諸葛亮火燒上方谷時,為何沒算出天降大雨?你看他是怎麼借東風的
一、引言
都說《三國演義》成就了諸葛亮。但筆者卻認為,是“毀”了諸葛亮。一句“智多近乎於妖”的評價,就讓《三國演義》中的孔明,哪怕扇子搖得再灑脫,也秒變“風中淩亂”了。
不過這能怪羅貫中嗎?還真不能,畢竟對歷史上做出過不朽貢獻的人物,咱都有將其“神化”的衝動——興周八百年的姜子牙是如此,助漢四百載的張子房也是如此。諸葛亮豈能脫俗?
之所以有人厭煩,甚至貶低諸葛亮,跟他被“神化”沒啥必然關系,真正的原因是曹操和司馬懿,風評一路看漲導致。
想舉高曹操和司馬懿,就必然要踩著劉備和諸葛亮的“肩膀”。這現象,其實也無可厚非——多元一點才是常態,只要不從一個極端,走入另一個極端便可。
既然如此,那就讓諸葛亮回歸《三國演義》,來探討一個《三國演義》中的問題:在演義中,諸葛亮上知天文下知地理,無所不能,為何在他火燒上方谷時,卻沒算出天降大雨?致使功歸一簣,讓司馬懿父子逃脫而去……
二、火燒上方谷
火燒上方谷,發生在諸葛亮最後一次北伐時。司馬懿被諸葛亮揍得失去了直接對抗的膽量,祭出“龜殼戰術”,任由諸葛亮喊破喉嚨,也不出戰!
這一下讓諸葛亮郁悶了,他是進攻方,且蜀道之難難於上青天,糧草問題一直是軟肋。因此速戰速決,甚至一戰定輸贏,是諸葛亮的不二選擇。可司馬懿這麼一縮起來,糧草問題就無法克服了,哪怕發明了“木牛流馬”,也不可逆!
對這一點,《三國演義》展現得很清楚,木牛流馬不是“神器”,而是釣魚工具,故意被司馬懿大軍截獲。同時被俘虜的,還有不少蜀兵。司馬懿自然要詢問,得到的回答是:“孔明只料都督堅守不出,盡命我等四散屯田,以為久計。不想卻被擒獲。”
一連幾次都這情況,這可讓司馬懿湧起了“洪荒之力”:我司馬仲達忍辱至今,等的就是這時機。你諸葛亮,不是把糧草都運往上方谷了嗎?那我就給你,唱一出“烏巢劫糧”。
就這樣司馬懿統兵前來,遇到了魏延。哪料司馬懿卻突然小宇宙爆發,竟然單挑魏延,咱看下原文:
(魏)延大喝曰:“司馬懿休走!”舞刀相迎。懿挺槍接戰。不上三合,延撥回馬便走,懿隨後趕來……
如今出現了第一個問題:諸葛亮火燒上方谷,就是要殺司馬懿!如今司馬懿不知死活跟魏延單挑。為啥魏延卻只能詐敗,把司馬懿引入,而不是在單挑中一刀殺之?
一則,諸葛亮再神機妙算,恐怕也想不到司馬懿敢單挑魏延,因而他事前給魏延的死命令是:引誘司馬懿大軍殺入。魏延面對諸葛亮可不敢尥蹶子,再者言前有馬謖失街亭被殺的教訓,所以只能依計行事,而不敢當機立斷殺掉司馬懿。
二則,在早期版的《三國演義》中,諸葛亮的本意是連魏延一起燒死。如今我們熟知的《三國演義》,則是經過了修改後的。因此“司馬懿單挑魏延”這段,就看著很搞笑和不符合常理了。
總之吧,司馬懿一頭紮入上方谷,於是諸葛亮下令:關門,放火!眼看司馬懿父子就要被燒死時,“忽然狂風大作,黑氣漫空,一聲霹靂響處,驟雨傾盆。滿谷之火,盡皆澆滅……”。
就這樣司馬懿死裏逃生,諸葛亮得知後長嘆一聲:“謀事在人,成事在天。不可強也!”火燒上方谷結束,卻留下了這個“諸葛亮為何算不出天降大雨”的疑問。
三、你看諸葛亮是怎麼借東風的?
那麼諸葛亮為何沒算出,上方谷突降大雨呢?筆者認為有三個原因,尤其是最後一個最合理。
其一:再神機妙算,也無法奪天機!《三國演義》中何為天機?就是歷史的必然。
諸葛亮一看天象,將星降落!於是言道:周瑜死了!
後來又擡頭一看天象,又是將星墜落,於是他悲嘆:龐統危險!
再後來關羽死,也是這套路。稍有不同的是趙雲,諸葛亮發現風折松柏後,連忙掐指一算:子龍走了……
發現沒有?這些被諸葛亮算出來的三國大佬,都是臣子身份!
反觀曹操和劉備死時,諸葛亮為何算不出來?因為曹操和劉備是皇上,所謂“天子”,代表著歷史的必然結局。
再看火燒上方谷,司馬懿父子三人,在後來可都是成了皇上,是三位皇上大哥。所以諸葛亮算不出,上方谷天降大雨正常嗎?太正常了!再神機妙算,豈能奪天機?
其二:明知不可為,而為之的必然。諸葛亮一生最善於火攻,但可知“火燒上方谷之前”,他最後一次玩火是在何時?沒錯,是火燒藤甲兵,發生在七擒孟獲之時。
諸葛亮火燒了藤甲兵後,就意識到問題了,說:“吾今此計,不得已而用之,大損陰德……”也就是說,諸葛亮已經意識到,不能再搞火攻了!因此他最後這次“火燒上方谷”,就預示著不可能成功。
之所以還非要用,跟諸葛亮六出祁山是一個道理,明知不可為而為之!故而最後只能無奈表示“謀事在人,成事在天。不可強也!”。
其三:失去了敬畏心。火燒上方谷和火燒赤壁,是兩次足以改變三國格局(逆天改命)的大火。
火燒赤壁,燒出來一個“三足鼎立”。若火燒上方谷能成功,則會給蜀漢燒出一個匡扶漢室的大好時機!
火燒赤壁最關鍵的是東風,由諸葛亮親自向老天爺去借。當時你看諸葛亮有多虔誠,先是築“七星壇,高九尺,作三層,用一百二十人,手執旗幡圍繞”,還必須嚴格依照方位、流程,一點不能錯!
隨後諸葛亮自己“沐浴齋戒,身披道衣,跣足散發……緩步登壇,觀瞻方位已定,焚香於爐,註水於盂,仰天暗祝” 。瞅瞅,借東風時的諸葛亮有多虔誠。
可再看他火燒上方谷時,還有這虔誠勁嗎?一點沒有了!只有一面“七星旗”,卻還是引導魏延撤退方位的,這足見諸葛亮,已經失去了應有敬畏心。
當然也可以認為,諸葛亮太著急了——畢竟他老了,時間不等人。但不論怎樣,卻都透露出了:諸葛亮對火燒上方谷之戰,未有足夠重視或說認知,這是不會錯的吧?
就如許多人所指出:就算是有天降大雨,為啥當時諸葛亮不下令,給我亂箭齊發,燒不死你司馬懿,我也射死你。
只有一個解釋:諸葛亮只有A方案——火攻,所有精力都用在這上面了。而沒有B方案——未能準備足夠的弓箭和射手。
最後要強調的是,以上僅是探討《三國演義》裏的內容,畢竟火燒上方谷,並非出自正史記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