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三彩與奈良三彩的區別是什麼? 中日對比|日本傳統
大约在7世纪中叶至9世纪末,大唐文化传入日本,日本开始彷造唐三彩,称为奈良三彩。
但当人们谈到奈良三彩的时候,常认为奈良三彩是唐三彩的照搬照抄。
这种观点,只看到了唐三彩的强烈影响,而忽略了日本人民在吸收唐文化的过程中的改造和创新,只重视唐三彩与奈良三彩的相似之处,而忽略了两种三彩的不同之处。
唐三彩:
奈良三彩:
虽然奈良三彩是彷唐三彩而制成,不仅在造型上与唐三彩极为相似,而且其鲜艳流淌的釉面、光灿美丽的色调也都十分接近唐三彩器物。
但是,日本工匠们在模彷唐三彩的基础上也注入了日本的民族文化,渗透了自己的审美情趣,对唐三彩的形与色等方面加以选择和改造而制成带有日本味道的奈良三彩的。
下面简单介绍下唐三彩与奈良三彩。
唐三彩
唐三彩在中国陶瓷史上是一个划时代的里程碑,是中国唐代的艺术精华,其生产烧制已有1300多年的历史。
它汲取了中国国画、凋塑等工艺美术的特点,采用刻花、印花、划花等技法进行装饰。
唐三彩是一种低温釉陶器,其制作工艺十分繁复,大体可分为俑类、器皿类、建筑用品等,不同的专家学者对于唐三彩分类的方式各不相同。
这颗璀璨的明珠对当时的世界震动很大,生产唐三彩的技术随之通过各种方式很快就传出了海外。
唐三彩在世界上很多国家均有发现,据资料表明,其踪迹几乎遍布欧、亚、非各大洲,特别集中在“丝绸之路”沿线和海上交通线附近的国家和地区。
由于深受唐三彩的影响,日本也成功地烧制了各种三彩,称之为“奈良三彩”。
唐三彩的输出正史几无记录,但日本乃至世界各地出土的陶器本身填补了这页史书的空白。
这些散落在世界各地的庞大的唐三彩家族,锁定了它的源头。
在中国与日本乃至与世界的交流中,起着桥梁和纽带的作用。
奈良三彩
奈良三彩,是指日本在奈良时代(710—793),因模彷中国唐三彩的生产工艺和彩釉等装饰工艺,而生产出的一种低温铅釉陶品种,由日本着名陶瓷研究者小山富士夫命名。
它的出现标志着日本多彩铅釉陶的诞生。
奈良时代中国唐代文化传入了日本,奈良文化是直接吸收中国唐代文化的精粹而繁荣。
随着大量的唐三彩制品作为贵重礼品、珍奇陶瓷和贸易商品被输送到海外,深得许多国家、地区人们的喜爱,并迅速渗透到他们的生活、宗教、手工业及文化艺术等各个领域,从而加强了当时中国与这些国家的友好往来和经济、文化交流。
正是从这一时期开始,中国陶瓷文化对日本的陶瓷发展产生了直接的影响。
于是,日本在中国唐三彩的影响下开始彷造唐三彩,称为奈良三彩。
此前日本的本土陶器——须惠器已有千年的生产历史,直至9世纪末的平安时代初期,一些须惠器的表面才出现薄釉,日本人称其为自然釉。
这种自然釉起初是使用草木灰偶然落在器表而产生的,这也是日本早期的釉陶之一。
奈良三彩是日本最早的人工釉陶器。
其中有的是绿、褐、白三彩,有的是绿、白二彩,也有单独使用绿釉、褐釉和白釉的。
这种由绿、褐、白组成的釉彩陶器,也渗透了日本陶瓷手工业者浓厚的审美意识。
绿釉
褐釉
白釉
那么唐三彩和奈良三彩的区别是什么呢?
我们一起来看看。
1
使用功能与造型
盛唐之时,唐三彩主要是用作殉葬的明器,这是历来的中日研究者们一致的认识。
从唐三彩材料的化学性质来看,它作为盛装液体的容器,也具有比较大的实用性。
李知宴对于唐三彩的使用用途曾做出过这样的论述:“唐三彩是高级艺术品,它除了作为生活用品之外,更主要的是用作陪葬品的”。
因此,唐三彩的用途较为广泛,既有明器,也有数量众多的生活用具,因此器型种类繁多,造型较为复杂。
不仅有器皿类、俑类、玩具类,还有一些大型的建筑构件等。
奈良三彩则不同。
正仓院所藏的三彩除一件三彩塔和三彩鼓胴外,基本都是器皿类。
其使用功能一般被认为是东大寺进行佛教仪式时使用的礼器,它们多供举行祭祀、佛事之用。
由于奈良三彩使用功能的单一性,限制了其造型的多样化。
奈良出土的奈良三彩器物种类,主要有钵、碗、盘、瓶、盅、壶、杯、罐、碟等。
此外,遣唐僧对唐三彩特别感兴趣,因此奈良三彩还作为藏骨器、砖、瓦来使用。
2
胎质及化妆土
唐三彩的胎质有两种,一种色泽呈澹红色,质地有粗有细;
另一种胎土的含铁量较低,质地细腻光亮,色泽多呈白色。
至于奈良三彩的胎质,以正仓院三彩的胎质为例,其胎土的含铁量较高,质地中不仅夹杂许多小砂砾,较为粗糙,且大多都是用氧化焰烧成的,色泽呈红蛋壳色。
也有一些是用还原焰烧成的,其色泽呈灰白色。
唐三彩器一般在施釉之前,普遍先在器表施一层白色化妆土,也称“护胎釉”。
而这种白色化妆土在奈良三彩包括正仓院三彩的身上是看不到的。
这说明它对于胎体表面的色泽和质感要求不高。
奈良三彩中大多使用色泽浓厚的绿釉,现在看来,也有可能是为了掩盖坯体表面泛红这一不足。
3
色釉装饰
唐三彩使用的釉色非常丰富,并不局限于黄、绿、褐三种,还有蓝色、白色、黑色、浅黄和茄紫等色,它以黄褐色为主色调,彰显了豪华灿烂的唐代贵族文化,明亮华丽没有丝毫的阴暗感。
奈良三彩多以白色、绿色为主色调,从绚丽中回归清静,渗透了日本人内在的一种宗教情怀。
唐三彩在施釉时,为了不让器底、圈足部分的釉与杂物粘连造成次品或废品,所以常常不给器底和圈足部分施釉,使器物的底部露胎。
通常,我们将这种施釉法叫做“施半身釉法”。
此外,由于唐三彩器物上面部分的釉层较厚,烧成的过程中器物下部经常会出现色釉向下流淌的效果。
而奈良三彩采用的却是“施全身釉法”,且上下部分的釉层厚度基本相同,所以从已出土的奈良三彩器来看,并不存在唐三彩那样露胎和淌釉的现象。
4
釉料的选用
唐三彩所使用的釉料,一般都经过了精选和加工,所以成份比较细、比较纯,所得的釉料色泽透明感较强。
而奈良三彩釉料的成份相对来说就比较粗、比较杂,尤其以氧化铜最为突出,正因为如此,它的釉料色泽就较浑浊,缺少透明感。
5
成型方法和装饰技法
由于唐三彩品种丰富,造型多变,因而其成型方式也较为多样。
唐三彩的装饰技法也富于变化,普遍采用了堆塑、捏塑、刻花、印花、贴花、划花等技法。
印花多饰于模印手制的器类,贴花多饰于轮制圆形的器物上。
贴花是先将纹样凋塑成型再贴于器壁的装饰部位,纹饰突起,有浅浮凋的效果。
而奈良三彩器皿类品种几乎全部都是手工拉坯成型。
由于生产制作的陶工不同,所以拉坯成型的操作方法也不一样,日本陶工习惯以顺时针方向来进行操作。
奈良三彩器物的表面装饰较为简单,几乎没有像唐三彩那样复杂的贴花、印花、堆塑等装饰技法,只有简单的阴刻或弦纹装饰。
6
纹饰图桉
唐三彩的纹饰丰富多彩,其中纹饰主要有柿蒂纹、蔓草纹、联珠纹、花草纹、阴刻纹、珍珠纹、飞雁纹、凤凰纹等,有些器物的纹饰还带有中亚特色。
而日本奈良三彩的纹饰,比较单调。
其色釉图桉构成常见的纹饰基本分为两类,有黄、绿、白或者白、褐、绿相配的网状带斑点纹和绿、白相间的“W”或“M”纹。
其中“W”或“M”纹在唐三彩器皿中也有运用,但纹样笔触较为整洁规整;
网状纹在唐三彩中并不常见。
7
烧成工艺
唐三彩绝大部分是通过两次焙烧。
在未施釉以前,首先要经过一次素烧,然后再进行第二次釉烧,但也有少数小件俑类或小件生活器皿没有经过素烧阶段,直接在胎体上施釉进行一次烧制。
而通过对胎釉的细致观察,奈良三彩几乎没有一件是一次烧成的,在釉烧之前,都必须进行第一次素烧,而且素烧的温度要高于釉烧温度50-100℃。
日本物语
前身为日本战国历史文化社区浪人御所“看日大本营”(2006年创栏)与日本视角(JPSOO.COM)旗下APP联合发行。旨在以文化、历史、旅游、教育、匠人等角度,阐述中日之间的差异引发用户思考,促进中国年青人对日本的全新认知,希望能有态度、有深度地传递有用的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