封神中四大先鋒官實力明顯不如三大督糧官,這樣的安排有何用意?
《封神演義》中最宏大的場面,無疑是武王伐紂,姜尚姜子牙擔任西岐大軍的主帥,任命了四位先鋒官,後來又任命了三位督糧官。但看完封神之戰就會發現,雖然四大先鋒官和三大督糧官都戰死了兩人,但這四大先鋒官不管是實力還是戰績,其實是比不上三位督糧官的,姜子牙這樣安排到底有何用意?
我們先來看看姜子牙手下的四大先鋒官是何人。姜子牙正式登壇拜將後正式任命了四位武將擔任先鋒官,分別是鎮國武成王黃飛虎之子黃天化、闡教三代弟子之一的哪咤、他的徒弟之一武吉,西岐頂梁柱之一的大將南宮適。(南宮適後來敗於姜子牙的門徒魏賁,先鋒大印就轉給了魏賁)我們先來說說四大先鋒官和三大督糧官的個人實力。四大先鋒官再加上後來替換南宮適的魏賁,其實是五個人,這五人之中,武吉、南宮適和魏賁其實都只是普通的凡人,並沒有專門學過法術。在凡人武將之中這三人並不算差,但不要忘了封神之戰的主力卻是層出不窮的能人異士,修行中的人,雖然南宮適曾殺死梅山七怪之一的豬妖朱子真,但這並不意味著凡人武將就能對付得了法術系高手。五位先鋒官之中,也就只有黃天化和哪咤算得上是修行中人。黃天化是闡教十二金仙中清虛道德真君的徒弟,被師父送了一堆法寶防身。闡教三代弟子論起法寶數量,恐怕只有哪咤可與之比肩。哪咤則是十二金仙中太乙真人的徒弟,擁有蓮花化身的哪咤不懼神魂系法術,在封神之戰中算是姜子牙一方的中堅力量。
但三大督糧官卻個個都是修行人士。楊戩是十二金仙中玉鼎真人僅有的徒弟,修煉了八九玄功的楊戩實力之強堪稱闡教三代弟子中第一人,甚至要比個別的二代弟子都要強。土行孫是十二金仙中懼留孫的徒弟,擁有土行之術,詭異難防。鄭倫是後來名氣極大的哼哈二將中的哼將,西昆侖度厄真人的徒弟,哪咤父親李靖的同門師兄弟,得度厄真人傳授異術,吸人魂魄,極為難防。論起戰績,楊戩一人幾乎就可以壓過四大先鋒官。楊戩幾乎是西岐一方定海神針一般的存在,幾乎都是在四大先鋒官吃盡了苦頭之後,才出手力挽狂瀾。比如對陣號稱聖人之下第一人的孔宣,澠池守將,土行之術更加神奇的張奎等。姜子牙為何不安排楊戩等實力更強之人擔任先鋒官,而是讓他們擔任督糧官呢?其實結合封神之戰的現實就能明白姜子牙的苦心。在《封神演義》原著第15回,即姜子牙下山的那一章,簡明扼要地闡明了封神之戰的起因,那就是元始天尊門下十二弟子犯下紅塵之厄,殺伐臨身,又因昊天上帝命仙首十二稱臣,正逢凡間成湯合滅,周室當興,於是三教並談,編下封神榜數卷,為天庭補充三百六十五位正神。姜子牙修道不成,奉元始天尊之命下山,手執封神榜,目的非常明確,就是借周室與成湯之戰執行封神使命。在戰場之上三教弟子互相較量,生死各安天命。你的福緣足夠深厚,就可以超脫封神大劫,自在逍遙。福緣不足,那就只能上榜,成為天庭受約束的神仙。福緣再淺薄者,就只能身死進入輪回了。
三教之中通天教主的截教支持商紂一方,其他幾方勢力則支持西歧一方。其實凡間的大軍較量只是表面,背後三教勢力之間大較量,決出上榜名單才是根本。如果一開始就丟出王炸,對面不出招怎麼辦?最好的方式就是緩慢推進,溫水煮青蛙,吸引雙方力量從弱到強慢慢投入,將該吸引來的人引出來,這才是最終目的。這也許就是姜子牙登壇拜將後任命四大先鋒官時,竟然選了兩名凡人提任先鋒的原因。先鋒官受挫,自然要停下來打持久戰,這邊請一位高人,對面自然也會見招拆招,也請高人出手,執行添油戰術,如此一來身死上榜的人不就多了麼?要打得更長一些,必然要保證後勤供給,畢竟凡人士卒才是占比最大的人數,保證吃飯是頭等大事,馬虎不得,還是得派出更厲害一些的人押糧才行。畢竟三軍未動,糧草先行,糧草不足,大軍不嘩變才怪。事實也證明確實是這樣,等萬仙陣一役之後,封神榜上名單基本上已經湊足,姜子牙的推進速度頓時大增,很快就打到了朝歌,紂王鹿臺自焚之後,封神之戰也就圓滿結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