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月十四逢月忌,凡人不做三件事:啥是月忌,哪三件事不能做
馬上就是陰歷七月十五“中元節”,想必很多人都已經開始準備了。相比中元節,七月十四這天才是個需要特別註意的日子。
七月十四除了是月忌之日,還有三個特點比較重要,所以老人們說“七月十四逢月忌,凡人不做三件事”,是啥意思?三件事指的啥?
1·七月裏的幾個特殊日子
在《易經》中,七這個數字有“復生”的含義,象征陰陽相轉的分界點。所以陰歷七月為大地由陽轉陰的分界點,人間也處在陰陽相混的分界點。
人活著叫陽,過世叫陰。人過世之後要過“七”,赴“陰”七天會返陽,過完七個七叫是“滿七”,才是真正的“送走”。
也正因此,陰歷的七月又被稱為“鬼月”,祖先會在這個月跨越分界線回歸。
所以七月的逢七之日,比如初七、十四,十七、二十一等這些日子都要特別註意,盡量不出門、不招是非。
這是因為,古代人以月亮的運行周期來紀月,把月亮的圓缺稱為“月相變化”。
月亮從新月到滿月再到新月為一個周期,初一為朔,初七為上弦,十七為下弦,十五為望,月終為晦;初二為既朔,十四為既望......月相變化會影響到人類的情緒和運勢,他們稱這叫“月亮效應”。
加上七月本身就比較特殊,所以這些逢七的日子,就變得更加重要。
2·七月十四更特殊
說七月十四更特殊,是因為它首先是月忌日。啥是月忌呢?
清代西厓的《談徵·事部》中說:世人以每月初五、十四、二十三為日忌,不出行不營為。
是說每個月的這三天都是小忌,依據是易經文化中有“八門套九星”的說法,說每日紫白九星入中宮,初一一白,初二二黑,初三三碧......初五五黃......十四五黃......二十三五黃。
“五黃”在過去被認為是君像,是天象或天子。所以五皇當值在天地間主事這天,通常都被古代皇帝用做“登基”之日,凡人是要回避,不宜在外行走的。
古代占蔔之書《玉匣記》中寫:月忌初五、十四、二十三,年年月月在人間,從古至今有文化,口口相傳不等閑。也說這三天要註意。
俗語中也說“初五、十四、二十三,太上老君不煉丹,窮嘴老鼠不出庵,門外有金莫去擔”,是說這三個日子,天上的太上老君也不做事了,老鼠再餓都不出門覓食,門外就算有黃金也不能去拿。
另外七月十五是中元節,也是月望日,那七月十四就是“既望”,民間一直都有“既望不出門,既朔不回家”的說法。
除此之外,七月十四是申月的申日,還居於月中,是祭奠自家祖先的“正日子”。而七月十五的這天,無論是道家還是佛家的活動,其重點都在於“普渡”,對象是無家可歸的“先人”。
總結來說七月十四的特殊之處有三點,一是居五黃主事,二是恰逢月忌和既望,四是祭祖重點。
3·七月十四“三不做”
一是不出門。七月十四是既望日,是“月亮引力”最強的時候,民間有“既望不出門”的講究兒;另外申月的申日是祭祖自家祖先的正日子,祖先要回來,我們自然要留在家中等候或迎接,肯定不能讓祖先吃了“閉門羹”。
二是不婚嫁。在陰歷七月份婚嫁的人本就不太多,今年又是壬寅年,七月為戊申月,月上的天幹戊土壓著年上的天幹壬水,月上地支申金又壓著年上的地支寅木,是標標準準的“天衝地克”之日,所以不宜婚嫁結親。
三是不搬遷起屋。從古至今人們對於安家之事都非常重視,無論是建宅造屋,還是修繕和搬遷都會提前看“好日子”,民諺有雲“安家是大事,定避月忌日”。
三哥說:
陰歷的七月十四逢月忌和既望,還是七月祭祖的正日子,記得不出門、不遠行;不婚嫁結親;不搬家建房。
順祝七月安康,喜樂無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