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經》預測的原則|易無思
上一篇文章末尾,提到了易無思。只是簡單地講了講,解卦過程中不要受到個人主觀因素的幹擾。
今天就具體講一下什麼是易無思。
易無思是《易經》的《系辭》中的話,原文為:“易無思也,無為也,寂然不動,感而遂通天下之故。非天下之至神,其孰能與於此。”
這裏講的就是占筮的一個原則,也是起卦的一個原則。即不能讓主觀因素影響起卦。
如果起卦不準,那解卦即使再完美,也是無根之萍,怎麼可能靈驗呢。
一、起卦的原則
1、要在無思、無為、無想的狀態下起卦。
換句話說,一切都交給“潛意識”去做,主意識不要幹預。這樣起的卦,才有可能接觸到你所預測的事物的真相,從而得到啟示。
《梅花易數》的起卦方法是簡化了的,起卦的方式也很多,什麼時間起卦、方向起卦、人物起卦、測字起卦、數字起卦、金錢起卦等等,方法多種多樣。
但這麼多簡化的起卦方法,從邵先生以降,好象也只有邵先生運用得出神入化。可見這麼多起卦方法,運用之妙就存乎一心了。
而這個心是什麼呢?
這個"心"可以理解為“潛意識”。也就是排除了主觀意識的幹擾,冥冥中使用某種方式,得到了一組卦象,又從這一組卦象中得到啟示。
古人最早預測都是使用蓍草的。占筮之前,都要沐浴熏香,凈口、凈手,端坐養神,還要有一套儀式,叩拜神靈什麼的。這麼一大套下來,主要的目的就是要讓占蔔人靜心、誠摯、使意念專一,能夠強化潛意識、弱化主意識的幹擾。
等到真正占筮,還要擺弄五十根蓍草,一根根地數,擺弄很長時間,什麼一變、二變、三變的,才會出來一爻。具體的占筮過程,各位朋友們可以在網絡上搜一搜,我這裏寫得太具體了,就有抄襲的嫌疑了。
古人為什麼要弄這麼一套儀式,又要用這麼繁瑣的方法起卦呢?
主要目的,還是要讓占蔔人的心靜下來,一切都交給潛意識來決定,主意識不要幹預,這樣才測得準,靈驗。
舉個例子:
說一個書生去測字,隨手寫了個“串”字,測字先生斷為:連中,應試科舉不但能中舉人,還能連中進士。
而另一個書生看到了,也寫了一個“串”字,測字先生卻斷為:無心寫串,是連中;有心寫串,不但不能中舉,還要在“串”字下加個“心”,要“患”病。
看看,這裏一個是在無思、無為的狀態下來起卦;一個是有意識地起卦,結果自然不同。
但高就高在,測字先生還測準了。這足以說明測字先生的水平,還真是運用之妙,存乎一心了。
再舉一下例子:
比如某人想看一下財運,事先找到了一組好卦象,例推過來,便算到了某年某月某日某時去測,就一定會出來這組好卦象。
您說,到時間了,他去起卦,能靈驗嗎?
2、無疑不測
邵先生說:“不動不占,不因事不占。”
也就是說:並不是隨隨便便就起卦的,而是心有所感,那一瞬間,潛意識(可以理解了直覺)上來的,覺得該預測一下,這樣才準確。
預測的事情越具體越好,越具體,測的越準,越籠統,越不準。
舉個例子:預測一下明天是否有雨,心中一動,忽然就是想測這個事,時間起卦,測得很準。如果你準備很久,思量再三,再用時間起卦,就不見得準確了。
同樣,你已經看了天氣預報,明天90%會下雨。心中沒有了疑問,你還要預測,起卦,能準嗎?
3、不要懷疑起卦的準確
即然已經起卦了,根據卦象,也預測出一個結果來了,就要接受。
至於是否靈驗?整個預測過程中,其間每一個環節有些誤差,都會導致最終結果的偏差,結果準確與否,就是看預測人的水平了。
千萬不能懷疑,“這不對吧?再測一遍。”這就錯了,只能越測越不準。
所以蒙卦卦辭說:“初筮告,再三瀆,瀆則不告。”
二、解卦的原則
解卦的時候,也是要在無思、無為、清靜的狀態下進行的。而且要相信第一直覺,那往往最準確。
舉個例子:
考試的時候,實在不會,ABCD四個答案,只能靠“蒙”的時候。往往第一直覺,會選出正確答案。所以,有經驗的同學,在蒙完之後,是不會再改的。
第一直覺,一般都很模糊,只能看個大概,是吉是兇,有一個模糊的印象。抓住這個印象,往這上而靠。
至於能靠上多少,就是運用之妙,存乎一心了。
以上可是滿滿的幹貨,一般都是口口相傳的內容了。
非常感謝能夠讀完這些。
順便點個關註,助我達到百粉,達成一個小目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