占蔔(占蔔技能)
我的世界占蔔技能使用介紹,內容非常精彩哦,希望喜歡我的世界的小夥伴們都能夠喜歡。那麼,占蔔,占蔔技能一起來看看吧!
占蔔是什麼?
占蔔,意指以小明大、以微見著,通過微觀與宏觀的聯系為原理,古時就用龜殼、銅錢、竹簽、紙牌或占星等手段和征兆來推斷未來的吉兇禍福,為咨客分析問題、指點迷津的方法。占蔔一般都有一套自己的內在邏輯,但梅花易數裏也有心易一說,或者所謂外應,外應就是借用當下的信息來回答提問者的問題,這個涉及到一個同步時間的信息對等問題。就是相同時間內發生的事情,信息有互通性,其表象可以互相佐證,或者說,相同時間內的信息是一致的,但這個信息說的是基礎信息,其表現可能是以不同形式呈現,但是其內部是互通的,是相似的,甚至是相同的。同時還有個信息延續性的問題,基礎是信息的發展是有規律可循的,它不是無序的,所以有序的信息發展,可以從任何節點正推或者逆推其發展過程。說玄也不玄,諸多的占蔔工具只要熟悉內在的邏輯,就可以得心應手地進行占蔔,在這為愛好者推薦一個占蔔軟件“靈棋排盤”,裏面的頁面簡潔,操作便捷。排盤,解卦都很清晰,內含六爻、八字、七政四余、奇門遁甲等多種占蔔工具,一個在手,就不用下載其他的占蔔軟件了。
淺談占蔔
金克木在《占蔔術》一文中曾經寫道,他幼年時,“哥哥迷上占蔔,把家中《蔔筮正宗》、《增刪蔔易》等書搬出來照著學。學來學去,總是有疑。”他的哥哥雖並不追求占蔔的準與不準,只是覺得好玩兒,但是一直解不開這個“方程式”,始終心有不甘。後來某天家裏來了一位老者,看他“忙於占蔔”,隨便指點幾句話,他哥哥便恍然大悟,從此再也不迷戀算卦了。
金克木
他為了與哥哥“爭勝”也開始玩起“六壬”,只是越玩兒越覺得占蔔最終的“妙用”並不在預測,古人之所以熱衷演易不僅為提高記憶力,最終經過大腦中主次條件的排列,鍛煉著思維對事物的判斷能力,“和下圍棋做數學題是一個道理”。
金克木先生是中國著名的學者,讀過萬卷書,走過萬裏路的人,經得多,見得廣,他得出這樣的結論應該是有所本的。可是鍛煉思維的畢竟在歷史上只是一小部分人,大部分普通人對於占蔔,想到的最終還是還是預測。不然我們現在也不會看到某些寺廟門口或者鄉間市場,坐著小板凳,面前擺著攤子,上書“周易八卦”等字,恭候顧客上門算卦的江湖術士了。
人有思維,便有迷惑,有迷惑無解,必然會求神問蔔,所以占蔔在歷史上很早就出現了。據考古發現,龍山文化時,占蔔行為已經非常普遍。當時骨蔔盛行,所用的骨頭有牛骨、馬骨、羊骨、豬骨和鹿骨等等。
商代時,開始用龜甲代替。用火燒龜甲得兆稱為蔔,以蓍草得兆稱之為筮。《禮記》有言:“龜為蔔,策為筮。”燒龜甲的做法是用火或者燒紅的金屬燒灼龜甲,然後通過燒開的裂紋和爆裂聲音推斷人事吉兇。商人重視蔔筮,事無巨細都要問蔔,小到天氣陰晴,大到治國安邦,朝廷甚至有專門的養龜人和專門從事龜占的蔔人,以供應繁復的日常占蔔。
而蓍草占蔔則在周朝逐漸流行,方法是用蓍草莖作為起卦工具,以一定的程序,求出一爻,連續操作六次,成為一卦,最後用《易經》來解釋。這在《周易·系辭》中有詳細記載。如果龜甲屬於人類上古時代剛從蒙昧走向文明的一種占筮方法,充滿著牽強附會的表象判斷,那麼蓍草占蔔則就更加抽象化更加先進了。
不過,任何占蔔一旦成了謀生手段,其預測結果的準確與否顯然不在蔔者主要考慮方向,能夠使被蔔者篤信其占蔔法是保住飯碗的重要前提。當時,蓍草蔔筮出現,龜甲蔔人感到了前所未有的危機,所以極力詆毀它的準確性。尤其當占蔔介入政治,這種蔔筮最後通常變成皇帝手中的實現個人目的的工具。
當時,晉獻公想立驪姬為夫人,龜蔔的結果顯示是不吉,但是蓍草占蔔結果卻顯示是吉。晉獻公當然喜歡筮法占蔔結果,但是龜甲蔔人反對,聲稱蓍草占蔔極不可靠,而且專寵還會讓人心生不良,絕對不能這樣做。可想而知,這一番話,晉獻公如何能聽得進去,所以最後還是娶了驪姬。
漢朝時,據稱京房發明“納甲筮法”,其實就是後代“金錢課”或者“文王課”。通過幹支五行納入到卦中,然後通過生克制化,得出吉兇結果。一般程序是選取六枚錢幣,祝禱後連搖幾次,然後倒出,視錢幣正反面排列,一次一爻,如此六次,便成為一個六爻卦。這種方法簡單易學,很多鄉村文盲經過短期學習即會使用。“納甲筮法”的出現對中國的占蔔有了一大躍進,早先的繁雜的龜蔔和蓍草蔔,逐漸退出歷史舞臺。
《閱微草堂筆記》裏有一則故事,說吳三桂當年反叛清朝,有個術士精通六壬,準備前去投奔,路上遇到一人也要投奔吳三桂,因此兩人一同前往。
晚上休息時,此人睡在西墻下,術士警告他,這堵墻亥時要倒,最好別在墻下睡。這個人聽後,告訴術士,你的預測本領還是不精,這堵墻亥時是要倒塌,只是它是向外倒,卻不是向裏倒。當晚果然如此。紀曉嵐文章末尾調侃道,這肯定是附會之談,這個人如此了不起,怎麼不知道吳三桂失敗呢!
暫不談其預測神奇與否,這裏所說的“六壬”其實也是中國古代的一種占蔔方式。早期稱之為“射覆”,盛行於三國南北朝時期,因為演算復雜,最後被其他簡單的占蔔方式所替代。不過,歷朝研究此法的人還是多有,但是大多僅限於愛好者之中,在社會上流行的占蔔方式中,它已被“納甲筮法”簡單易學的方式所取代。
在中國古代,由《易經》和五行之說所衍生出的占蔔方式,種類繁多,尤其占蔔變成一種謀生手段後,其方式更是多如牛毛,最簡單的有抽簽。例如很多鄉村流行一種“文王六十四卦”的占蔔方法,在紙片上寫上四六八句的文字,共計六十四個,將紙撚成卷狀堆在一起,問蔔者拈出其中之一,蔔卦者根據六十四卦,亂套幾句,哄騙過去了事。
其實,不僅漢族地區占蔔流行,少數民族聚居地區占蔔也是形形色色,不勝枚舉。例如涼山彜族地區遇到婚喪嫁娶,也要問蔔。通常有羊骨蔔,雞蔔,雞蛋蔔等。羊骨蔔在彜語中稱之為“約改吉”,取羊肩胛骨一塊,將兩枚錐形火草分別放在上面燒,燒完後,看兩處裂紋來定吉兇,以紋路對應整齊為吉兆,紋路不整齊為兇兆。這屬於很典型歷史早期的“骨蔔”形式。雞蔔種類更多,如“雞舌蔔”,將雞殺死後,煮熟,若雞舌平直或往裏彎便是吉兆,反之則為兇兆。
這些帶有濃厚鄉村氣息的占蔔方法,在當時艱苦的生活環境下,民眾缺醫少藥,遇到困難,只能求助於占蔔,所以一度非常普遍。隨著科技進步,社會發展,這類的占蔔逐漸消失。
占蔔,在古代,不僅僅得到普通民眾的歡迎,為老百姓決疑解難,更多的時候服務於朝廷。例如漢朝初年,呂氏之亂平定後,陳平周勃請代王劉恒當皇帝,代王猶豫不決,最後求占於蔔,得到吉兆才登的基。漢代大儒董仲舒建立的“天人感應、天地合一”學說,更是無形中宣傳了占蔔所依靠的思想理論。在君王權力“受命於天”的時代,王朝興衰甚至君王生死,都被認為天意,正如《中庸》中所說:“國之將興,必有禎祥;國之將亡,必有妖孽;見乎筮龜,動乎四體”,它不僅強化了占蔔社會地位,還對王權制度產生了深刻影響。
歷史發展,科學進步,現代社會看待占蔔也較古代更加理性。占蔔的吉兇結果,再不像古人那樣當成唯一解決疑惑的標準。不過,世間萬物,多有例外,因為占蔔結果不符合預期,從而影響自己情緒,甚至念念不忘的人或許也有,真要這樣,此時,就應該聽聽相聲大師馬三立的段子——《算卦》,“相面相出皮猴”,可能比沈迷其中更能有啟發意義。