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族的節日與習俗簡介
回族的節日是伊斯蘭教的三個傳統節日:開齋節、古爾邦節和聖紀節。這些節日和紀念日都是以伊斯蘭教歷計算的。伊斯蘭教歷,以月亮盈虧為準,全年為12個月,平年354天,閏年355天,30年中共有1個閏年,不置閏月,與公歷每年相差11天,平均每32.6年比公歷多出1年。故回族上述三大節日一般每三年提前一個月。
開齋節。伊斯蘭教的《古蘭經》規定:成年穆斯林每年都要守齋一個月,這是必須履行的“五功”之一。每年伊斯蘭教歷九月,稱為齋月,齋月期間,穆斯林在日出之前都要吃好封齋飯。日出之後的整個白天,不吃不喝,謂之封齋,在這期間,一心只敬真主,戒除一切俗念。經過一個月的齋戒,於伊斯蘭教歷九月的最後一天,尋看新月 (月牙),見月後的第二天即行開齋,故稱開齋節。
宰牲節。從“開齋節”那天起,往後推70天即為“宰牲節”。它是根據古代阿拉伯地區的宗教傳說演變而來的。據說,“先知”易蔔拉欣在一個晚上夢見“安拉”令他宰殺自己的獨生子伊斯瑪儀來獻祭。易蔔拉欣答應了,他兒子也願為真主獻身。但當易蔔拉欣要忠實地執行神令去宰殺自己的兒子時,“安拉”命天神送來一只黑頭綿羊代替了伊斯瑪儀。於是阿拉伯人據此每年都宰羊祭把。當穆罕默德建立伊斯蘭教後,繼承了這一風俗,將伊斯蘭教歷的12月10日定為“宰牲節”。
聖紀節。與開齋節、古爾邦節並稱為伊斯蘭教三大節日。在該教以希吉來歷十一年 (公元632年)三月十二日 (6月8日)進行。相傳這天為穆罕默德的逝世日,故亦稱“聖忌”。為緬懷他的功德,舉行紀念節日活動。主要包括誦經、贊聖和講述他的生平事跡。中國各族穆斯林根據傳說也以希吉來歷三月十二日為穆罕默德的誕生日,習慣把生日和亡日合並紀念,亦稱為“聖會”。屆時,前往清真寺聽教長、阿勻講經。
以上三大宗教節日都是國際性節日。其他的節日還有:
登宵節。傳說穆罕默德52歲時的一天晚上,由天使哲蔔利勒伴同,乘飛馬由麥加至耶路撒冷,又從那裏“登霄”,遨遊七重天,見過古代“先知”和“天堂”、“地獄”等,黎明重返麥加。此後穆斯林將耶路撤冷視為聖地,並以每年伊斯蘭教歷太陽年七月二十七日為“登霄節”。這天夜間舉行禮拜。
阿術拉節。回族人民過罷開齋第100天,要吃一次用黃米、小米、大麥、小麥以及扁豆、豌豆、黃豆、綠豆等幾十樣豆類加紅棗、核桃煮成的稀飯,這叫阿木拉飯。
此外,回族也歡空中國民間延續已久的傳統節日,如,春節、元宵節、端午節、中秋節、重陽節、臘八節。不過,老一代穆斯林對此興趣不大。年輕人則愛熱鬧,又吃又玩,不會嫌節日多。於是清真食品店也組織貨源,按節供應清真粽子、清真元宵、清真月餅、清真糕點,糧店供應臘八粥的配料,回族居民同樣購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