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行即萬物之象,其相生相克,循環往復,世間萬物,皆出其裏
我們知道,《易經》的基礎理論,陰陽五行八卦,陰陽為首,衍生八卦,五行之說,亦有陰陽。陰陽又由太極而生,即太極生陰陽,陰陽生四象,四象生八卦,八卦生八八六十四卦,再生三百八十四爻,每爻爻辭融匯貫通,形成萬物之象。這就是我們常說的,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
這裏我們看到,陰陽八卦成象,並沒五行什麼事,那麼五行為什麼又在《易經》裏?它的地位重要嗎?首先我們要肯定的是,很重要。五行在《易經》裏,是三生萬物之後,萬物之象的象,也可以說是性,即屬性。而這個象,才是《易經》的精髓,相生相克,循環往復。世間萬物,皆出其裏,萬物之象,難出其外。
太極即無極,太極生兩儀,即太極生陰陽。兩儀生四象,即陰陽生少陰少陽,太陰太陽(也說老陰老陽,也說厥陰厥陽)。四象生八卦,即太陰太陽,少陰少陽生乾、坤、艮、兌、巽、震、坎、離。八卦生八八六十四卦,即乾、坤、艮、兌、巽、震、坎、離,八卦相交生六十四卦,乾、坤、屯、蒙、需、訟、師、比、小畜、履、泰、否、同人、大有、謙、豫、隨、蠱、臨、觀、噬、賁、剝、復、無妄、大畜、頤、大過、坎、離、鹹、恒、遁、大壯、晉、明夷、家人、睽、蹇、解、損、益、夬、姤、萃、升、困、井、革、鼎、震、艮、漸、歸妹、豐、旅、巽、兌、渙、節、中孚、小過、既濟、未濟。六十四卦生三百八十四爻,即每卦皆由六爻組成,得數三百八十四爻,每爻之說,皆含陰陽。
五行,即金木水火土,五行相生,即金生水,水生木,木生火,火生土,土生金,金又生水,水生木,木生火,火生土,土生金,循環往復,永不停止,即五行相生。五行相克,即金克木,木克土,土克水,水克火,火克金,依然循環往復,永不停止,即五行相克。這就是五行相生相克的順序,理論,這個順序,不會變,變則生逆。
那麼,五行相生相克,總有人記不住它的順序,其實很簡單,五行,即金木水火土,這是基礎,隨口道來,這只要能記住,它的相生相克的關系,就很容易記住了,關鍵在於記住他的性。先說五行相生,金生水,金化了就是水;水生木,水被木吸收了,就長成了木;木生火,木點燃了就是火;火生土,火燒盡了就是土灰;土生金,金由土中生。這樣記,就容易多了。
再說五行相克,一樣的記憶方法。五行相克,金克木,金為利器,伐木即斷,自然是金克木;木克土,木為植物,圍土而種,克土成沙,即木克土,就像我們現在的治沙,皆以種植植物防止沙化;土克水,土壘水邊,水不能前,還可改變水的方向,即土克水,俗語道,水來土屯;水克火,水能滅火,這不用解釋了,很容易記住;火克金,化金全靠火,這也不用做太多解釋。這樣記,一樣很容易,就是要了解他的性,以及之間的聯系,關系。
了解了五行相生相克的關系,再說陰陽。五行之間有陰陽,五行之內亦有陰陽,陰陽之內,還有陰陽,這就是陰陽理論的基礎,也是它的精髓。任何事物,都離不開陰陽,所以,我們中國人的哲學智慧,只講事物的發展,不考究對錯。幾千年來,歷朝歷代的治國理論,也是這個理論,一個長命的王朝,一定是遵循了《易經》的陰陽理論,才可長命,否則,不管他偏於哪一面,亡國殞命只是時間的問題。
某些相術大師,用五行之說來解釋朝代更疊,不能說那就是迷信,但一個王朝的興起,一定是遵循了《易經》裏所講的天道,包括王朝的命名,都有它的說法,也是有更疊規律所定的。比方說宋朝,兩宋加起來不足三百年,送了北宋送南宋,是起名沒起好?不然,那個時代造就了野蠻殺戮的瘋狂,宋朝在外在環境那麼惡劣的情況下,還能引領世界經濟,GDP遙遙領先於當時世界萬國,那也不是隨便送出來的。
所以,《易經》的精髓,不談對錯,只看事態的發展。只要有利於事物的發展,我們就去做,解決矛盾的方法,不是一味的法辦,也不是一味的放縱,一切以大局為重,以大方向為準,只要能順其自然,減少矛盾,就是勝利。這就是《易經》的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