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麼是易學?聽聽他們怎麼說
三湘都市報7月27日訊(通訊員 程濤 李祖威 王露曼 記者 楊斯涵 黃京 實習生 顏璐瑤) 什麼是易學?易學經歷了怎樣的發展?近日,在湖南大學嶽麓書院,中國社會科學院世界宗教研究所研究員、中國宗教學會易道文化研究專業委員會主任譚德貴在會上作了題為《中西文明比較下的易學發展研究》的精彩講座,湖南工業職業技術學院校長向羅生進行會講,現場共70余人聆聽。
“《易經》是中國文化的根、源頭、活水,是以天、地、人三才模型認知天地、自然、萬物的方法體系。”譚德貴從易學的產生,《尚書》中的古代決策模型,多種算法模型的分析比較等方面,結合中西文明發展的對比,對易學思想發展進行了深刻闡述。
譚德貴表示,《周易》包括“經”和“傳”兩個部分。小到衣食住行、生產漁獵,大到官員遴選、國家制度、行兵布陣,從平民百姓到帝王將相,從人文科學到自然科學,易無處不在,無處不有。作為當代學者,首先應該正確認知易學文化,並繼承其中優秀的文化思想,運用於當今社會,為中華文明的復興、文化自信的提高構建堅實的思想基礎。
向羅生向大家闡述了本質易學的基本理論和方法,分享了自己近幾年來的一些案例。他介紹,本質易學是受伏羲作八卦的啟示而創建,它是根據事物本質直接取卦的唯物主義易學方法,它的基礎方法主要是用內因三要素和外因三要素建卦分析。具體建卦方法上,按要素之間的邏輯關系,由下往上,基礎、方法、條件為內卦,環境、規律、時機為外卦。建卦後再按易經思維的六爻、五行等方法進行研究。
現場氣氛熱烈,師生們積極踴躍參與互動,爭相提問。通俗易懂的語言,深入淺出的講解,為師生們開啟了了解易學的大門,在場師生表示受益匪淺,“感謝譚教授和向校長給我們帶來精彩的講座,讓大家感受到中華文化的智慧和魅力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