歲至二十歲舞象之年,至二十歲桃李年華,至出嫁摽梅之年。
3:二十歲弱冠,三十歲而立之年,四十歲不惑之年,強任之年,五十歲年逾半百,知非之年,知命之年,艾服之年,大衍之年。
4:六十歲花甲,平頭甲子,耳順之年,杖鄉之年,七十歲古稀,杖國之年,致事之年,致政之年
八十歲杖朝之年,八十歲至九十歲耄耋之年,九十歲魚合背之年,一百歲期頤之年。
四:及冠之年是多少歲?
及冠和弱冠是男子滿20歲。及冠:指男子年滿二十歲,到了成年(冠:古代男子二十歲舉行冠禮,戴上成年人的戴的帽子。)弱冠:古人二十歲行冠禮,以示成年,但體猶未壯,還比較年少,故稱“弱”。
五:豆蔻年華是指多少歲
豆蔻年華、及笄之年,都是古代人對女子年齡的特殊叫法或者代稱。
豆蔻年華:指少女十三歲,代指少女的青春年華。“豆蔻”也被稱為“含胎花”,豆蔻花人們習慣稱十三四歲是女孩子的豆蔻年華,這個典故出自唐代詩人杜牧的一首著名的七言絕句《贈別》:“娉娉裊裊十三余,豆蔻梢頭二月初。春風十裏揚州路,卷上珠簾總不如。”
及笄之年:笄,讀作jī,束發用的簪子。古代女子滿15歲結發,行笄禮,用笄貫之。因稱女子滿15歲為”及笄”,也指已到了結婚的年齡,如“年已及笄”。語出《禮記·內則》:“女子……十有五年而笄”。“笄”,謂結發而用笄貫之,表示已到出嫁的年歲。
豆蔻年華一般用來指13~14歲的女孩。這個“豆蔻”代表年齡的出處就是唐代著名詩人杜牧的《贈別·其一》。
當時杜牧在揚州與一位少女相遇,這位少女天真爛漫,貌美如花,杜牧對她心生愛戀,所以為她寫了“娉娉裊裊十三余,豆蔻梢頭二月初;春風十裏揚州路,卷上珠簾總不如。”因為古代的文人墨客們都喜歡引經據典,所以當他們看到大詩人杜牧用豆蔻來指代少女時,就自然而然的引用了。
而從生物學上來看,豆蔻是一種多年生常綠草本植物,它高約丈許,外形像芭蕉,葉大,披針形,花淡黃色。豆蔻花開時香氣四溢,嬌艷無比,這就好像年輕的女子剛剛邁入成熟期時的青春熱情一般。
因為古代的女子十五歲就要嫁人,所以十三四歲正是女子將熟未熟之際,而這讓人遐想連翩,心動不已的少女的容顏,就跟剛開花的豆蔻一樣“初如芙蓉花,微紅”,依舊自然把豆蔻跟十三四歲的美少女聯系起來了。
而“及笄”其實是跟古代的一種禮儀有關。中國古代有五種禮儀,分別為:吉禮、嘉禮、賓禮、軍禮、兇禮。笄禮屬於中國古代的嘉禮之一,其實就是中國古代的女子成年禮。
大家都知道,在中國古代,男子二十歲被視為成年,女子就是十五歲被視為成年。女子長到十五歲後,如果已經許嫁了人家,就要在女性長輩的主持下,由家裏的婦女或婢女幫她改變幼年時代的發型,將頭發綰成發髻形狀,並插上成年後才可以佩戴的發簪,這樣就意味著這名女子已經結束少女時代,可以嫁人了。
因為古代女子的裝束是被嚴格規定的,要讓人能夠一眼分辨出未婚、適婚、已婚,而經歷了笄禮之後,女子就會被認為是適婚年齡,也就是成年了。所謂的“及笄”也就是達到實行或者已經實行笄禮的年齡,所以,十五歲就順理成章的被叫做及笄之年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