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被袁天罡斬過龍脈的仙境,雖風水絕佳,但從沒出現過“王”者
今天,我們談一談閬中這個地方。
自古以來,中國就有“人傑地靈”的說法,所以,在筆者看來,閬中就是這樣一個山明水秀、人才輩出的風水寶地。喜歡看三國的人,想必對這個地方並不陌生。因為,當年蜀國著名的猛將張飛,不僅在此地功成名,還在此地隕落。
倘若,此地只是承載了張飛一人的興衰榮辱,那麼,後人恐怕不會將它傳得如此神乎其神。事實上,閬中之所以在後世人眼中極其富有傳奇色彩,是因為一代風水大師袁天罡曾在此隱居多年,並最終埋骨於此。要知道,在我國古代,人們非常講究風水和命理學說。當時,袁天罡作為赫赫有名的風水大師,想必更是對此深信不疑。因此,從這一點來看,我們不難推斷:此地必定有其不凡之處。
那麼,這個充滿傳奇色彩的地方,到底隱藏著什麼樣的秘密呢?
這裏我們先來說一說《西遊記》,隨著影視劇《西遊記》的風靡,唐僧取經的故事,在我國算得上是家喻戶曉。其實,唐僧的原型來自於唐朝時期的高僧玄奘,在我們接觸到的歷史教材中,只是簡短地提到:玄奘奉太宗皇帝的命令前往天竺求取真經。
看到這裏,大家的腦海中會浮現出這樣一個疑問:
中土百姓大多都信奉自己的本土宗教道教,在那個時代道教的信徒上至天子下至平民百姓,可以說,它早已在中國這片沃土的滋養下生得枝繁葉茂。既然,我們早已有了自己的本土宗教,且國內百姓還對其十分推崇,為何天子還要花費那麼大的力氣引入佛教呢?
對於這一問題,歷史上並未給出明確回答,但是,在神話傳說中卻給出了這樣的解釋:如來想要將佛教發揚光大,如此一來,它必須進入地大物博的中土。然而,宗教的傳播可不是一件簡單的事情,畢竟,它關乎著人們的信仰。更何況,當時的道教在中土地區信徒甚多,因而佛教想要東進可是困難重重。
但是,有句話叫“上有所行下必有所效”,想要改變一個國家的宗教信仰,有什麼比改變天子的信仰來得更加迅速有效的呢!
畢竟,天子是萬民的表率,既然,一國之君都開始信奉佛教,那麼,普通百姓自然不會對其產生抵觸情緒。然而,想要給皇帝下套可不是一件容易的事,這時候一個重要的人物就出場了。相傳,此人姓袁名守城,是長安街頭著名的神算子。
高高在上的一國之君與街頭的算命先生,本是兩個風馬牛不相及的人物,這二人怎麼會扯到一起呢?
說到這,我們不得不介紹一下神算子的背景,雖說,此人只是一個街頭的算命先生,但他卻有著神算子的稱號。在原著的描繪中,此人不但上知天文,下知地理,還能通鬼神,推演星辰變換,幾乎是無所不知,無所不能。更最重要的是,他的侄子就是當時的欽天監臺正先生袁天罡。
也因此,他就成了如來手中必不可少的一枚棋子。在如來的授意下,他專門雇了一名漁夫,每天到一個叫涇河的地方打魚。在袁守城的刻意操縱下,漁夫每次撒網都收獲頗豐。長此以往,涇河的魚蝦數量日漸減少。當然,他們之所以這麼做,並不僅僅是為了打魚。事實上,他們想借此激怒徑河龍王。
這龍王也是個暴脾氣,眼見河裏的魚蝦越來越少,於是,他按耐不住了,上街找神算子興師問罪去了。原本,這就是一個局,所以,袁守城自然是有備而來。
最後,他不但沒遭到龍王的報復,還忽悠他和自己打了一個賭。當時,袁守城聲稱自己能推算過去和未來發生的事,並借此向龍王透露自己推算到了第二天會下雨。龍王自然不相信一個小小的凡人竟有這麼大的本事,因此,在他的刻意引導下,兩人就第二天的下雨時辰和降雨量打了一個賭。
本來,龍王想著自己作為司雨的主要官員,幾時下雨,雨量多少,還不得由自己做主。因此,沒有絲毫的心理負擔,就應允了他的賭約。哪知,他剛剛回到家,便接到了玉帝讓其明天下雨的命令,且雨量和時間都與之前那人說的分毫不差。或許是求勝心理,龍王竟私自改動了下雨的時辰。
下雨過後,龍王興衝衝地去找袁守城履行賭約。然而,袁守誠卻徑直點出他私自更改下雨時辰一事,並暗示龍王即將大禍臨頭。龍王聽後十分驚駭,便立即向其求救,袁守城自然沒有那麼大本事更改玉帝的旨意。但是,他卻讓龍王去找太宗皇帝求情,因為,太宗皇帝手下的大臣魏征正是此次負責行刑的人。
龍王聽後,覺得此事還有回轉的余地,便急匆匆地找到了太宗皇帝。聽完龍王的哭訴後,太宗皇帝一時心軟便答應了下來。正是他的這一諾,將自己徹底拉入了局中,玉帝作為神仙中的最高領導者,他的命令豈是一個凡間的帝王可以輕易更改的。如此一來,想必大家也猜到了結局。
事情的結局恰如我們所料,太宗皇帝並沒能阻止魏征,龍王最終被魏征在夢境中斬殺。這樣不明不白的被人斬殺,龍王自然咽不下這口氣。但是,正所謂,冤有頭債有主,太宗皇帝既然答應了自己卻沒能辦到,他自然將一腔怒火全都撒到了他的身上。
接下來,便有了太宗皇帝地獄還魂,但卻在奈何橋上遭遇了惡鬼阻攔的橋段。所有的鋪墊都已經做完了,如來也該出場了。在他的指點下,唐王決定派遣高僧到西天取經。通過佛經來超度亡靈,此局環環相扣,設得可謂是巧妙至極。這一下,便將原本在中土無人問津的佛教推到了世人面前,更是為佛教在中原後期的發展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然而,對於歷史上是否真有袁守城其人,史書上並沒有明確的記載。但是,他的侄兒袁天罡卻是真實存在的,據史料記載,他是李唐時期的開國軍師之一。除此之外,他還是當時極富盛名的風水大師和星相學家。據說,此人不但深諳堪輿學說,還通古今之未來。善“風鑒”,即:憑風聲風向,可斷吉兇,累驗不爽。又精通面相、六壬及五行等,更是讖緯易體經典《推背圖》的作者之一。
他曾夜觀天象,發現西南方向出現了一股王者之氣。試想,皇帝穩坐中原,可是,西南方向卻出現了王者之氣。這對一個國家來說,可不是一件好事情。發現這種事關國運的大事,他自然要即刻上報。而太宗皇帝聽後,更是十分驚訝,便命令他立刻到實地進行查看。
就這樣,他循著那股王者之氣,來到了四川一個名叫閬中的地方。經過實地察看之後,他發現此地佇立著兩座形似蛟龍的大山。山脈包圍著閬中古城,恰好呈現龍鳳之勢。但看那山勢,卻很難猜出那股王者之氣來源於哪,如若,此城長期被王者之氣環繞,難保不會孕育出帶有帝王命相之人。
但是,如果真到了那一日,李唐江山可就岌岌可危了。所以,皇帝自然容不下這股王者之氣的存在,因而授意他破壞此地風水。可是,懂風水的人大多都癡迷於風水玄學。雖然,為了國家的長遠發展,他不得不斬斷此地龍脈,自此,這個地方就沒出現過“王”者了。
但是,即便如此袁天罡卻不舍得將這個絕佳的天然風水局完全破壞。
所以,他僅僅是讓人隔斷了兩條山脈,從而阻止了王者之氣的延續。之後,他根據當地的風水和地勢,重新規劃了此城的建築格局,讓其雖沒有了天然王者之氣的庇佑,卻依然是一個人傑地靈的好地方。因此,閬中有“閬苑仙境”、“巴蜀要衝”之美譽,唐代詩人杜甫更在這留下了“閬州城南天下稀”的千古名句。
參考資料:
【《新唐書·太宗本紀》、《太平廣記·袁天罡傳》、《資治通鑒·唐紀》】
舉報/反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