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船借箭的主人公竟不是諸葛亮?那是誰主導了這場天才的戰爭
諸葛亮草船借箭是我國古代小說《三國演義》中的著名典故。書中的周瑜為迫害諸葛亮,要他在十日之內造出十萬枝箭,否則軍法處置。誰知諸葛亮竟滿口答應,還將日期縮短到三天。三日之後,諸葛亮借著東風,讓人架著草船從曹操的軍營裏借來了十萬枝箭。周瑜頓時被噎的啞口無言,人們對於諸葛亮的神機妙算也是更加佩服。可是在真實的歷史上,從曹營草船借箭的並不是諸葛亮,而是這個人。
此人便是東吳國主孫權。據裴松之的《三國誌·吳書·吳主傳第二》記載,建安十八年,曹操與孫權對陣濡須。曹操為掌握戰爭的主動權,趁夜色帶著油船向東吳軍營駛去,打算來個突襲。誰知孫權早已料到,在江面上把曹軍包了餃子。經過一番征戰,曹軍被俘三千人,溺死者近千人,曹操也嚇得跑回了城中,再也不出來。
後來孫權向曹軍數次挑釁,可曹操就是堅守不出,再也不上孫權的當。孫權看曹操嚇破了膽,便想去曹營探探虛實。他乘了一艘輕舟,從濡須口進入曹操水軍陣前。曹操知道孫權是來探他的老底,便嚴令手下士兵加強戒備,沒有他的命令不得妄發箭弩。孫權看著城墻上的曹操連箭都不敢發一枝,便在曹操面前嘚瑟的走了幾個來回。在回去時還不忘向曹軍擊鼓奏樂來羞辱曹操。曹操忍不住嘆息道:“生子當如孫仲謀”!
而在魏朝郎中魚豢所編寫的《魏略》中,關於這段歷史的記載卻有所不同。據《魏略》記載,孫權當時是乘大船去了曹營,而曹操下達的命令也並不是按兵不動,而是萬箭齊發。當時箭都射到了孫權所乘船身的一側,差點讓船翻掉。孫權下令立刻掉頭,讓曹軍將箭射到船身的另一側,這樣“箭均船平”,他們便安然離開了。
所以,無論從哪個角度來講,草船借箭都不是諸葛亮幹的事。羅貫中之所以移花接木,將此事安在諸葛亮身上,無非就是想神話諸葛亮,創造一個無所不知的超級軍師。就如同古代士兵在戰場殺敵,報戰功時,往往是長官拿走最大的功績。至於一般的小嘍啰,誰在乎你殺沒殺人,殺的又是誰。孫權雖也是小說中的關鍵人物,但與諸葛亮比起來隻能居於次位了。所以,草船借箭就成了諸葛亮的功績,也讓很多人誤會了一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