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運六氣臨床用藥
五運六氣臨證方藥是在學習《內經》理論的基礎上,應用五運六氣理論,藥用《神農本草經》性味功效,結合臨床實踐創制,臨床應用取得了明顯的療效。
《素問·六節藏象論》雲:“不知年之所加,氣之盛衰,虛實之所起,不可以為工矣。”運用運氣學說治療疾病,首先要認識疾病與運氣的關系,確定發病病機,制定治療原則,選擇對癥方藥。
鄒氏五運六氣臨證方藥
1.運用運氣學說治療疾病
具體方法:
(1)先用天幹確定歲運
歲運“太過”、“不及”會影響人體相應臟腑:土運太過,雨濕流行,易傷脾、腎;土運不及,風乃大行,易傷肝、脾、腎。金運太過,燥氣流行,易傷肺、肝;金運不及,炎火大行,易傷心、肺、肝。水運太過,寒氣流行,易傷腎、心;水運不及,濕乃大行,易傷脾、腎、心。木運太過,風氣流行,易傷肝、脾;木運不及,燥乃大行,易傷肺、肝、脾。火運太過,炎暑流行,易傷心、肺;火運不及,寒乃大行,易傷腎、心、肺。
(2)根據歲運太過、不及,制定五運太過、不及臨證方藥。
2.五運太過方藥
(1)歲木太過
《素問·氣交變大論》雲:“歲木太過,風氣流行,脾土受邪。”歲木太過,乘土侮金,理論上以瀉肝、補脾、潤肺為法,臨床實際以瀉肝為要,歲木太過,肝氣上從,解決發病原因為肯綮,臨證結合實際加減。
自擬方:
1)芍術湯:芍藥、生白術。芍藥酸以抑木,芍藥之苦以瀉子抑母;白術甘土以養。
2)烏萸湯(烏梅、山茱萸):以烏梅、山茱萸酸抑風木。
常用抑木藥物:烏梅、生白芍、山萸肉。
常用扶土藥物:白術、人參、山藥、大棗。
常用潤金藥物:天冬、麥冬、沙參、生地。
(2) 歲火太過
《素問·氣交變大論》雲:“歲火太過,炎暑流行,金肺受邪。”歲火太過,心氣上從,乘金侮水,火乘金則愈燥,火侮水則交爭。理論上考慮心、肺、腎,臨證實際以瀉火為要。
自擬方:
1)連冬湯(黃連、天冬):黃連苦寒瀉火,天冬甘土生金。
2)連梔湯:黃連、梔子苦寒瀉火。
常用瀉火藥物:黃連、竹葉、梔子等。
常用潤金藥物:天冬、麥冬、沙參等。
常用助水藥物:僵蠶、玄參、鱉甲等。
(3)歲土太過
《素問·氣交變大論》雲:“歲土太過,雨濕流行,腎水受邪。”歲土太過,脾氣上從,乘水侮木。土乘水則土愈濕,土侮木則木郁。理論考慮肝、脾、腎。實際治以瀉土為要。
自擬方:
蒼苓湯(蒼術、茯苓):蒼術苦溫瀉母抑子,茯苓甘瀉脾土。
常用瀉土藥物:蒼術、白術、茯苓、薏米等。
常用助水藥物:旋覆花、玄參、肉蓯蓉等。
常用疏木藥物:烏梅、芍藥、山萸肉、香附等。
(4)歲金太過
《素問·氣交變大論》雲:“歲金太過,燥氣流行,肝木受邪。”歲金太過,肺氣上從,乘木侮火,乘木則肝燥,侮火則燥熱。理論考慮肺、肝、心,實際以瀉金為要。
自擬方:
麥地湯(生地、麥冬):生地甘寒、麥冬甘平瀉母抑子。
天梅湯(天冬、烏梅):天冬甘平瀉母抑子,烏梅酸柔風木。
常用瀉金藥物:半夏、天冬、麥冬、沙參等。
常用柔木藥物:烏梅、芍藥、山萸肉等。
常用助火藥物:幹姜、附子(辛溫助火制金涼);紫菀、麻黃(苦溫入心助火克金)。
(5)歲水太過
《素問·氣交變大論》雲:“歲水太過,寒氣流行,邪害心火。”歲水太過,腎氣上從,乘火侮土,乘火則火弱,侮土增寒濕。理論考慮腎、心、脾,實際以瀉水為要。
自擬方:
1)桂姜湯(桂枝、幹姜):以桂枝、幹姜辛溫助火溫金燥水。
2)連附湯(黃連、附子):黃連苦寒發郁火,附子辛溫助火溫金燥水。
常用燥水藥物:桂枝、幹姜、附子、肉桂(辛溫助火溫金燥水);車前子、澤瀉甘鹹寒瀉水。
常用助土藥物:蒼術、白術、茯苓、薏米等。
常用助火藥物:幹姜、附子、桂枝、肉桂(辛溫助火溫金燥水)。
3.五運不及方藥
(1)歲木不及
《素問·氣交變大論》雲:“歲木不及,燥乃大行。”木不及,金乘之,土侮之。理論上考慮肺、肝、脾,抑金、柔木、瀉土。因“燥乃大行”,故以潤燥為主,結合實際,兼顧其他。
自擬方:
1)沙冬湯(沙參、天冬):甘寒以助土生金潤燥。
2)蒼苓湯(蒼術、茯苓):蒼術苦溫瀉母抑子,茯苓甘瀉土濕。
3)烏萸湯(烏梅、山茱萸):以烏梅、山茱萸酸柔風木。燥劫肝陰,傷肝氣,故柔之。
常用藥物:
柔木藥物:烏梅、山萸肉、枸杞、芍藥等。
潤燥藥物:沙參、天冬、麥冬等。
瀉土藥物:蒼術、茯苓、薏米、白術等。
(2)歲火不及
《素問·氣交變大論》雲:“歲火不及,寒乃大行。”火不及,水乘之,金侮之。理論上考慮腎、心、肺,溫水、助火、瀉金。因“寒乃大行”,故以溫水為主。
自擬方:
桂姜湯(桂枝、幹姜):桂枝、幹姜辛溫助火溫金。
夏白湯(半夏、薤白):半夏辛平、薤白辛苦溫瀉金。
常用瀉金藥物:半夏、薤白、木香等。
常用溫水藥物:桂枝、幹姜、附子、肉桂等。
常用助火藥物:麻黃、厚樸、遠誌等。
(3)歲土不及
《素問·氣交變大論》雲:“歲土不及,風乃大行。”土不及,木乘之,水侮之。理論上考慮肝、脾、腎,抑木,補土、瀉水。因“風乃大行”,故以疏風為主。
自擬方:
1)烏萸湯(烏梅、山茱萸):以烏梅、山茱萸酸柔風木。
2)烏芍湯(烏梅、芍藥):以烏梅、芍藥酸以抑木,芍藥之苦以瀉子抑母。
3)參術湯(人參、白術):甘養脾土。
常用抑木藥物:烏梅、山萸肉、芍藥等。
常用扶土藥物:白術、人參、山藥、大棗等。
常用瀉水藥物:旋覆花、澤瀉、車前子、肉蓯蓉等。
(4)歲金不及
《素問·氣交變大論》雲:“歲金不及,炎火乃行。”金不及,火乘之,木侮之。理論上考慮心、肺、肝,瀉火、扶金、柔木。因“炎火乃行”,故以瀉火為要。
自擬方:
1)連芩湯(黃連、黃芩):以芩連苦寒清火。
2)烏芍湯(烏梅、芍藥):以烏梅、芍藥酸以抑木,芍藥之苦以瀉子抑母。
3)參冬湯(人參、麥冬):甘養脾土,以生金。
常用瀉火藥物:黃連、黃芩、梔子、竹葉等。
常用扶金藥物:金之性涼,金之化燥,故以人參、山藥、天冬、麥冬甘寒等助土生金水。
常用柔木藥物:烏梅、山萸肉、芍藥等。
(5)歲水不及
《素問·氣交變大論》雲:“歲水不及,濕乃大行。”水不及,土乘之,火侮之。理論上考慮脾、腎、心,燥土、溫水、瀉火。因濕乃大行,故以燥土為主。
自擬方:
1)蒼苓湯(蒼術、茯苓):蒼術苦溫瀉母抑子,茯苓甘瀉脾土。
2)桂姜湯(桂枝、幹姜):桂枝、幹姜溫水。
3)連梔湯(黃連、梔子):苦寒瀉火。
常用燥土藥物:蒼術、茯苓、白術、薏米。
常用溫水藥物:桂枝、幹姜、附子、肉桂。
常用瀉火藥物:黃連、梔子、黃芩、竹葉。
4.制方依據
五運太過、不及臨證方藥依據《素問·氣交變大論》而制定,以歲運太過、不及的發病特點而立方,五運(小運)主客太少可根據客主之間的相互關系,結合實際,參照運用五運(歲運)太過、不及臨證方藥。
五運太過、不及之發病關系源於《內經》五行生克乘侮理論,《素問·五運行大論》雲:“氣有余,則制己所勝而侮所不勝;其不及,則己所不勝侮而乘之,己所勝輕而侮之。”從理論上講,臨證要充分考慮太過、不及之氣與乘侮之所之間的影響,但實際臨床中,要考慮客觀表現,針對致病根源,抓住肯綮,解決實際問題。
《素問·氣交變大論》在歲運太過、不及中論述了各種病癥,全與本臟及乘侮之所相關,個人認為,其所論為一歲之中可能發生的各種病癥,是一歲中的一般規律,因人、因地、因時而宜,實際臨床實踐中發現確實如此,故鄒氏五運六氣臨證方不以其所列病癥制方,而以運氣之機立法,設置靈活的五運太過、不及臨證方。
5.六氣臨證方藥
(1)厥陰風木
代表方:烏梅丸、逍遙丸。
自擬方:
1)烏萸湯(烏梅、山茱萸):以烏梅、山茱萸酸柔風木。
2)烏芍湯(烏梅、芍藥):以烏梅、芍藥酸以抑木,芍藥之苦以瀉子抑母。
3)烏歸湯(烏梅、當歸): 以烏梅之酸以抑木,當歸甘土侮木。
常用藥物:柴胡、香附、白芍、當歸、烏梅、山茱萸、棗仁等。
(2)少陰君火
代表方:黃連瀉心湯、黃連阿膠湯、梔子豉湯。
自擬方:
1)黃蟬湯(黃連、蟬蛻):蟬蛻之鹹寒以助水克火,黃連之苦以瀉火。
2)黃膠湯(黃連、阿膠):黃連之苦以瀉火,阿膠之甘以平土生子,以子盜母氣。
3)黃竹湯(黃連、竹葉):黃連、竹葉苦以瀉火。
常用藥物:黃連、黃芩、梔子、竹葉、蓮子心、蟬蛻等。
(3)太陰濕土
代表方:平胃散。
自擬方:
1)蒼苓湯(蒼術、茯苓):蒼術苦溫燥濕,茯苓甘瀉脾土。
2)蒼陳湯(蒼術、陳皮):蒼術苦溫燥濕,陳皮辛溫扶子抑母。
蒼樸湯(蒼術、厚樸):蒼術、厚樸苦溫燥濕。
常用藥物:蒼術、茯苓、陳皮、甘草、厚樸等。
(4)少陽相火
代表方:小柴胡湯。
自擬方:
柴芩湯(柴胡、黃芩):苦以清火。
常用藥物:柴胡、黃芩、龍膽草、夏枯草等。
(5)陽明燥金
代表方:增液湯、沙參麥冬湯。
自擬方:麥地湯(生地、麥冬):生地甘寒、麥冬甘平治母及子。
常用藥物:生地、沙參、天冬、玄參、麥冬等。
(6)太陽寒水
代表方:附子幹姜湯。
自擬方:桂姜湯(桂枝、幹姜):以桂枝、幹姜辛溫寒水。
常用藥物:桂枝、幹姜、附子、肉桂等。
(7)綜合運氣相合,靈活應用
辨明歲運、主運、客運、主氣、客氣、客主加臨、逆從勝復、郁發關系,綜合運氣相合,凡不合德化政令者,則為邪害,成為發病誘因。陳無擇曰:“五運流行,有太過不及之異;六氣升降,則有逆從勝復之差。凡不合於德化政令者,則為變眚,皆能病人。”
如有邪害,一般會相互存在,具有多種病機,臨證要找綜合作用後的主要病機,兼顧其他,原機活方。運氣理論是以五臟為中心的辨機體制,臨證還要考慮六腑、經絡、氣血陰陽及各種致病因素。
運氣用藥,無外補瀉,考慮寒熱虛實、生克乘侮,藥用四氣五味,參以功效主治。五運臨證方藥、六氣臨證方藥可相參互用,大道至簡,不要過於繁雜,思辨要全面,應用要簡單。所制方藥全為對藥,靈活加減配伍應用,酌選一方,結合運氣和發病特點,明辨發病之機,機同癥異,臨證也需加減。只要辨機準確,靈活應用,卓有療效。五運六氣臨證方藥具有明顯的針對性和靈活性,一切以臨證表現為前導,結合運氣規律,切中病機,圓機活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