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圖洛書傳說入選中國國家級“非遺”項目
新華網鄭州12月10日電(記者桂娟)龍馬負圖寺、神龜獻洛書的傳說,近日入選第四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名錄,成為古都洛陽的第8個國家級“非遺”項目。
洛陽市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中心負責人表示,河圖洛書傳說是有關中華文明起源的傳說之一,是中華民族的根源文化,它印證了中華文明的悠久歷史,對研究中華文化的起源有重要意義。
河圖洛書傳說是誕生於河南省洛陽地區的關於“河出圖”“洛出書”等相關故事的民間傳說體系,主要包括龍馬負圖寺的傳說、神龜獻洛書等內容。
傳說描繪了河圖、洛書的由來:相傳伏羲氏時期,黃河裏浮出一匹龍馬,它身上的旋毛變成“一六居下,二七居上,三八居左,四九居右,五十居中”的圖形,這就是“河圖”,伏羲氏依“河圖”畫出八卦,《周易》一書由此而來;大禹治水之時,洛河裏浮出一只神龜,神龜的背上長有紋、圈、點,自列成組,這就是“洛書”,大禹對“洛書”進行闡釋,此即《尚書》中的《洪範》篇。
據介紹,河圖洛書傳說在河洛地區流傳久遠,先秦文學中也多有記載。《周易·系辭上》中就說:“河出圖,洛出書,聖人則之。”西漢孔安國、劉歆等也對“河圖洛書”進行了闡釋。南宋朱熹的《周易本義》則首次附上了“河圖洛書”的圖案。
來自遠古的傳說,在現實生活中也有蹤跡可尋。傳說中的“河”即黃河,“洛”即洛河,在洛陽市孟津縣會盟鎮,黃河與其支流圖河在此交匯,相傳即為“龍馬負圖”之地,建有龍馬負圖寺;洛寧縣洛河與其支流玄滬河交匯處,相傳即為“神龜負書”之處,距此不遠的西長水村,存有“洛出書處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