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栟茶於氏宗譜》於氏源流考和家規欣賞
栟茶乃千年歷史名鎮,屬江蘇省南通市如東縣,於氏有一族在此繁衍生息。《栟茶於氏宗譜》一套,共計十卷。萬歷五年創修,乾隆二十七年前後二修,光緒庚寅年三修。系統記錄了栟茶於氏的歷史和世系,是研究於氏發展歷史的一份可貴的參考資料。
本文整理其於氏源流考和族譜家規和宗親分享。
一、於氏源流考
本姓,按世譜為周武王第二子封於邘,後以國為氏,去邑為於。子孫服是姓者,漢有定國,唐有誌寧,宋有大本,皆負望於時,流芳史冊。
然,世系繁衍,溯之而上,不得其統緒之真,故缺之,自明初壽十三公諱光字德剛,先世蘇州人,從高皇帝,和州渡江,取太平路,以功拜昭毅將軍,洪武庚戌隨李元帥北伐,公以眷屬寄居吳陵徐宜人母家,獨攜長嗣彥真公從征,遂留守鞏州,迨擴廓兵起,殉節。蘭州公嗣君留守吳陵,及燕師南下,復遷於州東二百裏栟茶場十三總以隱焉。其在其第一總者乃厥士之舊民也。彥真公一支仍留應昌,未獲同遷。
迄今四百余年,雲礽來耳,散布海上。然,其間之存亡變遷不能悉數。如世先公遷泰興,繼聰公遷通州,嘉德公遷靖江,嘉美公遷如臯。或有可考,或不可考,軍民官竈之籍,雖異莫不為。
德剛公嫡支,自栟茶發源而去者也,即在場者,或乏嗣或無考,或散漫之時相失,亦未可知也。乃以“德、彥、士、廷、誌、世、仲(文)、希、堯、舜、繼、嘉、定、逢、元、天、康、宜、紹、述、昌、純、修、尚、安、遠”二十六字,次之名分不爽,尊卑秩然。凡我同族之人當一本之親,以睦以和,兄友弟恭,子孝孫賢。繩繩濟濟,奕世相乘,譬諸竹箭,盡是孫枝,頌以椒花,翻陳祖德。豈不盛載,豈不盛哉?
錢塘孫燕謀拜書
二、於氏族譜家規
譜牒乃族中鉅典、鎮家大寶,宜藏諸公室,世世修輯,不得傳與外人,凡展閱之時須正幾焚香,不可輕褻,不可汙壞。
祠堂之禮乃報本追達之意,如春秋祭祀時,其節文度數宜以家禮為式,參以俗禮行之,是人子弟,一椿大事不可不謹,而族人亦不得時常在祠堂作踐,有瀆先靈。
祠堂每逢祭祀之時,族人各宜早至,或有緊要不得與祭尚有可恕,不然不孝不敬,罪莫大焉,族中宜共相責罰,不得寬恕。
祠堂有祭田公田,皆祖宗血食所賴也,族中須擇議廉能者理之,有所出息皆藏之公所祖宗消用,族人亦時常考察,毋得私侵分毫以致罪戾。
宗族有親疏之別,然以祖宗宗親之則均是子孫,何親疏之有?凡我族人須要吉相慶、兇相弗、苦相溫恤,不得以富吞貧、以強淩弱、以眾暴寡、以智籠愚,以古人善處宗者為法,以不善處宗者為戒。
族中無子者立昆仲之子以為子,此禮所制,律之所定,其或親堂無繼則取之從,又取再從。若以孫稱祖、以叔繼侄、以弟襲兄,雖曰嗣其統緒使不遽泯,而昭穆混亂甚矣。凡我族中乏嗣求繼者,生前有爰立應立之義,死後無權移勢奪之變。大典具在,凜凜當守,縱五服內無可尋覓,尤當推及遠宗,庶免他日爭端,切宜戒之慎之。派本同枝,敘屬一體,此人生不易之大典。有本身乏嗣親宗不繼,或螟蛉、或外甥內侄以承立之,然一時寵愛雖可暫移,而萬代之定分不能遷毀,獨不思異姓亂宗。於禮果順?於言果正?我之子孫內外大小果能順從稱他人為兄為叔,後之子孫稱他人為祖先耶?竊觀人家壽終之時因此爭論,致於經旬不斂者有之、奴仆相呼者有之、鳴官構訟者有之,財產消耗、宗祀顛覆,是欲承嗣而嗣反絕、愛彼而彼反累矣,族人當鑒之毋忽。
凡族人各宜安分守己,以務本為業。為士者須讀書循禮,修德行,持名節,務有用之學;為農者須勞精瘁力,乘天時地利,足衣食之需;或為商賈、或為工藝,各當以勤為本,毋循私意以妨大義、毋為不法以犯刑罰、毋惑異端以傷正道、毋為奸詭以亡身辱親,若能體此庶無虧焉。
人家成敗皆有子孫之賢否,凡父母之養子也,幼時當督訓,不可溺愛以成驕習;有才則擇名師教之,不然亦令其生理古,所謂閑居為不善者,不其然乎?此人世第一關頭,吾族人宜切凜之
冠婚喪葬人生大事,不可浪費過用,徒其華美。往往見人家典屋宇飾父母殯斂、售田產耀子孫婚娶,不數載家業耗消、饑寒踵至,求前日之華美已歸烏有,不但子孫增其淫佚之風,即父母有知亦遺憾於泉下,可不深思而遠慮哉。
田地糧稅國家耑賴,下民供之所當先也。吾族占籍竈地、各業竈產鹽課,是供必須及時征足,以俟商支。
(於振華、於維立、於君才、於之整理,上述文章及圖片材料版權歸原作者和【於姓的天空】所有,未經同意引用、轉載發布請註明出處,隨意篡改核心文字及版權歸屬屬於侵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