溫州這個村厲害了!“太極八卦圖”構建整個村,還藏有許多秘密……
“這個村厲害了!松風水月、墨沼生香、華祝祠……聽這些古色古香的名字,村裏代代文化人啊!”“該村極其講究風水,開鑿人工水塘,將遠處山景借至村中,有一大批古建築,屬浙江省文保單位……”最近,溫州永嘉一個古村落被驢友們在微博上大力推薦。
該村名為埭頭村,位於永嘉縣大若巖鎮境內,在“浙江省文物保護單位”名單中,“埭頭村鄉土建築”便名列其中。
最近,為保護古建築,該村正在籌集資金在村西頭規劃18.4畝土地,準備請古建築內的村民們安置至新地塊,以保護古民居的完好。
200年以上古建築多達15處
埭頭村村支書陳攀介紹,埭頭村古稱“埭川”、“埭谷”,地形由西向東傾斜,其型如船,人稱船型之地。約在700余年前元順帝時期,一位名叫陳杞孫的秀才攜家帶口遷居此地,從此,陳姓子孫經過代代繁衍生息,已發展至如今1800余人口。
該村有古建築15座,均有著200—400年歷史,且村中的亭臺、古井等歷史更為悠久,也因此成為省級文保單位的集聚地。
陳攀介紹,這15座古建築由民居和祠堂構成,有6座是省級文保單位,分別是陳氏大宗、松風水月居、墨沼生香、屈廬、華祝祠、裕後祠。9座縣級文保單位,是呂龍殿、啟秀祠、積翠祠等。其中“年齡”最長的陳氏大宗、積翠祠、呂龍殿、裕後祠均有400余年歷史。
一個小村莊何以留存這麼多古建築?
陳攀坦言,楠溪江沿岸古建築民居、祠堂原本村村都有,只是埭頭村歷代村民保護意識更強一些,因此得以完整留存下來。“文革時期破四舊,村民就用石灰石膏把古建築墻面都塗了起來,偽裝成現代建築的樣子。直到2002年,大家才把石灰石膏都洗去,恢復其舊貌。”
村民對自然的愛護,對古建築的保護意識是代代傳承的。“傳說我們的始祖陳杞孫剛來到埭頭村時,村前山頭是光禿禿的,他把糯米灑在山頭上,引來很多小鳥啄食,鳥的糞便慢慢在山頭累積成土,從此就長出青翠的樹木。這塊林子也就叫鳥播林。”陳攀指著村前頭一大片綠樹蔥郁的山坡介紹到,大家愛護環境、保護自然,可能受了始祖愛山護水的故事的影響。
“太極八卦圖”構建整個村
2005年,該村古建築先後被評定為省級、縣級文保單位,從此之後,年年遊人不斷。埭頭村村黨支部委員陳文義便擔任起村中導遊一職。他查找了多方資料,又從村民的口述和留存的族譜之間,慢慢梳理出埭頭村的記憶。
埭頭村坐落在一大片坐北朝南的山坡之間,一條青石板的階梯從山腳延伸至山頭。陳文義介紹,這大片的山坡名叫臥龍崗,這條青石板路名為八卦徑,八卦徑旁邊古老的亭子名叫“三官亭”,“三官”意指“天、地、水”,也指“堯、舜、禹”……這些頗有文化意味的名字都是第一代始祖陳杞孫取的,而村中的布局、構造均由陳杞孫設計。“‘臥龍崗’也有其含義,寄托了對諸葛亮的崇拜,也有著希望子孫後代‘藏龍臥虎’之意。”
行走至半山腰,陳文義突然在兩棵“腰圓膀闊”的古樟樹之間站定,說:“這便是埭頭村的中心。”他還說,埭頭村以此為中心修建,從這兒覆蓋整個村莊,便是一個“太極八卦圖”。
正當記者詫異之時,他指著山頭一條蜿蜒流下的溪流說:“這叫‘臥龍湫’,它以S形貫穿整個埭頭村,就如太極圖中間的S型界線。界線之南為‘太極’陽面,界線之北為陰面。”臥龍湫從地底穿過,剛好在兩棵樟樹之間分開了界線。陳文義繼續介紹,這兩棵樟樹,均由陳杞孫和其家人手植,有700年歷史,它們代表太極中黑、白兩點。其中,南面樟樹為黃樟,北面樟樹為紅樟,每年春天,均是南面黃樟先發芽,之後北面紅樟再繼續。這種陰陽相襯、乾坤相繼的場面就此延續700余年,已是埭頭村奇景。
以兩樟之間為中心,還有八條小徑從八個方位依次延伸出去,把整個村莊分為八個區域,剛好對應著“太極八卦圖”八個方位——坎、艮、坤、乾、兌、離、震、巽。村中民居在此八個區域中錯落有致地分布著……
采訪時,正值夕陽西下,擡眼可見臥龍崗遠處山坳雲蒸霞蔚之景,陳文義介紹,對面山崗名為“棲霞山”,只要不下雨,年年日日霞光滿山,陳杞孫便給其取了這麼一個詩意的名字。
美好村莊“十步一景一詩詞”
詩意不止“棲霞山”,才子也不止陳杞孫。埭頭陳氏氏族代代文人誌士輩出,他們外出或為官,或經商,老來返鄉就會在村中築起民居,落葉歸根。松風水月、墨沼生香……都是陳氏後輩的家宅。
松風水月居的主人是乾隆年間的貢生陳誌華,回鄉之後,他親手設計建造了松風水月。
松風水月的門口有一方小池塘,名為“方開一鑒”,取自於朱熹《讀書有感》:“半畝方塘一鑒開,天光雲影共徘徊。”松風水月之名則取自於唐太宗《大唐三藏聖教序》:“松風水月未足比其清華,仙露明珠詎能方其朗潤。”形容周圍松濤清風、流水明月之景;主屋則名為“淡如軒”,取“君子之交淡如水”;正門處,“松風水月”匾額上,幾個大字蒼勁有力,這是陳誌華請一名好友所題寫,然而好友之名已不可考……
有意思的是,“松風水月”匾額下方的木門並非正門,而僅僅是扇照屏,真正的入口是照屏背後面西而開的小門。這也是有風水講究的,因村中地勢西高東低,借西部天地之氣收納入戶。
松風水月南面,是墨沼生香居,這是陳誌華的次子陳道沛的宅子。宅後有一方比“方開一鑒”更大的池塘,名為“墨沼池”,紀念王羲之墨池洗筆的故事。墨沼生香最有趣的便是它“文房四寶”之景——陳文義請記者在墨沼池北面站定,面南而望,逐一介紹:“遠處山景中高低三個山峰,恍若筆架,中間尖尖的峰是為‘筆’,一方墨池恰似‘硯’,墨沼池邊上的石條是為‘墨’,我們腳踏白色鵝卵石處則為‘紙’,民居的灰墻青磚黑瓦為紙上的墨跡。這就是筆墨紙硯。”
此外,屈廬的主人修俊公,字傑民,他是青代才子,他文武全才,鄉親們都尊稱他“人皇”。屈廬之名紀念對屈原的崇拜;“裕後”與“啟秀”兩個祠堂一北一南相對,寓意老有所養、後代多才;村中清代才子朱欄軒曾作詩《埭頭十景》,雙溪、臥龍、飛瀑、筆峰之美在詩中表現得淋漓盡致……
陳攀說,自埭頭村發展旅遊業以來,每年旅遊收入就接近200萬,預計兩年後古建築安置地塊竣工,屆時該村旅遊業還將迎來大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