陰陽宅風水-相地術
相地術,多稱為堪輿或風水術,又稱地理風水術。是在選擇陰、陽宅,或相住宅或墓地時,觀察地理環境,以覓龍、察砂、觀水、點穴、取向,來辯析一個地方氣、風、水的流通情況,再配合陰陽五行、九星、八卦、二十四山向方位、二十八星宿,以及青龍、白虎、朱雀、玄武四神等等來決斷吉兇,選擇吉地的方術。
堪輿,最初是天神名,其數為十二個,與地面的十二區域相對應,表示天與地的對應。後來大概因為占家中有一派專以這十二神斷吉兇,故稱這類占家為堪輿家。又因該類占蔔主要是通過觀察天象判斷地域的吉兇,故許慎在註《淮南子·天文訓》時,將“堪輿”二字的意義作了引伸:“堪,天道也;輿,地道也”。清人朱駿聲在《說文通訓》中又進一步發揮:“蓋堪為高處,輿為下處,天高地下之道也”。這種引伸恰如其分地表達了堪輿術追求天、地、人協調的理想,亦成為後人對“堪輿”二字的理解。
一、風水的起源與理論
風水,起源於陰陽五行之說,而“風水”二字,始見於晉代郭璞所著的《葬書》。《葬書》是郭璞探討死人墓地風水的書。在古代中國,自仰韶時期起就已有了明確的陰、陽宅之區分,以後選擇墓地以求祖先庇護的觀念不斷發展,至晉代郭璞集其理論之大成,著以《葬書》,專門探討墓地的風水問題。雖然如此,這一理論也極大的影響了陽宅的風水觀念,至此以後,幾乎所有的風水理論都由此標榜而來。《葬書》雲:“葬者,乘生氣也。經曰:氣乘風則散,界水則止,古人聚之使不散,行之使有止,故謂之風水”。這裏所說的風水,指的是陰宅的葬法原理。《葬書》的理論主要有以下幾點:
1、乘氣說:這是選擇葬地的大綱。關於“氣”的理論非常復雜,大致說來就是陰陽協調、五行得當,氣運暢達,流通方便,是中國人思維方式所求的最高境界。
2、藏風得水說:這是乘氣的主要保障,能夠避風而近水便有氣場暢達之感。所以風水理論以藏風得水為堪輿的主要標準之一。
3、形勢說:欲藏風得水,首先必須選擇好“形勢”,所謂“千尺為勢,百尺為形,熱來行止,是為全氣”,指的正是這種形勢對於風水的作用。
4、四靈說:四祥神獸為青龍、白虎、朱雀、玄武。無論是陰宅或是陽宅,在對地形地貌的審視上都以此為標準,依照既定方位而求之,以求得到庇護。
5、方位:以土圭法測其方位,確定具體的建築地點和建築布局。
要繼續追溯風水的端倪,則當著眼於商周的蔔宅、相宅活動和研究神話傳說及原始人類的穴居與聚落遺址。
風水又被稱作“青烏術”和“青鳥術”。《軒轅本紀》:“黃帝始劃野分冊,有青烏子善相地理,帝問之以經制”。可見風水最初是與地理有關的一種學問。而“青鳥”則源出於以幫陽為主神的崇拜和敬奉,青鳥氏是當時計時天文歷法的官。因而,青烏、青鳥合稱,恰反映出風水的兩大特征;“仰觀天文,俯察地理”,這就說明中國古代建築活動,始終與天文,地理息息相關,風水正是關於建築的時間、地域空間、周邊環境的學問。
蔔宅活動始於殷商,甲骨蔔辭是有關風水起源的最早記錄。蔔宅是關於建設城邑,建築房舍的一種占蔔活動,用以蔔問上帝以定吉兇。其內容大致有兩個方面:1、決定動土興建的年月日辰;2、選定建造的地點、範圍。如蔔辭所記:
甲子蔔:賓貞,我乍邑? (《乙》五八三)
乙卯蔔:爭貞,王乍邑,帝若?我從,之唐。(《乙》五七0)
相宅是住宅及其它建築的定位觀測占筮活動。其主要內容有:1、整體考察山川河流,以求安全、吉祥;2、丈量土地,以求生活豐足;3,測量日影,確定建築朝向,以求保溫、采光、避風。殷商時期的盤庚遷都,即是相宅活動,擺脫了一些巫術的虛幻,增添了大量的實際內容,如對毫邑地質、地形的考察,實際上是較之原居處優越,依山傍水,利於統治。史載說“百姓由寧,殷道復興,諸侯來朝”,盤庚由此而被稱為“中興賢王”。
相宅的主要依據除占蔔外,其更具實際內容的則是“土圭法”,“土會法”和“土宜法”。
風水術是十分復雜而又樸實具體的,除了以上的歷史源淵,和時代環境及自然科學知識的局限,運用一些樸實的“土法”外,卻具有超前的哲學思想。將風水與陰陽、五行、八卦、天幹、地支、月律、五音、河圖洛書中的數字,以及方位、季節、色彩、四獸、納甲、二十四山向、二十八星宿等理論知識充分運用於其中,統一一體進行諧調,首先是從理論上力求到“天人合一”,尋找人與自然和諧的契機。而風水一切具體活動都必須得氣。所謂“乘氣”、“聚氣”、“順氣”、“界氣”,……“凡著地……總以氣為主,都是要求人的小宇宙之氣必須同周圍環境的大宇宙之氣相協調、相統一,秉乘天地之氣而大有作為,這是中國風水觀的最基本的要點,因而風水最忌“死氣”、“煞氣”、“匯氣”、“漏氣”,認為這樣會帶來惡運,放跑財源,乃至導致疾病。這是人與自然和諧的思想要求,和長期實踐的經驗之總結。
二、風水學的派別與主要特點
風水得氣之說的具體運用,由於各人的經驗和方法不同,分出了許多的派別。雖然流派繁多,類形復雜,但總體而論,其術分為巒頭和理氣兩大類。所謂“巒頭”,原為山川自然形勢之選擇。“理氣”,則為天星方位如何取舍安排。專研究巒頭的喚作“形家”或巒頭派;專研究理氣的喚作“氣家”或理氣派。稱研究風水的人為“形氣家”或“陰陽家”。但無論如何,研究巒頭的派別,也會以理氣合參,研究理氣的派別,亦會以巒頭合參,只是重點有所分別而已。
巒頭即形法理論之要點,以“地理五訣”為藍本。五訣即龍、穴、砂、水,向。龍:地脈之行止起伏謂之龍。覓龍:(1)找“祖宗父母”,審氣脈、別生氣、分陰陽;(2)觀勢喝形,定吉兇旺衰;(3)五星說,九星說,三臺、華蓋說;(4)察分合向背,分主客正從,主龍四周要有帷幕。察砂:砂是主龍周圍的小山。砂通常被分為侍砂、工砂、迎砂、朝砂等。可見砂與龍之間存在著一種主從關系。並且作為住宅,這種主從關系又恰與中國的宗族觀念相一致,更體現出“天人合一”的思想根子。觀水:觀水在風水理論中與覓龍有同等重要的作用,所謂“水隨山而行,山界水而止”,足見山水不可分離。又因水主財,因而作為風水寶地,觀水應是極重要的一個方面。點穴:點穴是確定陽基的範圍,也就象“理氣”中的“立極”找靜氣點一樣,有著通同的意義。陽基的理想特點是:地勢寬平,局面寬闊,前不破碎,坐得方正,枕山襟水,或左山右水。從點穴的總體上講,基本上都是依照中國人的生存需要和審美觀念所作的考慮,內容比較具體。另外還有望氣、嘗水、辯土石等,都含有比較具體的現實而科學成份的重要意義。
理氣即理法,此派認為:“地徑是山川,原有行跡之可見;天紀是氣喉,未有行跡之可窺,故必羅經測之,定其位而察其氣,……閱岡巒而審龍定氣,驗地中之形類,鑒砂水之吉兇”。理法的理論比較繁雜,它不象“形法”理論那樣直觀,而更多地是以不可見之物來解釋可見事物的。其主要方法有“八宅明鏡”,“陽宅三要及陽宅六事”,“三合宅法”。八宅明鏡:是一種以“大遊年”變爻的方式,來推導宅與命主的配屬吉兇理論。具體地說就是將住宅的方位賦予文王八卦的特性,各方位的數字則依“洛書”之數安排。這種理論並不絕對的認為此一住宅好或不好,而是以為住何住宅都吉兇兼而有之,只是所處方位不同,因而需要把他們處理好而已,也就涉及到住宅的平面布局乃至空間組織。最基本的規則是:門、床、住屋配於吉方,廁所、小屋置於兇方,如此搭配可以達到趨吉避隱兇之目的。八宅明鏡這種以八卦、九星為依據的推理方式,比較典型地反映了中國人整體思維的思想脈絡,表明了人與天地、建築之間復雜的關系,符合著東方人關於“人是天地萬物巨系統的一部分”的思想。陽宅三要指的是以主、門、竈作為陽宅的三個主要元素;陽宅六事則指門、井、竈、路、廁、碓磨等六個元素。風水對這些元素的要求非常多,總體上說是要一定的規則對它們進行系統的布置,如廁不能近竈等。三合宅法是一種以“雙山五行”的推論為立論根據的風水法。所謂三合即是:
申、子、辰三合水局。
寅、午、戍三合火局。
已、酉、醜三合金局。
亥、卯、未三合木局。
形法派與理法派常常相互對抗,自我吹噓,相互貶低,但更多的人則主張二者合用。《入地眼圖說》一書就駁斥了只言形法或只言理法的諸多片面性。而《山法全書》則提出了“巒頭為體,理氣為用”的觀點,以求相互補充。
三、風水的重要工具——羅盤
風水羅盤,是決斷風水的重要借助工具,將氣、理、形、數系統的結合在一起,而制成的一種時間與空間合一的風水器具。在中國歷史上,黃帝戰蚩尤,風後研究發明指南針裝於兵車,明辯方向。後來指南針被普遍運用。隨著漢代司南的發明,羅盤的發展經歷了漫長歲月,其內容也越來越豐富。到了明清之時,羅盤已相當復雜,所包含的內容也已相當豐富,成為風水地理師的必用之物。
風水地理師取羅盤“包羅萬象,經緯天地”之義,又尊稱羅盤為羅經。認為羅盤具有“呼風喚雨”的神力。既能相天:“乘氣、立向、消砂、納水”,又能測地:“測山川生成之純爻,以辨其地之貴賤大小”。還能推時:何時兇,何時吉。於是贊嘆曰:“凡天星、卦象、五行、六甲也,所稱淵微浩大之理莫不畢具其中也”。的確羅盤集陰陽二氣,八卦五行之理,河圖洛書之數,天星卦象之形的大成,然而說法繁多,單就“五行”而言就有老五行(又名正五行)、雙山五行、小玄空五行、洪範五行、宿度五行,其實就是金木水火土五種元素的不同關系排列。而八卦又有先天八卦、後天八卦;論六十四卦則有方卦、圓卦;至於陰陽地氣則更有靜陰陽,紅黑陰陽等等。羅盤的類型亦是數不勝數,有的只有三圈,有的則多至四十幾圈。但一般來說,羅盤大致可分為兩大式,即沿海式與內陸式。沿海式以福建之漳州,廣東之興寧為代表;內陸式以江蘇之蘇州,安徽之休寧為代表。雖然羅盤的類形極多,但它的基本構成卻不外乎三盤三針,余者便是些輔助性的內容。
羅盤是各派推算風水的公式,每派的羅盤都各有特點。現代流行的羅盤主要分為三元鑒(又名蔣盤),或三合盤(又名楊公盤),兼有兩個羅盤特性的便稱為綜合盤,另有一種飛星羅盤但不甚流行。
四、風水文獻及名著
歷史上至遲在漢代文獻中已記載了關於相宅的地理書。至於陰陽術士的活動當為更早。《漢書·藝文誌》五行類有許慎註曰:“堪天道,輿地道。”後人以為風水之祖。原書早已失傳,內容不詳。《漢書》形法類有《宮宅地形》二十卷,也失傳,但可以確認為是討論陽宅地理的書。隋代有《地形誌》、《宅吉兇說》、《相宅圖》等書也均未傳下來。而在民間另一個渠道,風水書籍之多,汗牛充棟,不可勝數。著名的當推晉朝道教神仙郭璞的《青囊經》九卷,唐代楊筠松的《青囊奧語》。宋代以後風水思想大發展,此類的書越來越多,到《清史·藝文誌》相宅相墓共收書八十八種二百五十二卷之多。清初蔣大鴻的《疑龍經》、《撼龍經》、《立錐經》、《三十六龍》、《天玉寶照》,和清代蔣國著《地理正宗》等,亦為其中之名著。
五、風水與中華文明
走進人類歷史的古文明,無論駐足在哪位帝王的宮殿或陵寢,聆聽著一個個神奇的傳說,再從帝王陰宅和陽宅那一磚一瓦一石一木中,都可以領悟到悠久的中國文化的特殊挽魅力,它無一不是歷代歷史與當時文化、宗教、科學、技術最高水平的結晶。它把中國哲學、美學、地磁學、幾何學、治金術、建築學、力學等學科的成就凝集在大地上,在這個陰陽世界裏一切都變得撲朔迷離、神秘莫測。氣、風、水、陰陽、五行、八卦、覓龍、察砂、觀水、點穴、取向。一朝宮殿,牽系著一朝的興衰,一帝陵寢,傾註了無數人的心智。這就是中國傳統文化中術數文化之帝王家的相地術,又叫地理風水術,或稱堪輿。
踏遍大江南北,無論是考察研究漢民族或少數民族的民俗文化,駐足在他們的陽宅或祖先的陰宅,聆聽著一個個生活中的真實故事,再從他們陰宅和陽宅那一址一局一飾一境中,都可以深深感觸到悠久的中華民俗文化的深沈積澱,它無一不是當地民族的文化信仰、禁忌、追求、理想、作為等等真實生活的全面寫照。它把每一個地域民族的自然經濟、環境氣候、生活承負、民族精神、民間建築學、民間藝術等等民俗的心理凝集在大地上,也在這個陰陽的世界裏,從一切的體現中,都能夠洞察出他們生活中的酸、甜、苦、辣,和喜、怒、哀、樂。在這裏,風水觀在老百姓的田園生活中,顯得是那樣的樸素而真實。它關系到每一個人家道和子孫後代的命運。
人類從遠古走來,遠古洪荒時代,距今約50萬年前,北京山頂洞人選擇周口店一帶三面青山環繞,一面廣闊平源,附近有潺潺流水,陽光充足,氣候比較幹燥的穴居環境,不僅是迫於漁措採集的生產需要,而且是為了安全和趨吉避兇。這是人類最早自發的相地術。隨著社會的發展,農耕畜牧業的到來,距今約6000多年前的母系氏族時期,人類由高山逐漸走向平原,開始在平原上選擇居住環境“構木為剿”,開始了有意識的相地活動,這是人類和諧自然,順應發展、征服自然,尋求改變生活面貌的社會科技發展原始動力。隨著社會的進化,生產的發展,生活的需要,人們普遍認識到水資源的充足,自然光和作用對農牧業發展的重要性,而選擇黃河、長江流域為主要發展基地。同時,又認識到洪水對人類的危害,和國家統治管理的需要,而產生帝王的遷都,特別是歷史上著名的“盤庚遷都”東來,不僅對當時的社會發展起到了積極作用,而且對中華民族的繁衍生息亦功不可沒。這其中,相地術都得到了充分的科學運用和理論上的逐漸走向成熟。沿歷史而下,人類生活的豐富多彩、文化多樣,越發促使人類探索宇宙本體,追求人生意義的宗趣,相地術亦隨之有了“量”的發展,產生形成眾多相家和派別。這其中一方面有南北地理環境氣候等自然因素的差異,另一方面又受區域民族民俗文化信仰、禁忌的不同局限,再加之師授傳承和各人領悟能力的不同,特別是受到當時歷史科技文化知識發展水平的限制,和文化交流、信息傳播的落後,所以相地術在歷史上難免有地域派別性、神煞神秘性、土法落後性和隊伍不純潔性等。但是,它卻是人類歷史上樸素實在的社會生活與人類理想追求的重要部分,是中華民族上至帝王將相,下至平民百姓社會生活的文化積澱。遷現代以來,受西方文化之衝擊,有人指責相地術為封建迷信實為偏激。今天,在科技水平和社會文化高度發達的歷史時期,相地術作為中華文明的文化積澱,其研究與應用亦應該與時俱進,去其糟粕,存其精華,在“量”的基礎上求“質”的精髓,為社會發展錦上添花,為民族復興再放光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